APP下载

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1-12-18吴舟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7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教学

吴舟

摘要: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数学学科本身难度较高,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容易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较为宽泛,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学生存在着被动性较强,不愿意在数学学习上耗费更多时间的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引入分层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趣味性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7-260

引言

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在智力、思考以及逻辑能力上都还有待提高,而数学科目作为一个较为抽象的课程,让学生在接触初期的学习难免感觉到有些吃力,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开发学习思维,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变化教学,对学生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夯实初期的学习思维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完成按照教学大纲来安排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难以挖掘学生潜能。一方面传统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制订计划依据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照顾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得不将授课内容局限在课本上,实际上就制约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阻碍,即使教师讲解简单的知识点,对他们而言学习起来仍然很吃力,日积月累,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磨灭,逐渐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对学生加以科学的分层

在层次划分之中,教师要提升划分的科学性,依据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进行层次划分。教师可以将学习态度较为良好,愿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且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划分成为A层,将数学学习兴趣良好、知识理解能力较强、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是综合应用能力不足的学生划分成为B层,并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不够扎实,不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划分为C层。而对于A层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案制定上要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主,对于B层学生,则应该以强化学生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为主,对于C层学生,教师则应该以夯实基础和端正学习态度为主设计教学方案,这也是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基础所在。

(二)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设置学习小组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听取别人意见的机会,也是一种学习更好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的机会。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入一个学习小组,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了解优秀学生面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与思考内容,从而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老师可以在上课期间多多提出思考问题,让小组成员自由讨论思考的顺序、内容以及结果。例如进行应用题练习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更加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从一个较近的距离了解到别的学生身上的优秀之处,例如优秀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对题目的思考会更加明确,更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对于计算公式、理论概念的选择都非常值得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从而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向这些优秀学生学习。除此之外,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中更能将学习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串联并记忆,这同样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学习六年级《圆的周长》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提出思考问题:“圆形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圆形周长与什么有关?”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基础较好的学生很容易将圆形与正方形进行联系,从而找出圆形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既复习了正方形的基础概念,又能从多个角度理解圆形。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基础较好学生的思考方式,在学习中不断与以往的知识进行结合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整体印象。

(三)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考核体系

即使在课堂中教师已经尽力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但是学生掌握程度还是不同的,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考核标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前面提到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要更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例如,对于成绩较为突出的小组,小组成员基础好,学习进度也快,他们日常接触到的知识丰富全面。对于这样的小组,教师要提高考核标准。对于成绩一般的学习小组,这部分学生往往数学运算能力较弱,教师要设法加强这些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成绩。然后是成绩较差的学习小组,他们数学基础薄弱,教师要适当降低标准,先要保证全部学生都能达到及格线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耐心引导,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循环讲解基础知识。课堂训练也围绕基础知识展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符合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及发展规律,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更容易督促学生吸收知识,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逻辑思维能力,值得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习科目,教师应该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杨正祥.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智慧,2021(21):78-79.

[2]孫雪.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现状及模式分析[J].考试周刊,2021(50):85-86.

[3]冉敏.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集中抄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