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研究

2021-12-18杨航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7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杨航

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目标倡导教师和学生要树立问题意识,主要结构为“提出问题-进行探究-解答疑问-生成新的问题-再探究-再次解答-最终生成新问题”。这种教学策略以数学问题为核心内容,教师应当不拘泥于教材问题,也可以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不同的问题类别,有深度地递进,从而实现数学的形态转化,使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析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7-232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这一问题也受到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这让教师明白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问题,利用问题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一、在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出现的问题

1.1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实施就是通过解答问题,在解题的具体过程中把误区和经验整理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或情境时,能够快速提出解决办法,使已经掌握了的旧知识与正在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起密切联系,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技巧主要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的,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却认为“问题解答”就是对数学问题的解答,因此就只指导学生解答问题,不注重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培养,对这种引导缺乏正确理解。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把“问题解决”逐渐變化成了“练习解题”和“题海战术”,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却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问题”上,忽略了“解决”。由此可见,在这一错误的观念指引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注重问题解决的表面形式,忽略了问题解决的内涵。

1.2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对课堂气氛的营造

按照“构建主义”的论述,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是学生在自己脑海中建立起知识网络,然后解答数学问题。而学生能否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这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的指导方法和自身的数学能力息息相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掉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氛围的营造。有效,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勾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课堂参与度,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具体过程中去。数学问题的解答相对而言比较费脑,学生在这个时候可能会生出一定的压力,而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专注地解题,更好地发挥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把关注点放在了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评判上,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也影响了“问题解决”的教学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分析

2.1设立良好教学情境,把问题解决作为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在导入环节,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背景和形成历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把“问题解决”作为课堂导入可以帮助教师设立良好数学情境,在课堂初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温习之前的知识,使学生记忆更牢固,再引出新的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PPT或者动画,穿插数学知识,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导入,营造良好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后,教师进行判断和总结。例如,在进行人教A版必修一《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正方形是一个矩形,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四边形,那么该怎么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课堂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思考能力,并且在初中对这些知识有一定了解,所以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导入问题。因此,教师可以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梯形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也是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与其他图形是什么关系”。提问后,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肯定正确的思路,顺势引出集合与子集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信心。

2.2培养学生创新思路,改变定型思维

教师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要利用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形成多种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时,要降低定性思维的影响,尽量开辟新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设计数学问题,把学生划分出小组,鼓励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思路,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构建合理的解题思维模式,开辟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解题时能够有多个解题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人教A版必修一《空间几何的基本关系和公理》的教学时,教师要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摆脱定性思维的桎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点与平面的关系基本概念的相关知识,学习后可以得出只经过平面内的一个点的一条直线是异面直线,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属于线面相交的关系。教师在提出数学问题后,引导学生探索,并指出重要内容,以此勾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2.4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

“问题解决”式课堂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有很大不同,其中很明显的就是是否发挥了学生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安排师生互动的环节,引导学生与教师交流询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可以在问题导入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时交换思路和意见,遇到问题后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辅导学生纠正思路,这样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权始终把握在学生手里,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在高中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模式,明确其具体内涵,在实施过程中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以创新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改变思维定性,并形成创新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另外这一模式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垫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贤盛.问题解决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1):12.

[2]赵凌昆.探索高中数学“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3):45-46.

[3]戴晓予.把问题解决融入到数学教学中[J].成才之路,2007(24):23-24.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