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联合沙丁胺醇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CK-MB活性的影响

2021-12-18张胜利潘玉红

系统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沙丁胺醇呼吸机呼吸衰竭

张胜利,潘玉红

菏泽市立医院(道碑院区)内科,山东菏泽 27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点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能够进一步诱发呼吸衰竭,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且给其家庭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目前,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是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此类患者普遍年龄偏大,加之机体耐受力较差,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往往不够理想,甚至诱发一系列并发症[2]。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一种经面罩与鼻罩的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其通过雾化吸入、体位引流等多重技术为患者提供通气支持,可以快速改善肺泡通气,恢复组织供氧,并具有无创伤、依从性佳、操作简便等优势[3]。沙丁胺醇是一种肾上腺素能β受体激动类药物,对于组胺与致敏物质释放具有抑制作用,可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强化肺功能。该研究对2018年5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43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了无创呼吸机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6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中的标准;该次研究已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知情;研究方案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急慢性感染;1个月内应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恶性肿瘤;合并哮喘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86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52~78岁,平均(62.3±4.8)岁;病程2~18年,平均(7.6±2.5)年。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53~77岁,平均(62.0±4.6)岁;病程2~18年,平均(7.5±2.3)年。两组一般情况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平喘、止咳、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选用无创通气呼吸机(由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给予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设置自主触发(S)/时间模式(T),呼吸频率为14次/min,呼气压为5 cmH2O,氧流量为2 L/min,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通气时间2 h/次,3~4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国药准字H50020453)治疗,即1 mL沙丁胺醇气雾剂+0.9%氯化钠溶液1 mL,雾化吸入治疗,氧流量为5 L/min,5 min/次,2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周。

1.3 观察指标

①显效: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与肺啰音消失或明显改善,肺水肿与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或改善>50%,未见发绀;有效:临床症状与肺啰音有所改善,肺水肿与血气指标改善20%~50%,发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肺水肿与血气指标改善不足20%,仍见发绀。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方法: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6 mL,离心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水平,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③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在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95.35%较对照组79.0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TNF-α(pg/L)治疗前 治疗后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44.6±5.3 44.5±4.9 0.091 0.928 7.8±1.3 21.4±4.0 21.204<0.001 59.3±14.4 59.8±15.8 0.153 0.879 14.5±5.3 25.0±6.9 7.914<0.001 23.0±5.6 23.5±4.9 0.441 0.661 11.3±3.2 16.5±4.0 6.657<0.001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K-MB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K-M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K-MB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K-MB水平比较[(±s),U/L]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K-MB水平比较[(±s),U/L]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29.5±4.0 29.2±3.6 0.366 0.716 5.8±1.6 10.6±1.2 15.738<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研究组出现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各1例,头痛2例;对照组出现心律失常1例,头痛1例。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研究组9.30%与对照组4.6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9,P=0.67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COPD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4-5]。COPD患者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气道受限,且病情呈进展性发展,终末期时极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针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普遍采用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肺换气与通气质量等方法治疗,但却无法彻底解决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问题[6]。

目前,辅助通气作为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可靠治疗手段,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有创通气方案虽然改善了患者呼吸困难与缺氧症状,但气管插管属于侵入性操作,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与安全性[7-8]。无创呼吸机是一种新型的辅助通气技术,其在吸气时向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吸气相气道正压,开放气道,促使气体吸入肺泡;呼气时提供低水平的呼气相气道正压,给予气道正压通气,进一步扩张支气管,重新分布肺部气流,继而提高肺内的潮气量,改善二氧化碳潴留与低氧血症,纠正缺氧与呼吸衰竭症状[9]。无创呼吸机弥补了有创通气的不足之处,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等优势,备受广大患者与其家属的认可[10]。然而,常规治疗方案对于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仍有所欠缺[11]。沙丁胺醇属于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可以抑制致敏反应物质与组胺的释放,并形成持久、强效的支气管扩张作用,有效改善了气道通气功能与支气管痉挛状态。学者张亮[12]将10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49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沙丁胺醇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79.59%更高。该文研究结果与此结果相近,在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95.35%较对照组79.07%更高(P<0.05)。可见,沙丁胺醇联合无创呼吸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保障整体治疗效果。

多项研究已证实,炎性反应是COPD发病与进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并与许多细胞因子相关[13-14]。IL-6能够介导炎症反应,诱导B淋巴细胞抗体形成,继而加重免疫损伤程度;TNF-α作为细胞调节中的重要启动因子,可以激活中性粒细胞等炎症因子;CRP可以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激活补体,当机体感染或组织损伤时,其水平可见明显上升。此外,当COPD加重且合并呼吸衰竭后,显著降低了患者的通气功能,组织缺氧便可以损伤心肌,甚至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15]。CK-MB是心肌酶中的重要成员,能够有效反映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林贻照等[16]对3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了沙丁胺醇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治疗后TNF-α(14.64±2.05)pg/L、IL-6(11.67±1.53)pg/mL、CK-MB(5.84±0.83)U/L较对照组(26.14±3.31)pg/L、(16.52±1.82)pg/mL、(10.74±1.52)U/L更低(P<0.05)。该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CRP(7.8±1.3)mg/L、TNF-α(14.5±5.3)pg/L、IL-6(11.3±3.2)pg/mL、CK-MB(5.8±1.6)U/L较对照组(21.4±4.0)mg/L、(25.0±6.9)pg/L、(16.5±4.0)pg/mL、(10.6±1.2)U/L更低(P<0.05)。结果说明,沙丁胺醇联合无创呼吸机通过调节患者的炎症因子与CK-MB水平,可以有效抑制疾病进展,减少心肌损伤,继而改善预后。从安全性来看,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研究组9.30%与对照组4.65%相近(P>0.05)。可见,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佳。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联合沙丁胺醇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改善了血清炎性因子与CK-MB活性,适于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沙丁胺醇呼吸机呼吸衰竭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