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效果及对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2021-12-18郭淑娟

系统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动脉血阻塞性呼吸衰竭

郭淑娟

阳光融和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潍坊 26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阻肺)是老年群体中的一种高发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疾病最为典型的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患者病情一旦加重其气流受限情况也会随之而加重,在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影响下,导致炎症发作[1]。由于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的原因,长期以往则会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的情况,如不是进行治疗则会并发呼吸衰竭,严重危及生命安全[2]。近些年来,在慢阻肺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始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临床疗效逐渐被临床认可[3]。该次将2019年1月—2020年2月该院ICU病房收治的6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临床针对老年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其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为该院ICU病房收治的67例老年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抓阄分组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61~77岁,平均(68.27±4.13)岁。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67.97±4.0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7年)》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③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④无精神疾病、认知正常,能够有效配合治疗、护理;⑤医院伦理委员会对该次研究知情并批准进行。

排除标准:①存在无创正压通气介入治疗禁忌证者;②为伴有重症呼吸衰竭者;③年龄<60岁者;④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医护人员予以患者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吸痰、祛痰、调整电解质紊乱及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再予以其鼻导管吸氧治疗,氧流量应维持在2~3 L/min,吸入氧浓度应维持在40%~50%。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无创正压呼吸机为伟康公司的BipapVision无创呼吸机。治疗实施前将患者头部抬高,抬高幅度约为30°,同时选取与符合患者大小的面罩,将正压通气机调试为压力支持同期模式,心率应维持在14~20次/min,设置的初始吸气相的压力(IPAP)为6~8 cmH2O,设置的呼吸相的压力(EPAP)为3~5 cmH2O,而后再将IPAP水平慢慢提升,提升范围应控制在16~20 cmH2O内,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SpO2>90%时则相应地将潮气量调节为7~10 mL/kg,通气治疗时间频率应为4~6 h/d,连续治疗1~5 d,在治疗期间需要主要注意在首次采用正压通气治疗时应尽可能将通气时间延长,并保证通气治疗时间超过3 h,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状情况及SpO2变化情况对给药浓度和通气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如若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治疗效果不佳,而后则应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 h后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①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②各项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PaO2(50.32±7.54)mmHg、PaCO2(77.63±9.57)mmHg与对照组PaO2(50.49±7.59)mmHg、PaCO2(78.63±9.48)mmH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0.429,P>0.05),治疗后,PaO2(78.52±9.39)mmHg、PaCO2(54.59±7.86)mmHg与 对 照 组PaO2(65.32±8.94)mmHg、PaCO2(69.59±8.05)mmHg相比较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9、7.71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比较[(±s),mmHg]

组别PaO2治疗前 治疗后PaCO2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4)对照组(n=33)t值P值50.32±7.54 50.49±7.59 0.092 0.927 78.52±9.39 65.32±8.94 5.889 0.001 77.63±9.57 78.63±9.48 0.429 0.669 54.59±7.86 69.59±8.05 7.717 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FEV1(1.44±0.42)L、FVC(2.42±0.45)L与对照组FEV1(1.31±0.38)L、FVC(2.34±0.36)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7、0.802,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3.01±0.62)L、FVC(4.41±0.84)L与对照组FEV1(1.89±0.58)L、FVC(2.64±0.74)L相比较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1、9.14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L]

组别FEV1治疗前 治疗后FVC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4)对照组(n=33)t值P值1.44±0.42 1.31±0.38 1.327 0.189 3.01±0.62 1.89±0.58 7.631 0.001 2.42±0.45 2.34±0.36 0.802 0.426 4.41±0.84 2.64±0.74 9.141 0.00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呼吸内科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目前,大多学临床学者认为引发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主要为肺发育不良、呼吸道反应性增高、遗传因素等,外因则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空气感染、吸入化学物质、粉尘、吸烟以及气候变化等[4]。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气道阻力不断提升,机体耗氧量、呼吸肌做功也会随之而持续提升,加上大多数情况下,慢阻肺患者病程时间较长且病情反复,长期以往则会导致膈肌萎缩情况发生,呼吸肌做功能力开始不断下降,从而引发呼吸肌无力[5]。而肺泡壁一旦受损,肺毛细血管床会被大量破坏,肺气血血量也在持续不断减少,肺血管阻力会因此而出现增加的现象,通气比值又有所增大,最终引发功能性分流障碍,促使慢阻肺患者出现换气功能障碍,CO2气体潴留后,PaO2开始上升,所以慢阻肺患者常并发呼吸衰竭。以往临床上对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主要予以常规治疗,患者经治疗其CO2气体潴留以及缺氧症状难以改善[6]。机械通气治疗主要是在呼吸机的引导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状况,并避免患者发生CO2气体潴留及各组织器官集体缺氧的情况,确保机体能安全度过因为基础病而引发的呼吸衰竭,为其争取长期的生存机会,为后续治疗基础疾病提供充足的时间[7]。机械通气治疗主要通过将导管从患者咽喉部插入的方式建立人工气道,从而使患者气道能处于较为通畅的状态。但是在建立人工气道时,机体在所难免会受到一定的损伤,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治疗后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8]。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则是利用压力支持原理在对患者提供吸气压力的同一时间又能将正压调低,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降低肺、胸廓的弹性阻力和呼吸道的阻力,又能顺利将小气道开放,从而避免患者发生CO2气体潴留的情况,同时也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患者对于无创正压通气的耐受性较高,现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首选治疗方式[9-10]。

动脉血气指标可以清楚反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在吴忠军等[11]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非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中显示,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不仅可以反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反映预后效果,是一项重要指标。在其研究中提示实验组HR(103.54±4.24)次/min、RR(20.16±3.57)次/min、SpO2(43.21±5.53)mmHg、PaO2(86.57±6.21)mmHg、PaCO2(43.24±5.12)mmHg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HR(109.57±5.55)次/min、RR(29.87±3.67)次/min、SpO2(59.87±6.58)mmHg、PaO2(70.12±6.16)mmHg、PaCO2(58.58±6.57)mmHg(t=5.919、13.002、12.893、12.618、13.288,P<0.05),由此证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促进患者体内CO2排出,改善患者潴留症状,确保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从该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治疗后,PaO2(78.52±9.39)mmHg、PaCO2(54.59±7.86)mmHg与 对 照 组PaO2(65.32±8.94)mmHg、PaCO2(69.59±8.05)mmHg相比较更优(t=5.889、7.717,P<0.05),与吴忠军等研究结果相符,同时也进一步证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优,说明患者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的情况明显改善,呼吸情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病情得到明显控制[1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说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治疗有效性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老年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利于改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对于促进患者病情尽早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动脉血阻塞性呼吸衰竭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勘误声明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