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质量分析

2021-12-18张佩玲

系统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胸痛心电图心肌梗死

张佩玲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江苏泰兴 225400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也是造成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心脏介入治疗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可有效促使冠脉再通,恢复心肌血氧供应,应用价值显著[1]。临床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12 h内治疗为最佳时间窗,而近年来较多研究表明,尽早行PCI术治疗,恢复心脏再灌注,有利于患者心脏功能与生命体征的恢复[2-3]。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让患者尽早得到救治。国家计生委办公厅也明确指出,要加强网络医院的建设,形成胸痛中心诊疗模式,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协同治疗体系,以尽可能缩短再灌注治疗的时间[4-5]。该院从护理角度入手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的流程后,患者抢救效率明显提高,且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体验也有大幅度改善。故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急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拟行急诊PCI术患者100例为对象,就常规护理与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干预的效果展开随机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急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拟行急诊PCI术患者100例。纳入标准:因胸痛、胸闷就诊者;无外伤性胸痛者;满足急诊性PCI术指征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胸部创伤者;既往精神疾病史者;原发性血液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拒绝采用急诊PCI术治疗者;不同意参与研究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7岁,平均(63.82±4.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4.62±2.13)h。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2~78岁,平均(64.11±4.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4.54±2.0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主要步骤为:①急诊分诊。患者主诉胸痛、胸闷,由预检分诊护士询问患者病史,检测体征,并分诊分级,填写病历卡,挂号就诊。②诊查。患者到内科就诊,医师询问病史,开检查单,患者缴费,完成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酐蛋白等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请二线医师会诊,再决定进抢救室治疗。③抢救室处置,常规心电监护、吸氧,在患者左手打留置针,联系导管室,填写转运记录,护送患者下一步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具体流程为:①自行入院患者,预检分诊护士了解主诉,评估是否24 h新发或加重胸痛、胸闷等,后由专职护士开通胸痛患者专用评测,判断患者意识状态,进行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检测,戴好胸痛优先标识牌,并进行就诊登记。如患者体征平稳,送到心电图室辅助完成心电图检查,要求在10 min内完成,该过程同时进行挂号记账。如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通知急诊、内科医师会诊,以上要求5 min内到场,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监护体征,抽血,执行医嘱,并送到急诊抢救室开始STEMI流程。如生命体征不稳,立刻送至抢救室处理。②对120接诊者,如果生命体征稳定,意识状态良好,同自行入院患者处理。否则,立刻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判断患者意识,电话联系心内科二线医师会诊。随后专职护士辅助患者过床,备好除颤仪,连接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路,于抢救室检测心梗三联项目,确诊后启动导管室,转接仪器、氧气等,填写转运记录单,将患者送至导管室。③对明确心梗者,直接送到导管室,预检护士联系心内科二线医师,专职护士带好仪器,连接心电监护,检测体征等,做好记录。科室常备心梗患者30 min服用药物,遵医嘱用药即可,在心内科医师确认后,将患者送到导管室。

为保障该流程顺利实施,开展如下工作:①事前准备。明确胸痛专职护士人员,要求急诊护龄2年以上,熟悉各个岗位流程,掌握急性胸痛遇见分诊流程,且能够熟练完成心电图机、除颤仪的操作以及心电图的识图。专职胸痛护士要求24 h内均有人在岗,设立白班与晚班,每班至少1名。②培训工作。每月开展对胸痛专职护士的胸痛专业知识、技能、就诊流程等的培训,每日清晨交班后,开展心电图、除颤仪等仪器使用训练以及考核,每季度进行急诊科、心内科的联合模拟演练。③加强交流与反馈。做好涉及各个科室的协同工作,建立急诊胸痛中心交流群,要求其中包括医务科、心内科、急诊科、导管室等医务人员,在流程实施时及时反馈,建立良性的评审交流机制,及时发现在护理流程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从具体流程、时间节点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干预,以便于流程的持续优化。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护理效率,指标设定为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完成时间、D-to-B时间。②比较重要仪器时钟统一正确率,包括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电子时钟。③比较患者满意度,分别从预检分诊、缴费、检查、转运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率比较

观察组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完成时间、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率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率比较[(±s),min]

组别 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完成时间 D-to-B时间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3.31±0.95 2.20±0.17 8.133<0.001 6.94±2.33 3.71±1.21 8.699<0.001 38.10±2.46 20.28±0.75 48.996<0.001 151.26±11.56 78.43±6.35 39.046<0.001

2.2 两组患者重要仪器时钟统一正确率比较

观察组重要仪器时钟统一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重要仪器时钟统一正确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院前急救与急诊救治是急性胸痛救治的重要环节,在急诊救治的过程中,要求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与鉴别,做到早期处理,尽早启动急性胸痛流程,加强多科室的协同合作,以提高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急救效率与急救效果[6-7]。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设置胸痛专职护士开展对急诊胸痛患者的预检分诊与护理工作,能够确保在预检分诊、检查、救护、转运等方面,均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负责,能够维持胸痛绿色通道的畅通,也能够进一步优化医务人员对AMI诊断与治疗时间概念的认知,这对于提高救治效率是有着显著作用的[8]。为保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缩短血管闭塞到再灌注的时间。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迅速问诊与分诊,及时行心电图检查与血清指检查等,可尽早明确诊断,且有利于实现对重点患者的关注、追踪,可避免出现患者的漏诊。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好校对、检查、登记等工作,则可保障重要仪器设备的指标时钟统一正确。通过有条不紊的开展急诊救护工作,能够做到主动抢救,有利于提高抢救质量,也可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10]。

该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在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干预后,急诊接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时间、D-to-B时间均短分别为 (2.20±0.17)、(3.71±1.21)、(20.28±0.75)、(78.43±6.35)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方案能够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究其原因,在于急救过程中通过快速的评估,并由专职护士开展全程护理工作,能够尽快明确或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故而有利于让患者以最为迅速的方式接受治疗。王惠等[11]研究中,研究组在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后,分诊评估、心电图检查、静脉采血、建立静脉通路、总耗时分别为(0.52±0.34)、(4.41±0.94)、(4.35±1.66)、(4.51±1.28)、(41.90±6.51)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该次研究结论一致,进一步验证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优化护理工作对提高患者抢救效率的作用。在仪器设备管理上,观察组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电子时钟统一正确率分别为100.00%、98.00%、100.00%、98.00%、100.00%、98.00%,均高于对照组76.00%、82.00%、84.00%、84.00%、86.00%、82.00%(P<0.05)。提示该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质量,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吕君等[12]研究中,对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胸痛专职护士+优化护理流程干预后,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电子时钟统一正确数分别为40例、39例、40例、38例、40例、39例,高于对照组的30例、32例、33例、35例、34例、32例(P<0.05),佐证了优化护理工作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质量的作用。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故可认为优化护理工作也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服务体验。这是因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通过减少急诊救治时间的延迟,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且在护理过程中,各级护士均严格按照规定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合理安排救护操作,将被动执行医嘱变为主动提供抢救护理服务,护理工作的效率与治疗明显改善,故而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进行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救效率以及整体护理管理质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胸痛心电图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浅谈数字心电图机的计量检定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有些胸痛会猝死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