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命在场”理念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扩容增质

2021-12-17黄燕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整合资源

黄燕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一般的教师会依照教材要求,备课上课,注重知识传授,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容量和质量一般。但是作者发现“生命在场”理念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扩容增质。本文将从革新教师思维、整合学习资源、提升学习兴趣三个方面阐述“生命在场”理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生命在场;革新思维;整合资源;提升兴趣;扩容增质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所。传统观点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传道受业解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文化。其实,现代的课堂,教师和学生都挣脱了传统观点的束缚,他们都会以自己鲜活的生命在课堂上相遇。这就契合了生命在场的教育理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一种德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统一过程。阅读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主编鲁洁教授在《教师用书》编写研讨会上发言,我们得知一般教师想要的是“快餐式”的教师用书,他们不关心自己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与学生是互相影响的,教师个体成长发展意识的薄弱肯定会影响学生生命的成长。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生命在场”理念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生命在场”理念的内涵

1993年在美国生命教育的影响下,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克剑先生提出“生命化的教育”,后被张文质老师进一步研究梳理,生命化教育的思想受到中国教育界的重视。

作为生命化教育核心理念的“生命在场”,指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生命相遇,遵循师生生命发展规律,在课堂中成长,师生之间在相互生成中体验各自生命的与众不同,以达到师生间生命的和谐,是一个师生互相润泽的过程。

二、“生命在场“理念的课堂实效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生命在场”理念浸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符合课程标准的价值引领,在革新教师思维、整合学习资源、提升学习兴趣上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一)革新教师思维:价值审视多元化

“生命在场”理念可以革新教师的思维。课堂上没有“生命在场”的教师,也不会有“生命在场”的学生。“生命在场”理念会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改变课堂上重视教学内容、忽视学习主体的学习状况;改变课堂上重视知识输入、忽视素养提升的教育方式;改变重视标准化规范、忽视个体化差异的评价标准。

以作者两次执教的《宪法是根本法》一课为例——

1.第一次执教《宪法是根本法》

第一次执教,课堂以教师的教为核心。教学环节设计有以下流程:“复习旧知导入——讲述知识要点——微课视频讲解——知识竞赛——活动颁奖”。课堂上,教师以事前备课的思路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关注了知识的整体传授,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的差异需求。

2. 第二次执教《宪法是根本法》

第二次执教,课堂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教学环节设计有以下流程:“生活现象引入——学生质疑——教师讲述自身生命体验、协助提供备用资料——小组探究——汇报成果,诉说课堂收获及学习感受”。课堂上,由学生自身疑问出发,学习活动指向学生自身的问题域,提供资料帮助学生探究解疑,允许学生因兴趣不同探究不同。这就在关注学生素养的提升,更关注了学生生命的不同。

如此价值审视多元化的教师,思维革新后,课堂上开始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状态,以教育人、成全人为根本目的课堂会激扬起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

(二)整合学习资源:学习内容生活化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本来就是遵循教育规律,聚焦儿童生活与成长,以儿童生活事件为依托,与儿童展开平等对话,陪伴儿童的道德成长。所以贯穿“生命在场”的课堂学习内容也应同时以生活为核心。由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多维整合学习资源,让学习内容更加生活化。

1.影視片段,合理使用

现代社会经济繁荣,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经常接触影视文化。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师生看过的影视片段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资源。以四上《无处不在的广告》为例,2021年国庆热映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鸭先知》篇章,讲述了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参桂养荣酒的故事。广告播放后让厂里的药酒脱销,以此素材讲述广告的功能,特贴贴合实际。

2.明星言行,恰当利用

当今社会,明星真人秀电视节目深受学生欢迎。但是,明星的言行并不都是正确价值的引领。教师可以恰当利用生活中的明星言行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价值澄清。以五上《学会沟通和交流》为例,2019年暑假,大型娱乐节目真人秀《中餐厅》火爆,其中黄晓明网红语录更是家喻户晓。“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都听我的,我不管你怎样想,都听我的”“都听我的,一个人说了算,不需要讨论,都听我的”……这些言语是典型的缺乏交流沟通的反面例证。教师课堂上引入这个素材,可以让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

3.时政热点,及时引用

时政热点就是近期发生的受关注力度较大的、在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的事件。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以激荡生命。备课时,教师可以引用时政热点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资源。以六上《我是中国公民》为例,2021年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在被加拿大羁押1028天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回国。这就是中国政府维护本国公民和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最好明证。教师可以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的诗朗诵情境中运用这一素材。

诸如此类的整合角度还有很多很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不同的场域,多维整合学习资源,让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将自身的生命活力赋予学生,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尊重生命之独特性、差异性、多样性,让课堂和校园,成为生命成长的正能量场。

(三)提升学习兴趣:课堂状态情趣化

学习状态情趣化就是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身性情志趣的学习。这就是生命在场理念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

以六年级上册《人民选出的代表》为例——

该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有一定的距离,概念化的法律条文学生不易接受。而高年段是学生的价值判断形成初期,成长中有冲突,有反思有进步,更加向往平等、尊重、多元的课堂氛围。“生命在场”的理念就可以指引着教师利用自身的生命体验实施课堂教学,从“生趣”着手,设计跨越千年对话的穿越情景剧,激发学生兴趣,从体验出发,模拟参与人大代表选举发现“理趣”,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为人民,升华为对人生、社会、科学的新的认知;从而让学生们升华情感,增强制度自信与国家认同。

这就是“生命在场”理念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得学习状态充满情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激发后,他的学习状态就是一个“情境激趣—模拟探究——体验转化——生成创新”的动态过程。

以“生命在场”理念指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革新了教师思维、整合了学习资源、提升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精神生命建构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舞台。

“生命在场”让“立德树人”少了“说教”的色彩,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了“生命润泽”的进程,达到真正的“扩容增质”。

参考文献:

[1]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章乐.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整体性解读[J].中国德育,2018,21.

[4]成尚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5]马宝娟.生命在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追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6,39(01).

猜你喜欢

整合资源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地理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研究
开展社会化少先队活动增强队员社会责任感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广东省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整合德育资源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儿童成长,生成个性阅读精彩
整合资源提升数学教师课程领导智慧的研究
对高校工科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挖掘资源,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