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练笔
2021-12-17陈文庆
陈文庆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里有的课文课后练习灵活地安排了“小练笔”,目的是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学写。语文的读和写密不可分,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舍得花时间进行练笔,结合课文内容,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随时随地提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则会让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同生共长,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留意课文精彩文段,模仿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阅读是为了吸收素材和知识;而习作则能够表达思想和情感。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优秀文本,吸收文本里的内容、技巧、写法,如果能模仿运用到写作上,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例如,在《牛和鹅》的教学中,文中有一处写到“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我们马上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文中“马上不说话了”写出了“我们”见到鹅那一瞬间的心理反应,“贴、走”等动作写出了“我们”此时此刻内心的恐惧,写得很传神。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这情景,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段自己害怕的经历,一定会很精彩。再比如在《猫》的教学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一段,作者抓住了猫的神态、动作、叫声,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写得很精彩。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后,演一演,再模仿写一段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抓住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叫声。这样的练笔水到渠成,学生一定会欢呼雀跃,在快乐中完成练笔。
二、留意课文的留白处,想象写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常常会采取留白的写法,表达弦外之音的效果。对此,我们讲解的时候,如果注意对留白进行分析,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还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做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教师讲授“我”手脚并用爬上峰顶这段时,先让学生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一边画一边想象爬山的姿势,让学生说说还会有什么动作,什么姿势,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写几句话。这样学生就更加体会到天都峰的险,爬天都峰的难。又如《盘古开天地》一课,写盘古化为万物的神奇画面一段。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并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盘古身体的部位还会变成什么?然后启发学生模仿课文中“他的……变成了……他的……变成了……”句式,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这样的教学,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能让学生得到练笔。
三、关注课文描述的情节,接着写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课文的情节设计很精妙,能够蕴含的道理和写法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试想剧情如何发展,最终结局如何,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文中写一个豆荚里同时蹦出来的五粒豆却拥有不同的命运,故事的結尾温馨又富有深意,耐人寻味,给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学完文本,教师可以人学生通过想象来续写部分剧情。其一可以续写你听了落到水沟的豌豆的话,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这粒豌豆最后怎样呢?其二落在顶楼窗子下小缝隙里的豌豆,最终生根,长叶,开花了,它结果了吗?它会对自己的子女(新豌豆)说些什么呢?教师不防让学生大胆想象,并写下来,不仅可以深化理解课文,有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习作水平。再如教学《短诗三首之繁星七一》这首诗的时候,“藤萝的叶下”有谁呢?人们在干什么呢?谁在“母亲的膝上”?在膝盖上干什么?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接着剧情说说,然后写下来。这种续写,不仅是故事情节的延续,更是主题的升华。
四、留意课文的情感高潮点,有感而写
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精选的优秀文本,作者往往会倾注自己的情感于作品中。如果学生能够认真阅读会体会作者的情感,甚至读者的情感会和作者的情感会产生碰撞,让学生写一写此时的感受则是水到渠成罢了。比如,在《牛和鹅》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后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从文中哪些地方获得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也可以结合实际体会到不应仗势欺人,以大欺小。还可以从开头、结尾得到启示:不要人云亦云,要尊重事实。这样做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借此表达情感,形成自己的体会。又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众孩童“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为什么?“此李必苦”中的“比”表现了王戎怎样的内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交流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王戎的冷静和自信,还可以顺势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今后遇到事情应该怎样做。
五、留意文章的写法,升华写
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必定是有目的的,甚至是有相当教育意义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通过指引学生进行充分的诵读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比如《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作者塑造了一个语言简洁,行动果断,计策周密巧妙的西门豹形象。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学生边读边记,然后写出西门豹的计策精妙之处,并附上理由,让学生在讨论、记录、整理中萌生敬佩之情,从而写出自己的感受。又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文中写到“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一特写镜头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既会说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伟大品格,又会问:哈尔威船长可以不死怎么不努力求生?如果有学生说出这独特的感受,教师要珍视、肯定他。从而有机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主题教育,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习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现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合贯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欠发达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路径的研究》(批准号2020YQJK40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