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中学数学月刊》总目次

2021-12-17

中学数学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素养探究数学

特约专稿

改善教学 提升研究——《数学教育研究手册》简介(一)

江春莲 蔡金法1(1)

数学教育实证研究科学化:思考与建议

蔡金法 徐冉冉 姚一玲2(1)

目标取向与能力认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探析

朱 雁3(1)

知会过往,打开未来:数学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数学教育研究手册》第一册简介

王 嵘 蔡金法4(1)

高观点指导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郑毓信5(1)

数学内容教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数学教育研究手册》第二册简介

张艳娇 蔡金法6(1)

数学教育中关于学生、教师和学习环境的研究——《数学教育研究手册》第三册简介

王翠巧 蔡金法7(1)

数学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力点”——《数学教育研究手册》第四册简介

宋莉莉 蔡金法8(1)

印象ICME 14:一届里程碑式的国际盛会

周 超9(1)

做一个有哲学味的数学教师——ICME14见闻的启示

严亚强10(1)

数据分析观念下新高考“概率与统计”试题特征及启示——以2020年和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为例

叶立军 赵亚婷11(1)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的现状、特征与展望——基于ICME 14的分析

沈中宇12(1)

名师教坛

合理引导 有效探究——“直线与椭圆”复习课教学实录与反思

张 琥1(3)

现象教学视角下的任意角教学实录与反思

孙四周2(7)

高三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脉络一体化”法——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复习教学设计为例

李太敏3(7)

饮生活之水 纳历史之光 达思维之根——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郝四柱4(4)

观察·思考·表达——“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耿恒考5(5)

探究教学贵在生成——以“点到直线的距离”探究性教学为例

刘亚平 刘全生 陈庆来 孙琳琳 王 强6(6)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实录与反思

居 艳7(5)

活动引领探究 激发深度学习——以苏科版八年级上“一次函数图象(1)”为例

王春梅8(5)

基于问题解决 指向关键能力——“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复习课设计与教学思考

徐成祥9(4)

问题引领 自主探究 自然建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和反思

孔帮新10(4)

作业讲评要“生”动——一节高三作业讲评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考

袁守义11(6)

凝练核心素养 培育高阶思维——“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洪 兵12(3)

高考热线

构造法巧解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

陈香君 赵思林8(8)

2021年高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范佳清 张维忠8(10)

多视角剖析一道2021年高考解三角形问题

卓晓萍 蔡海涛9(9)

深刻理解 深入挖掘 实施运算——以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第21题为例

周 炎9(12)

数学教育

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钱桂荣1(8)

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对数学教学的启迪

叶新和1(12)

初中数学卓越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张 静1(15)

基于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微思考

范建兵 许 彬2(11)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重在思想方法的衔接

孙居国2(13)

数学眼光的内涵及培养

胡晋宾 刘洪璐2(17)

例题与习题的关系——以人教版“有理数”为例

林凤娇3(10)

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与培养路径之探

曲 政 王海青3(14)

义务教育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

李 凯3(19)

美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动向——基于“问题解决”标准的内涵发展

何 睦4(7)

大概念视角下“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堂教学设计

张海强5(8)

初中生数学交流表达能力的认识与培养策略

孙 虎5(11)

学习有路“折”为径 思维无涯“探”作舟——以八年级矩形折叠问题为例

张跃飞5(15)

旨在培养数据分析素养的PBL活动建构与实施

吴子昊 吴茎洁 徐斌艳6(11)

发挥模式的教学功能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韩 玮6(16)

正确对待“低级”错误 用心授好“预备知识”

刘在云6(21)

理想的数学课堂:学得主动、教得生动、氛围灵动

徐 瑢 徐卫东7(9)

指向深度思考的数学“问题链”教学探析

陈敏婕7(12)

基于“四个理解”的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策略——以函数的导数为例

杨茂涛 李红梅7(15)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棋盘上马的行踪”为例

叶新和 顾广林8(13)

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价值探析

钟珍玖8(17)

高中数学教学中抽象能力的培养

王红芳 魏志英8(18)

构建“三学”联动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

侯宝坤9(15)

数学学困生现状研究综述

曹思齐9(16)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

李 凯10(7)

将知识序、认知序自然融合为学生的学习序——以“去括号法则”学习路径的设计为例

曹建军10(10)

谈基于数学写作的深度学习

刘雪莹 仓万林10(14)

以人为本 道法自然 生成发展——指向生成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任宏章 周正峰11(9)

高中数学发散性思维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读《中国的孩子玩不起数学》一文有感

梁永年11(12)

“说数学”在高中试卷讲评课上的应用案例探究

钟进均 何重飞 陈 亮11(16)

八年级“函数”课概念建构环节教学行为研究——基于40节优质课的分析

刘秀文11(20)

教材教法

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原理的教学探讨

崔静静 廖远鸿 赵思林1(19)

多视角生成微专题 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成震林1(22)

“三个理解”视角下弧度制概念引入的比较

何 英1(25)

概念教学:在课堂设计中凸显素养与智慧——以苏教版7.5“互逆命题”为例

成宏乔 钟 鸣1(28)

新课标视域下一题多解的教学设计审视

杨利刚2(21)

“对勾”轴对称——有关对勾函数图象探索的另一个方向

冉春莲2(24)

情景教学的核心是去情景

胡祥志2(26)

实践“自主·合作·交流”教学新样态——以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为例

徐进勇3(21)

思维异构在解题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顾彩梅3(25)

强化问题探究 促进“深度学习” 发展核心素养——由一道“解三角形”试题的探究教学引发的思考

郑 良3(28)

依托“数学三个世界”理论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以“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为例

葛爱通 徐 方4(10)

新旧交融时 “或”明则“不惑”

杨原明4(14)

基于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的“说数学”案例研究——以普通高中艺术特色学校为例

吴荣燕4(16)

聚焦默会知识影响 放大学科育人效应——以苏科版“黄金分割”教学为例

钱建芬5(18)

授人以渔重思考 循循诱之兴味长——以“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为例

姚 婷5(20)

不一样的抛物线?

吴小胜5(23)

基于知识构成的结构化教学主张——以“合并同类项”为例

陈学军6(24)

高中数学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策略

曹茂宏 从 品 刘其群 曹思齐6(28)

问题促进思考 探究提升能力

唐 毅 刘新春6(31)

经历数学表达 体会模型思想——以苏科版“从问题到方程”教学为例

孙 凯 张必华7(18)

基于教材例题挖掘的深度教学案例与分析——以“斜率之积为定值的问题探究”示范课为例

潘敬贞 骆妃景 陈焕涛7(22)

加强教学内容启发性、关联性和有序性的思考——基于章建跃先生对《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一节的教材分析

高 炼7(27)

让有理数减法新授课更有“数学味”

刘东升7(30)

数学抽象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分析——以《三角函数》一章为例

徐恩佳8(20)

用问题提升素养 以引导发展能力——“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课堂实录与反思

张炳峰 钱建良8(23)

一节意外生成的数学课

崔豪东8(26)

整合教材设计教学 助力课堂深度学习——以“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为例

王 丽9(19)

立体几何单元的结构化教学路线

苗 静9(22)

纠错也是深度学习的好抓手

郭立祥9(27)

立足于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基本结构——以“等比数列”复习课为例

孙冬梅10(17)

基本事实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为例

钟 鸣10(20)

阅读题: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重要学材

丁益民11(35)

一题一课:落实整体教学观的教学智慧——以2021年新高考一卷第21题设计为例

刘国祥11(38)

寓数于形 以形释数——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徐敬华11(42)

以情优教的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李约斯 卢家楣12(6)

高中数学章起始课的教学初探——以苏教版《统计》章节为例

陈小璐12(9)

指向高阶思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谢俊峰12(12)

关联与建构:二元一次方程概念教学研究

张 林12(15)

走进课堂

立足数学文化 提升课堂品味——“圆锥曲线之椭圆的定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王瑞琦5(34)

学科德育视角下的数学教学与思考——以“古典概型”为例

吴 婷8(28)

融合数学思想 促进解题教学——“用对称性解决反比例函数问题”专题教学

朱 琛8(31)

复习之友

基于SOLO分类理论,探析高三数学概念复习的学习进阶路径

刘绿芹1(41)

问题引领课堂,培养核心素养——以2019中考压轴题素材复习为例

姚春珍2(30)

高考三角函数一轮复习策略思考——基于广东高考年报

邱志权 余铁青2(32)

高三数学三轮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万国全3(31)

新高考新理念 新题型新视野——结构不良试题的研究

姜竹岭4(19)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亮点扫描

仓万林 李 红 钱 鹏4(22)

研究中考命题 实施精准复习——由一道试题的分析反思中考数学复习教学

潘丽莎 李瑞东4(25)

2020年山东卷导数题的探究教学与教学建议

陈香君 赵思林 陈 琼5(25)

溯“源”引“流” 挖掘本质 塑造模型——从2020年全国卷解析几何压轴题说起

徐 兰5(28)

微专题:起于高考,落于素养——以“两数列公共项问题”为例

朱 伟5(32)

新高考转型阶段的高三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

黄 健9(30)

旋转析问题本质 相似显以静制动——以“旋转构造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为例

曹火强9(33)

追根溯源揭本质 拓展思维促提升——高三数学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王 玲9(36)

咬定目标不放松 立根原在模块中

陆一烽 张岭芝10(24)

高三二轮“微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与思考——以“数列与不定方程整数解问题”的教学为例

周星月10(27)

初中数学复习课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叶 璟10(31)

开放与放开——中考数学微专题复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龚 辉11(24)

基于学习进阶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路径探析——以苏科版八上《勾股定理》复习为例

周玉俊11(27)

借助思维可视导引 优化高三复习效果

陆 丽11(31)

靶向教学:基于数据分析的中考数学复习教学新路径

蒋惠丽 孙朝仁12(19)

抓住高三数学首轮复习的“牛鼻子”

赵士元12(22)

教学设计

加强教材整合 提高课堂实效——基于不同版本教材“合并同类项”的比较与设计

汪 健1(31)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例

钱建良 谢 丽1(35)

核心素养视角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思考和设计

邹信武1(37)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章起始课教学设计——以“图形的相似”章起始课为例

何晓敏2(35)

问题驱动 积累经验 提升素养——以“6.1函数(1)”教学为例

黄利娜2(40)

基于数学史料 设置问题探究 提升数学思维——以“从勾股定理到图形面积关系的扩展”为例

吴超萍 刘 鹏 陈 璐 杨光伟2(43)

体现数学本质的概念教学设计——以“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为例

金 鹏 高建平3(34)

谈初中经验上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以“探究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例

刘 炜3(37)

概念教学贵在挖理辨别——以“导数的概念”教学为例

孟凡敏6(34)

“做中学”理念下的数学实验探究——以“数格点 算面积”一课为例

薛文武6(38)

重视概念建构 指向数学抽象——“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丁宗国7(32)

问题教学的实践与认知——以“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复习课为例

吴明威7(36)

基于网络研修的“有理数乘法”课例生成

左培培 邵爱娣 孙丹丹8(35)

关联:数学课堂的应然追求——以苏科版“线段、射线、直线(1)”的教学为例

何丽华 金杨建8(40)

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教学设计为例谈立体几何的概念教学

俞廉洁 杨元韡 8(43)

宏观布局 微观处理 强化联系 顺学而导——从变化的角度赏析一堂省级展示课的教学设计

朱宸材8(46)

“两个过程”合理性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三角函数的概念”为例

王 凯9(39)

数轴教法新探

焦倩玉9(41)

经历模型生成 助力思维提升——“一线三等角相似”的教学设计及思考

许 彬 耿恒考10(33)

5E教学模式下“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教学设计

于莹莹10(37)

“四学课堂”理念下数学微专题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以初一“三角形中线与面积问题”为例

王盼盼10(40)

基于“脑认知支架”的数学实验教学

孙朝仁 朱桂凤11(45)

曹 宣 万荣庆11(49)

融合生活 助燃课堂——以“事件的概率”的教学设计为例

王克豹11(52)

新教材研究

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教材旁白的分析——以必修第一册文本框旁白为例

夏正华3(40)

基于比较的新教材解读——“空间中点、直线与平面的向量表示”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朱成万7(39)

“上教版新教材”章首语的学科育人价值

洪 萍7(43)

实录与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 自主复习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复习”教学实录与反思

陈 怡2(46)

轻组成 重生成 让一题多解落地生根

张 慧3(43)

优化问题设计 提升复习实效——以苏科版“数、式的概念及其运算”复习为例

刘德水3(45)

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数学研究过程——“基本不等式”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龚亮亮 卓 斌3(48)

教师多元角色担当 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函数的单调性”课例与思考

马晴燕4(28)

追得适时 问出精彩——以“数列中一类存在性问题”复习课为例

练育宏4(32)

如何让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上有效落地——例说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

马德宇4(36)

“隐圆问题处理方法研究”的教学实录与反思

吴万征5(37)

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生成——以人教A版“函数的概念”教学为例

刘桑慧 管利民5(41)

把握主题 整体推进 渗透美育 发展素养——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

蔡海涛 林晴岚 张 洁7(46)

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实录与思考

佘 丹7(50)

可视化视角下的数学解题教学:取势、明道、优术——以高三二轮微专题复习课“与导数有关的函数零点问题”为例

张志勇 张加红10(43)

追根溯源 彰显深意——以《尺规作图》教学为例

周 杨10(48)

基于学情分析 实施精准教学——以“对数的概念”为例

刘晓丽 刘 银10(51)

现象教学视角下的“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学设计

李宏铭12(26)

借助问题驱动 发展核心素养——“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实录与反思

桑娅洁12(29)

加强课堂交流 提升思维活力——以一道对数试题的教学为例

於有海12(31)

发现学习 自主建构 提升素养——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为例

王 娜12(34)

案例评析

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过程——一节概率课的评述

赵学志 李燕茹2(49)

真教真学:公开课应当追求的教研品质——以“不等式的解集”公开课为例

王小林6(42)

应用与建模

“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策略与建议——以设计遮阳篷为例

温建红 邓宏伟3(52)

立足数学建模素养内涵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以“潮汐问题”为例

刘静平 朱 潇3(56)

调查研究

高二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调查研究

赵加营 陈 柱 王贵杰9(43)

信息技术

几何画板在初三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以“二次函数图象”为例

冯 伟 张 骅1(51)

高中数理方法在AI机器人社团中的应用

胡 坤 余有双1(54)

利用GeoGebra软件进行可视化探究教学——以2020年高考数学北京卷20题为例

翟洪亮 商再金2(52)

借助图形计算器进行数学建模与函数拟合——以“直角弯头的制作”为例

王 剑 钱 铭 顾懿天4(38)

利用几何画板解决图形旋转问题的策略研究

张 骅 孙其芳5(45)

保护学生奇思异想 软件助学提高素养——以一个学生“歪想”引出的探究为例

俞 纲7(54)

互联网环境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陈广山8(49)

基于GeoGebra的数学探究性活动设计——以“瓜豆原理”的教学为例

翟小芳9(52)

比较研究

中美初中“全等三角形”内容比较——以人教版、浙教版和加州版为例

叶立军 奚露薇4(41)

八国小学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国际比较研究

袁 梦 康玥媛4(46)

中美初中数学教材“特殊平行四边形”内容比较研究——以浙教版、人教版和美国MH版教材为例

金红江5(55)

人教A版与北师版教科书“思考·探究”栏目比较研究——以“立体几何初步”章节为例

张定强 马卖艳6(44)

命题研究

新高考数学命题三大情境的思考

朱旭颖3(58)

一道情境化探究性试题的命制过程

金 山12(50)

数学文化

赏中华玩具 品数学文化

童广鹏1(56)

美英早期立体几何教科书中的类比思想

纪妍琳 汪晓勤2(56)

高考数学文化考查特征研究——基于2020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

谢发超4(51)

美国早期代数教科书中的集合概念

闫 欣 汪晓勤4(55)

“数学文化”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思考

张 健5(48)

周期函数概念的历史

韩 粟5(50)

数学文化融入数学高考试题的现状分析——以2020年全国卷为例

陈国益 孟彩彩 米鹏莉 马登堂6(48)

新教材中数学史素材的分析与思考——以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必修内容为例

丁益民6(52)

美术中的数学文化题

童广鹏7(57)

谈数学文化试题的创编

张 浩8(52)

“数学文化影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究

王思雨 陈建华 潘小明9(47)

捕捉几何错误 洞见数学之美

刘 鹏 童桂恒 杨光伟12(38)

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以“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为例

邹泗勇12(41)

指向数学文化育人的教学实践——以“平方根”的教学为例

潘金城 庄志红12(45)

专业发展

聚焦课堂寻原点 立足科研求发展——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第一次研修活动综述

徐 勇 刘绿芹 钱 宁7(64)

省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课评比活动的观课与思考

刘东升10(53)

摭谈数学课例研究的有效途径

赵学静 沈南山12(48)

试题研究

溯源命题背景 厚重理性思维

金曦东6(55)

基于“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试题情境分析——以2021年高考模拟演练数学卷为例

羌达勋6(59)

解题教学

“一题一课”让解题教学走向简约、精准和高效——以一道多元变量的条件最值问题为例

李 湘1(44)

基于算法视角的解析几何例题教学——椭圆中一类非对称问题的处理策略

张文海1(48)

解题方法

2020年广州市一模圆锥曲线试题研究

鞠火旺1(58)

着力一题多解 引领学生思考——以一道高三质检题为例

蔡海涛1(61)

品高考试题 揭数学本质

戚有建 石青慧1(64)

几何变换法让压轴题不再“压”你

陈金红 张国平2(61)

从一道检测题看解题的思维形态

陈 新2(63)

相对运动在图形变换中的巧用

姚 军 许 婷4(59)

等和线在平面向量线性表示中的应用举例

朱方宇4(61)

由一道高考题引发的对证明数列不等式的思考

刘海涛4(63)

结合数学思想 培养核心素养——以解三角形中方程思想运用为例

王弟成5(57)

对解析几何中定点定值问题的一些思考

宗 蕾5(60)

设点与设线——一道解析几何题的解法探究

胡骏一5(62)

高等数学引领下的初等问题——从一道八省联考试题的探究说起

朱世杰6(62)

例谈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与应用

陈潇春 惠 宇6(64)

一道高考函数题的一题多解及思考

周 振7(59)

解题运算要提升 结构分析应先行

宋予林7(61)

一类三角函数的周期性问题探究

周思宇8(57)

一般二次曲线中点弦公式及其应用

金亚南8(59)

一道苏州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分析与思考

柳月明8(61)

多角度理解和运用圆锥曲线性质

方立新 刘新春9(54)

解题教学应注重问题的一般化拓展——以一道解析几何题为例

刘海涛 何浩成9(57)

2020年澳大利亚HSC数学考试压轴题解法赏析

张 倩 沈 威9(60)

分组、分配问题的递推公式及通项公式

张益明10(57)

名题恒久远 经典永流传——2021年全国乙卷(理)第21题的源与流

陈熙春10(59)

深度探究问题 发展运算素养——以一道圆锥曲线压轴题为例

于 洋11(55)

一道摸球概率问题解法的思考与分析

张斌驰11(59)

图象视角下函数问题的求解策略——以2021年高考数学卷为例

马一新 刘建国11(60)

一道高二数学期末统考题的解法探究与拓展

张海泉11(63)

2021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解析几何题的求解与模型探究

吴 江12(53)

一道平面解析几何考题的探究之旅

张 淦12(56)

由一道中考题谈“三点共线”的证明方法与思考

蔡雄壮12(59)

一题一议

再探椭圆的一个定值命题的推广

李伟健 张晓建5(64)

对一道函数试题的质疑

李瑞华 王安寓9(63)

短文集萃

圆锥曲线平行弦的一组新性质探源

蒋道波8(64)

教学随笔

高中数学教师“口误”漫谈

张益明3(61)

从概率论的发展史谈数学期望

潘小峰 胡 坤8(65)

学生习作

对一道课本习题的思考

张晨鸥4(65)

几类复合函数的对称性

兰 钧 田 鹏10(64)

竞赛之窗

2020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解析几何题的探究及推广

吴 江3(63)

其他

2021年本刊选题计划

1(封底)

2021年《中学数学月刊》总目次

12(62)

猜你喜欢

素养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