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热点与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1-12-17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宸睿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张宸睿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系统中的基础①”。随着对这一表述理解的深化,社区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治理促进了基层民主发展,它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剂良药,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为此,有必要梳理国内社区治理的演化、特点和基本经验,以回应“十四五”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期刊论文是稳定的科学研究对象。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为保证数据的精准性,以城市社区治理为主题,时间段设为2000年到2020年,期刊选择“CSSCI”,检索时间为2021年9月10日。经人工数据去重、同义合并,去掉国外社区研究的文献,去除会议、会议述评等非论文文献。得到1673篇有效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Citespace和UCINET进行量化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与信息学院的陈超美教授基于引文分析理论,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开放信息可视化软件②。Citespace对主体对象的前沿、热点的探测有重要的作用,探测学科、期刊、作者和机构学术影响力评价,实现多元化的动态研究整体。
二、期刊论文产出的计量
(一)国内城市社区治理CSSCI文献的总体分布
信息在时间上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成果的指标之一。“城市社区治理”这一主题最早出现在2001年。2013-2017年,城市社区治理发文量迅速增长。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关键词中有“治理”的文献越来越多。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从顶层设计上明确治理方向”命题。“治理”层次从目标进一步提升战略高度。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就社区治理做了全新的诠释,治理重心向基层社区下移,加强社区现代治理体系建设,进而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实现社区自我调节、社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③。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国内城市社区治理机构主题图谱分布
本文梳理出研究城市社区治理程度中心性高的3所机构,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这三所机构研究的主要特征有三:首先,社区治理呈现共治特点。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地方政府都是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其次,打破传统以政府为主体的治理结构,居民参与的重要性受到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是激活社区活力、优化社会组织结相、促进政府职能的重要一环。最后,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具体社区为研究对象,同时按照地域划分社区类型,其中包括村改居社区、城市混合社区、县域社区等。
三、国内城市社区研治理的研究热点和演进分析
(一)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热点分析
主题词共现是常用来展示主题的热点。两个或更多的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被称为关键词共现,Citespace对1673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20年来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热点涉及社区建设、社区治理。除上述研究主题外,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热点还涉及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社区自治等。
(二)国内城市社区治理研究演进分析
Citespace的时间区域图,可以通过时间维度探测知识的演进过程,有助于发现某一研究领域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如图1所示,得到社区治理在不同年份的高频关键词图谱。城市社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00年—2010年为社区建设期;2010年—2017年为城市社区治理转型期;2017年至今为城市社区兴盛期。
图1 国内2000-2020年城市社区治理时区图
2000-2010年,社区建设成为热点。2008年以后,治理模式、社区自治等词汇逐渐增多,说明对社区治理方面的研究增多,并且越来越具体、细致、深入。2010年以后,业主委员会、社区居民、社区社会组织等词汇逐渐增多,社区治理的主体开始多元化,呈现多元主体治理的特点。
2010年—2017年为城市社区治理服务体制建设期。2011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基层服务体系,提出社区自治目标。对社区服务提出了要求,业主委员会、社区组织、居民参与、居民自治、合作治理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这一时期实现了由社会管理(2011年)向社会治理(2014年)的转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然仅一字之差,却蕴含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变革。2014年,基层治理、合作治理、社会治理成为关注焦点这一时期,社区治理理论不断提出,为社区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过渡性社区(2012年)、新型城镇化(2014年)、城镇化(2015年)穿插在其中,表明关注的社区治理更加聚焦、微观。2014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17年至今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建设时期201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这是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顶层设计的高度对社区治理进行布局,社区治理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实现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2017年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新增研究点,2018年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目标。社区治理创新成为新时期研究的热点。在这期间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社会治理共同体等理念不断提出。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基于对2001-2020年1673篇年城市社区治理领域的CSSCI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角度多样;城市社区治理内容细致,成果颇多,但尚有一些不足。
第一,研究方法相对单一。首先,引用国外社区的理论和概念较多,研究国外实践概念较少。目前学界对国外社区概念的研究较多,英国社会治理理念但实践案例较少。同质性主题较多,研究的范围和视野有待于扩展,论证性案例较少。期次,目前国内理论大多都是从西方城市社区治理经验中取经。而国外学者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等跨学科技术,国内学者却很少使用。由于作者未能全面覆盖论文集、学位论文等数据信息,会对分析结果的精准性产生影响,这也将是之后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第二,国内城市社区出现国外没有的现象和矛盾。借鉴国外的治理经验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更深入、更特殊的问题,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靠自身的理论解决自身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除租房问题、社区体育问题、垃圾分类具体问题,仍有许多的复杂社会问题下沉到基层。不仅要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如新冠疫情,洪涝灾害等,如何制定出快速、有效的公共安全预防机制,也是城市社区治理中遇到的挑战。这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
第三,继续加强党建引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方式之一。实践证明,党建引领在城市社区治理中起到了很好的核心作用。并且学界也提出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再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也不是抽象喊口号的形式主义,而是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高效党建引领治理模式。同时,如何划分好党建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界限,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又不遏制社区治理主体的能动性,始终坚持在党建引领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也是未来研究的主题之一。
注释
①罗爱林责任编辑;李佑静.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M].2019.
②Chen C.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ces,2004:5303-5310.
③《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年9月28日.
相关链接
1.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化
尽管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依然会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在政府之外,还有其他治理主体,例如企业、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甚至于个人,它们通过同政府机构,以及彼此之间建立起多种多样的协作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来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使得过去政府的社区管理趋向于社区治理。
2.社区治理的目标过程化
社区治理除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之外,过程目标更是其所注重的因素。社区治理要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完成特定的、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此外,社区治理还要培育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培育改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正式、非正式的社区制度规范,建构社区不同行为主体互动机制等。这些社区治理的过程目标只有在社区治理的长期过程中才能逐渐培育起来。
3.社区治理的内容扩大化
社区治理的内容涉及社区成员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事关社区成员的切身利益。它包括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社会保障与社区福利等。要做到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构建社区治理机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达成社区事务的良好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