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鲜食玉米甜糯819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

2021-12-17蓝松涛李体琛杨经良蒋益敏蒋含笑梁庆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自交系糯玉米母本

蓝松涛 吴 地 李体琛 蒙 成 杨经良 蒋益敏 吴 烈 蒋含笑 梁庆平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南宁 530007)

广西作为国内鲜食玉米的主产区,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和销售产量一直位居前列[1-2]。目前,随着玉米产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及消费者对优质鲜食玉米日益突出的需求,鲜食甜糯玉米以其适口弹牙、香甜宜人、口感丰富的优点获得众多消费者的追捧,而鲜食甜糯玉米生长期短、种植效益高,农民种植意愿强烈,其种植面积越来越大[3]。然而目前适合广西种植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较少,且缺乏相关的配套栽培技术,导致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大而不强,没有较强的自主品种和品牌,阻碍了产业的长远发展[4-5]。

针对这一现状,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作物所坚持市场导向,利用优质的糯玉米自交系和综合性状优良且含甜糯双隐性自交系进行杂交,于2017年选育出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甜糯819,2018-2020年在广西各地试验集成了相应的高产种植技术。甜糯819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宜在广西糯玉米种植区发展。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青166是广西农业职业大学作物所于2008年春用产量高、抗丝黑穗病的万糯2000[6]和糯性好、配合力高、品质优良的德胜糯杂交作选系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经过连续8代选择优良糯系株套袋自交,结合田间的配合力鉴定和抗病性鉴定育成的糯玉米自交系(图1)。青166具有茎秆粗、株型整齐平展、根系旺、苗势强、抗病等特点。春播生育期92 d,秋播生育期85 d,株高186 cm,穗位高78 cm,成株17~18片叶,第一叶顶端形状圆到匙形,叶缘波状程度中,叶缘茸毛少,叶色中绿,叶宽小,茎秆“之”字形较弱,植株平展型,雄穗发达分枝多,分枝10~14条,花药紫色;雌穗花丝淡绿色,果穗着生倒数第5~6片叶处,苞叶紫绿色,上部叶片与茎秆夹角较小;雄穗的侧枝和主轴的夹角有8~12个一级分枝,小花护颖紫绿色,雌雄开花吐丝协调。果穗呈锥形,果穗长13.7 cm,粗度4.2 cm,穗行12~14行,籽粒为白色硬粒,出籽率76.2%。

父本TN140是广西农业职业大学作物所在2013年秋以桂SW1338与南8424杂交组成选系基础材料,通过6代的连续自交和2代姐妹交,然后鉴定、筛选育成的超甜糯双隐自交系(图1)。TN140幼苗长势弱,第一叶鞘绿色,叶尖端匙形,第四展开叶边缘白色,叶缘波状少,茎“之”字状程度较弱,株高121 cm,穗位高41 cm,植株平展型,成株16~17片叶,倒数第5~6片叶着生果穗,果穗上部的叶子呈中度下披。雄花不够多,长15 cm左右,有6~8条分枝,花粉量适中,花药绿色饱满,一、二颖皆为绿色,颖片下部呈紫色,稃尖、花丝和苞叶均为绿色,雄穗侧枝向上挺,主轴和分枝角度不大,茎上支持根呈绿色。果穗圆筒形,果穗长9~11 cm,粗约3.6 cm,穗行12~16行,穗轴白色,籽粒白、甜,千粒重145 g。

图1 母本青166与父本TN140的选育过程

1.2 选育过程

2018-2019年入选自交系青166分别与TN140、SW2805、024、南102、南55等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筛选优势苗头组合,同时开展小区品比试验、小面积制种,在崇左市农科所、玉林市农业科学院、田阳等地布点试种,观察其丰产稳产性、环境适应性和抗病虫害等特性,并鉴定其品质。最终青166×TN140的组合表现出适中的生育期、产量高而稳、品质佳及较强的抗性而入选,此组合当时暂定名为农职香糯616(图2),并于2020年完成广西玉米区试。

图2 甜糯819的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春播出苗到鲜穗收获平均为83 d,秋季生育期平均为68 d。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糯玉米生产区种植。

2.2 农艺性状

幼苗出苗整齐,长势壮旺,第1叶叶鞘为淡紫色,叶尖倒圆,展开的第4叶浅绿色,边缘为淡紫色,波状少,茎呈较弱“之”字状,成株19~20片叶,植株平展型,株高240 cm,穗位高100 cm,保绿度89%,倒数第6~7片叶着生果穗。穗上部叶片轻度下披。雄花有12~14条旺盛分枝,颖片底部绿色,第1颖淡绿色,第2颖淡紫色。稃尖无色,雄穗分枝和主轴夹角小,侧枝向上,花丝为青色。苞叶紧、长短适宜;果穗锥形,穗长、粗、秃尖长分别为17.9 cm、5.2 cm、2.3 cm;穗行14~22行,每行约33粒,甜糯型,甜糯1∶3相间排列。籽粒为白色,百粒重33.1 g。

2.3 品质性状

2020年春秋两季种植表现中,甜糯819的感官品质为25.3分,果穗色泽为5.9分,风味和气味为14.4分,糯度为15.9分,皮的厚薄度为16.0分,柔嫩度为8.2分,总评分为85.7分,比对照高0.7分,被评为二级。在感观品质、糯性等食用品质方面均优于试验对照品种,保绿度较高。

2.4 抗病性

2020年春季、秋季区试中,甜糯819田间记载的大斑病、小斑病和南方锈病的平均病级分别为1.8级、1.7级和1.9级,均低于对照品种;纹枯病病情指数0~33.3,平均10.8,比对照品种低0.7;易感青枯病和茎腐病,其发病率平均值分别为0.5%和1.9%,高于对照品种。

2.5 区域试验

2020年春秋两季区试的14个试验点有13个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93%。根据区试评定结果,该品种在产量、增产点次、抗性和品质等方面都达标,通过了区试试验,推荐参加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 产量表现

在2020年春季区试中,甜糯819鲜果穗的平均产量为716.3 kg/亩,比对照(桂糯519)增产11.6%,排在15位,增产的点次为100%;2020年秋季区试中,鲜果穗平均产量平均为648.8 kg/亩,比对照(桂糯519)增产14.8%,排在12位,增产的点次为86%(附表)。两季区试地点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8%和10.67%,亩产幅度为573.4~816.3 kg;两季鲜果穗平均产量为682.6 kg/亩,与对照相比增产13.1%,排在15位。区试表现出根系发达、高产稳产的优点。

附表 2020年广西区域试验春秋季甜糯819鲜穗产量表现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甜糯819属于中熟鲜食糯玉米品种,综合抗性较强,适宜在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为了避免串粉,种植时应将其和另外的玉米品种隔离,空间隔离400 m以上,时间隔离22~25 d,或采用大棚、树林等障碍物隔离。播种前用种衣剂拌种包衣,以提高其出苗率和幼苗质量。春季气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播期,广西东南部露地直播可在2月15日左右,若进行大棚育苗移栽,可在1月20日左右育苗;秋玉米在7月15日至8月20日进行播种。广西西北部露地直播可在4月15日左右,秋玉米在6月15日至7月20日进行播种。起垄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种植,种植密度为每亩3 000~3 300株。

4.2 加强肥水管理

中等肥力地块亩施基肥1 500~2 000 kg腐熟的农家肥,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苗期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苗肥施5~7 kg尿素、8~10 kg钾肥;拔节期注意浇水抗旱,结合中耕培土以防倒伏,同时施20 kg复合肥作为攻秆肥,孕穗期施15~20 kg/亩尿素作为攻苞肥,同时注意涝害,及时清理沟渠,做好排水。

4.3 病虫草害防治

春季播种后盖上薄膜可以抑制玉米地杂草的生长,同时起到保水保温、提早发芽的作用;幼苗长出后要及时定苗、间苗和除草。秋播可以在播种后喷1次乙草胺作为土壤封闭除草剂,苗后5~6叶可用莠去津+硝磺草酮进行除草。出苗期如有地老虎,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乳油于傍晚进行喷雾或撒施毒土防治。在大喇叭口期要预防螟虫、蚜虫等害虫,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喷雾防治。全生育期要注意用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防治草地贪夜蛾,最好采用黄板、杀虫灯、赤眼蜂等进行绿色综合防治。大小斑病可用吡唑醚菌酯+氟环唑防治;纹枯病发生时可用井冈霉素防治;南方锈病发病初期可以用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防治。

4.4 及时采收

甜糯819的采收时间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过早采收籽粒灌浆未完成,产量低、甜度差,影响口感;过晚采收则籽粒会过硬,嚼不动。通常在授粉后21~23 d收获,采摘后及时进行加工或销售。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选种与隔离

选纯度高、发芽率好的TN140作父本,与青166作母本进行杂交制种。选择肥料中上、排灌良好的地块,且与其他玉米种植地隔离500 m以上。为了严格进行隔离,播种时间也应与其他玉米品种错开,春季相差30 d以上,夏秋季相差15 d以上。

5.2 播种时间与密度

青166先进行播种,长到2.0~2.5叶时再播TN140。父母本播种行为1∶(4~5),父本播种密度为4 000株/亩,母本播种密度为4 000~4 200株/亩,由于TN140是双隐性甜糯系,直播出苗少且不整齐,最好进行育苗移栽。

5.3 花期管理

做好水肥管理和花期的预测与调节,使花期相遇良好。拔节期前及时去杂去劣,抽雄后每天去除母本的雄花,并带出田块,防止雄花成熟后散粉[7]。注意防治病虫害,加强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完之后及时清除父本行。

5.4 适时收获

收获前去除病株病穗,待母本苞叶变干,籽粒变硬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后及时晾干,拣出霉烂、杂、变异的果穗,然后脱粒、包装和储存。

猜你喜欢

自交系糯玉米母本
利用SNP 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
甜蜜糯玉米的发现及应用
6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玉米自交系保纯和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