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巴县“4+X”农业扶贫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12-17蒙天竣陈永刚王胜宝吴军舰赵胜利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魔芋中药材食用菌

蒙天竣 陈永刚 王胜宝 张 星 吴 艳 吴军舰 赵胜利 黄 重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陕西汉中 723000)

镇巴县地处陕西省南部的大巴山西部,属革命老区,农村人口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5%。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一度属于陕西省深度贫困县。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近5年来,有5.5万余名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82%。先后被评为“全国健康扶贫先进县”“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优秀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4+X”扶贫产业是指规划4个主导产业+其他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1]。镇巴县重点围绕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4大主导产业和蚕桑、食用菌等其他特色产业开展壮大经营主体、提升农户素质、宣传和创建农业品牌[2]、建设扶贫产业示范园和整合农业资金等措施,实现了全县贫困村产业的全覆盖。

1 镇巴县“4+X”农业扶贫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茶叶、生猪、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和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产值达到30.5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5%(附表)。茶园总面积达9 350 hm2;畜牧产业规模:生猪、羊、肉牛、家禽年存栏量分别为50.4万头、31.1万头、7.85万头、126万羽,产值达12.17亿元,另新建腊肉加工厂7座,年产值增加2.6亿元。魔芋总种植面积达6 670 hm2;中药材面积达1.53万hm2,其中规范化种植3万亩,总产量1.96万t、总产值3.81亿元。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代料栽培4.0万袋,椴木食用菌1.2万架,总产量7 900 t,产值1.98亿元。

附表 镇巴县“4+X”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2 镇巴县农业扶贫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

镇巴县虽已脱贫摘帽,但是由于优质土地资源少且分散,交通、灌溉等产业基础弱,导致产业发展的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目前主导产业茶叶、生猪养殖、魔芋、蚕桑、食用菌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市场核心竞争力较弱[3],其余特色产业更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拓展提升。

2.2 产业发展以传统种养为主,附加值不高

在“4+X”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扶贫产业还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产业资源整合。县内通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奖补政策,培育出了茶叶、中药材、畜牧等一批小有规模的涉农经营主体,但普遍以基本的农业生产为主,对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发展缺乏思路和规划,产品附加值不高,进一步发展能力弱。

2.3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体系不完善,作用发挥不明显

绝大多数村集体无经营性资产和可开发的集体资源性资产。目前大多村集体仅有少量财政注资,为了规避集体资产的安全风险,项目对接方式简单,多数选择经营主体入股分红方式,风险较大。

2.4 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程度低,农技推广困难

镇巴县是大巴山腹地的一个农业县,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导致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设施不能有效被掌握和发挥作用,严重影响镇巴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3 发展“4+X”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树立品牌意识,做强“四大产业”

紧紧围绕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发力。茶产业全力打响“镇巴高山有机”茶叶品牌。在现有茶叶面积下,大力引导茶叶生产提质增效。畜牧业全力打造“镇巴腊肉”品牌,以猪、牛、羊等基础畜牧业为主,鼓励以黑猪、土鸡、肉兔为辅的特色养殖,形成多元化特色品牌。魔芋产业重点抓好种芋繁育、基地建设和魔芋初级加工,推广实用技术使全县魔芋种植面积稳定。中药材围绕大黄、天麻、重楼、黄精4个重点,全力打造“镇巴道地中药材”品牌,重点谋划1~2个中药饮片产业,提升效益。

3.2 结合发展实际,科学合理规划

坚持适生优生的原则,在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主要发展林特产业、林下经济、牛羊养殖、中药材等产业[4-5],在800 m以上的半高山地区,重点发展茶叶、魔芋等产业,在800 m以下低海拔河谷、平坝地区重点发展畜禽养殖、特色水产、粮油作物、蔬菜种植等产业。出台奖补激励机制,激发贫困户自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既大力培育茶叶、中药材、蚕桑等中长期产业,又解决当前贫困群众增收问题,发展见效快的特色产业,培育生态黑猪、天麻栽培等投资见效快的短期产业项目。

3.3 着力“三产融合”,激发脱贫攻坚动能

3.3.1 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规划重点产业加工项目,培育农产品品牌,建设蚕茧、中药材、腊肉、魔芋、辣椒、食用菌、优质大米等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带动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入产业链,搭建贫困人口生产就业新平台。

3.3.2 加快发展电商服务业成立电商服务中心和农产品实体展销仓储中心,有计划、分步骤在全县129个贫困村建立电商服务站,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镇巴县物流配送中心,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农产品流通。大力实施农超对接工程,鼓励贫困户在集镇、社区开立经营门店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3.3 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立足茶叶、蚕桑、果品等产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开展生态旅游,拓展农业经济,带动贫困人口就地创业就业。

3.4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激活脱贫攻坚活力

支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6]。成立县级集体经济发展指导中心和县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指导镇村集体经济运行,促使贫困户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得到的收益实现有效突破,让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变股东,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猜你喜欢

魔芋中药材食用菌
揭开魔芋的健康秘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魔芋不可盲目食用
魔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