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福寿螺调查及防治示范成效
2021-12-17肖晓华杨昌洪黄秀平
肖晓华 刘 怀 杨昌洪 黄秀平
(1.秀山县植物保护检疫站 重庆 409900;2.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重庆 400715)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属于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1 形态特征
福寿螺个体较大,每只重100~150 g。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福寿螺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 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卵圆形,直径2 mm,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6月的气温条件下,5 d后变为灰白色至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卵块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可达千粒以上。卵于夜间产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发育3~4个月后性成熟,除产卵或遇有不良环境条件时迁移外,一生均栖于淡水中,遇干旱则紧闭壳盖,静止不动,长达3~4个月或更长。福寿螺最容易辨认的典型特征是雌螺可以在水线以上的固体物表面产下粉红色的卵块。
2 生活习性与生殖习性
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福寿螺食性广,食物包括水中的动物腐肉、浮萍和漂在水面的微小物质。它虽然是水生生物,但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一旦暴发洪水或灌溉时,它们又能再次活跃起来。成年螺的呼吸器可伸长到5~10 cm或更长。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多为水中白天交配,时间长达3~5 h,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 d开始产卵于离水面15~40 cm的沟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 mm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 000粒,产卵历时20~80 min。产卵结束后,雌螺腹足收回,掉入水中,间隔3~5 d后,进行第2次产卵,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万~5万粒,受精卵在空气中孵化需10~15 d,发育成仔螺后破膜而出,掉入水中。
据报道,在我国南方,福寿螺一年发生3代,一代螺历期100 d左右;二代螺历期70 d左右;三代螺历期190 d左右,各代螺重叠发生。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 000只左右,孵化率为70%左右,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 000只左右,孵化率60%左右,繁殖力极强。
3 引入与扩散
福寿螺最初是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被引入台湾,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
4 危害特点
福寿螺是新的外来有害生物,卵孵化成幼螺后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另外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能污染水体。因每只雌螺可年产卵万粒左右,繁殖量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5 福寿螺在秀山县的分布
福寿螺最初是作为水产养殖的饲料引入秀山县。2017年,秀山县植保部门在农作物病虫害调查中,开始发现福寿螺,主要在沟渠、田间路边零星发生。2020-2021年调查,全县共有5个街道(乡镇)发现福寿螺,即清溪场镇、平凯街道、中和街道、官庄街道和孝溪乡。
(1)清溪场镇:分布于三合村、永进居委会、东林居委会、沙南村、长岗村、溪西村等地,发生面积2 000亩左右。这几个村居属于传统的“稻—油”轮作区,连片种植,福寿螺主要随水流扩散,零星侵入稻田。目前主要在沟渠、田坎边较多。成螺密度0~5个/m2,卵块密度0~10块/m2。2020年以前,该区域没有开展专门的防治,2021年开始,部分农民零星用药防治。2020年开始,秀山县植保站在示范区主要沟渠、路边等地组织了1~2次防治示范。
(2)平凯街道:目前,仅在武营村零星发现,面积50亩左右,主要在水稻前茬为冬闲田中较多。一般没有专门用药防治。
(3)中和街道:属于县城城区,主要在梅江河沿岸发现,河边杂草及小灌木上较多。没有专门用药防治。
(4)官庄街道:仅在新庄村稻田零星发现,面积50亩左右,主要在水稻前茬为冬闲田中较多。没有专门用药防治。
(5)孝溪乡:在檬子村莲藕基地发现,成螺密度0~6个/m2,卵块密度0~20块/m2,面积200亩左右,每年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防治1~2次。
6 越冬调查
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区。为摸清福寿螺在秀山县的越冬情况,1月29日至2月2日,县植保站在清溪场镇、孝溪乡、平凯街道、官庄街道、石耶镇、龙池镇等地,开展福寿螺越冬调查。调查冬水田、干板田、沟渠、池塘、藕田等福寿螺越冬场所,目标区域内,每个乡镇(街道)选择3个调查样本,每个样本调查10个点,每个点调查1 m2,按照活体成螺、鲜活卵块数量,分别统计福寿螺越冬数量。
调查结果表明,福寿螺在秀山县能够越冬,成螺与卵块均有活体存在。越冬场所为冬水田、有水的沟渠与淤泥、藕田等场所。水旱轮作田块、无水的干板田,不能越冬。
越冬密度,活体成螺密度平均为0.14个/m2,最高为4个/m2。卵块密度平均为0.16块/m2,最高为20块/m2。越冬成螺以清溪场镇茫洞村“稻—油”轮作区沟渠与孝溪乡藕田内密度最高。卵块以孝溪乡藕田内荷叶茎秆密度最高。
秀山县常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2021年1月平均温度6.0℃,比上年同期(5.7℃)高0.3℃,1月最低温度为-2.7℃,比上年同期最低温度(-0.5℃)低2.2℃,1月最高温度为19.7℃,比上年最高温度(15.1℃)高4.6℃。1月平均气温低于5.0℃的天数共6 d,比上年多1 d。1月出现零下低温的天数共7 d,比上年多5 d。调查表明,短期的零下低温,对福寿螺越冬影响不大。
7 防控示范及效果
福寿螺属于外来有害生物,农民对该种生物认识不足,开展福寿螺防治示范,指导农民(业主)开展防治,控制福寿螺危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021年,秀山县与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合作,在清溪场镇沙南村、东林居委会、永进居委会开展福寿螺药剂防控示范,由于福寿螺属于零星侵入稻田,未对水稻造成大的危害,示范区域主要为沟渠、稻田田坎及机耕道附近,示范面积500亩左右。
7.1 示范药剂与浓度
示范药剂为70%杀螺胺乙醇铵盐可湿性粉剂,由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药剂浓度为70%杀螺胺乙醇铵盐500倍液。
7.2 施药器械与方法
施药器械为3WF-18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由山东华盛中天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秀山县茫洞水稻股份合作社提供并操作。施药方法为机动喷雾。
7.3 施药日期
6月1~3日、7月15~18日2次施药,施药期间天气晴好。药后3 d调查对幼螺与成螺的防效,药后10 d调查对卵块的防效。
7.4 调查方法
选择福寿螺发生较重的田块及沟渠,按照“重—中—轻”分别选定稻田及沟渠各9个样地,每个样地调查10个点,每个点调查1 m2。分别统计福寿螺(含幼螺与成螺)、卵块数量。以各样地平均值计算防效。
防治效果(%)=[防治前福寿螺数量(卵块数量)-防治后福寿螺数量(卵块数量)]/防治前福寿螺数量(卵块数量)×100。
7.5 防治效果
第1次施药药后3 d,即6月4日调查对幼螺与成螺的防效,药后10 d,即6月11日调查对卵块的防效。结果表明,稻田内幼螺与成螺的防效为91.89%,卵块防效为78.33%;沟渠内幼螺与成螺的防效为95.59%,卵块防效为86.80%(表1)。观察表明,不论稻田还是沟渠,静水状态防效均好于流水状态。
表1 水稻生长前期70%杀螺胺乙醇铵盐可湿性粉剂防治福寿螺效果
第2次施药药后3 d,即7月18日调查对幼螺与成螺的防效,药后10 d,即7月26日调查对卵块的防效。结果表明,稻田内幼螺与成螺的防效为89.17%,卵块防效为73.68%;沟渠内幼螺与成螺的防效为86.71%,卵块防效为86.14%(表2)。
表2 水稻生长旺期70%杀螺胺乙醇铵盐可湿性粉剂防治福寿螺效果
总体上,70%杀螺胺乙醇铵盐可湿性粉剂速效性好,施药后3 min可观察到幼螺与成螺药剂中毒现象,5~10 min死亡。药后3 d调查,防治效果平均85%以上,在沟渠有水、水不流动静水的状态,防治效果最高可达100%。在水流较快的沟渠,防治效果较差。在水源上游施药,1 000 m外的下游,药剂仍有效果。
对卵块的防效,药后4 d,可见明显褪色白化,剥查外围卵块死亡,内部卵块疑是存活。药后6 d,卵块萎缩褪色,死亡率80%左右。由于缺乏卵块调查死亡与存活的标准(规范),药剂对卵块的防治效果无法准确定量。沟渠环境,卵块暴晒,受药面大,防效高于稻田。
药剂对蚂蟥、泥鳅与小鱼的影响较大。施药后3 min开始死亡,10 min后大量死亡。
2021年示范结果表明,70%杀螺胺乙醇铵盐可湿性粉剂可以用于福寿螺大面积防治。稻田推荐用量为40~50 g/亩,沟渠推荐浓度为500倍液。
8 福寿螺未大面积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
(1)秀山县水稻施药次数较多,常年施药3次左右,二化螟与“两迁”害虫防治药剂对福寿螺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2)秀山县油菜种植面积大,常年20万亩以上,“稻—油”轮作,福寿螺不能越冬。
(3)秀山县稻田养鸭(养鹅)面积大,常年10万亩以上。鸭子与鹅会取食福寿螺。
(4)福寿螺防治药剂逐年推广使用,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9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福寿螺可随水流扩散,特别是下暴雨时,可以远距离流动扩散,造成防治困难。建议在发生区域,开展规模化统防统治,才能达到明显效果。
(2)福寿螺卵块较大,药剂渗透较难,药剂防治时内部卵块成活率较高。建议在施药时,添加植物精油类的农药助剂,加强药剂雾滴的粘附性,提高防治效果。
(3)福寿螺防治药剂对鱼虾等水生生物毒性高,施药时必须远离水生养殖场所。
(4)福寿螺发生区域,多在沟渠、路边,属于公共地带,农民(业主)不重视,防治上需要在当地街道(乡镇)农业部门、村(居)统一指导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