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主题游戏活动凸显游戏属性的路径及策略
2021-12-16李艳莹
李艳莹
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去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幼儿园的“去小学化”越来越被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是什么?应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华东师大王振宇教授指出,“幼儿园游戏开展的最大误区是游戏与课程作为两个核心独自存在,也就是幼儿园教育存在双核化的现状。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把游戏理解为自由活动,把它限定在特定时间(如每天一小时或两小时)和特定空间(如操场或教室的区角)里;而课程则是通过主题活动,主要是集体教育活动来完成。这就导致了游戏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1]王教授的观点值得关注,重新审视幼儿园保教工作,探索科学开展幼儿主题游戏活动的路径和策略,让幼儿真正玩起来。
直击“小学化”根源的幼兒主题游戏活动
幼儿主题游戏活动涵盖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全过程,不仅涉及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活动,还涉及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户外活动、生活活动、过渡环节等。幼儿主题“游戏活动”的产生方式可以是多元的。既可以将游戏视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将儿童自发或自由状态的游戏赋予教育教学元素,并尽可能地使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游戏化;又可以根据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集体教育活动。
幼儿主题游戏活动实践研究的实质,是在课程游戏化和游戏课程化的双向驱动、有机融合中,科学地开展园本特色课程开发。直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之根源,真正能够解决游戏与课程作为两个核心独自存在的双核化现状。
幼儿主题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目标
认清幼儿主题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价值之所在,研究和实践才会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不竭的动力。
首先,幼儿主题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实现理性、科学、系统、规范的幼儿园教育。幼儿主题游戏活动整体方案的设计实质上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系列化、规范化的游戏活动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而不只是课程实施的形式。”“游戏一旦进入幼儿教育领域,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活动,因为它受到教育价值观的规范而成为教育活动。”幼儿主题游戏活动设计,是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科学系统的幼儿园教育为宗旨,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使幼儿园教育以幼儿为中心,在从幼儿视角、幼儿兴趣出发开展游戏活动的基础上,努力使游戏活动开展得更加理性、科学、系统、规范。避免游戏活动的开展因为单纯从幼儿兴趣出发,使活动开展得随意、零散,造成幼儿的发展在有些方面涉及不足、甚至缺失;某些方面过多、重复,不仅造成时间、人员的浪费,更导致幼儿成长历程的残缺。
其次,为了保教工作的优化和改进。幼儿主题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为了促进教师通过游戏活动对日常的保教工作进行理性的反思,通过研究使保教工作不断改进,更加优化,事半功倍。
再次,为了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幼儿主题游戏活动的开展应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园一日生活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凸显游戏属性,更加符合幼儿兴趣。实现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为自由游戏提供更好支撑。主题游戏活动不是与自由游戏相对立、相排斥的,而是通过更加科学的环境创设,利用情境的熏陶及导向作用,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引导,使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得到更好的支持;通过科学的材料投放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主题游戏活动如何凸显游戏属性
“游戏”的属性是主题游戏活动设计的灵魂,必须凸显出来。不强求主题游戏活动全部是游戏,或者说都是完整的“游戏”,但是在主题游戏活动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游戏化” 的。但一定要避免将“游戏化”设计得过于泛化,使活动的游戏属性不明显,和常规的主题活动没有两样,让人看不出“游戏”的味道。
幼儿主题游戏活动游戏属性的凸显,关键在于游戏情境的创设,利用游戏因素来设计活动,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在趣味性、自主性等体验中建构关键经验。结合幼儿园的实践案例,可以梳理出两种路径及若干策略。
1.在教育活动中引入游戏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引入游戏活动可以凸显主题游戏活动的游戏属性,具体操作中可以有两种策略:一是整个教育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育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等;二是游戏只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育活动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育活动,以提高教育活动的游戏化程度。例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如北京市海淀区上庄科技园区幼儿园上庄科幼《学习用筷子》主题游戏活动设计,在导入环节,引入“猜谜语”游戏,让幼儿猜筷子,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引出学习正确使用筷子方法的活动内容。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育活动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如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在钟表店”主题(大班)《在钟表店里(第三次音乐欣赏》活动的结束部分,引入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钟表店里》的音乐声中扮演钟表或钟表工人,伴随着音乐,根据特别的音乐点变换动作,尝试表现愉快的钟表店情境。
2.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
幼儿主题游戏活动凸显游戏属性的路径之二,是利用游戏元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具体操作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种策略。
(1)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
通过故事、情境性的语言等营造游戏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便于幼儿理解和创造。如北京市海淀区颐慧佳园幼儿园“垃圾宝宝不乱丢”(大班)主题游戏活动设计《怎样科学地给垃圾分类》,运用情境性的语言,在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环节,为了引导和组织幼儿游戏,将垃圾送到正确的垃圾桶中,教师说:“老师这里有很多垃圾宝宝迷路了,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请小朋友们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有效地营造游戏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便于幼儿理解垃圾分类的原理,帮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将垃圾送到对应的垃圾桶中。
(2)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
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如在北京市海淀区颐慧佳园幼儿园《采访车主》活动设计中,幼儿分组采访电动车与燃油车主,假想自己为小记者,假想老师们为电动车主和燃油车主,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开展采访活动。
(3)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组织活动
操作是体现游戏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旨在让幼儿通过探索与操作,获得趣味性、自主性、成功感等方面的游戏性体验。如在北京市海淀区颐慧佳园幼儿园(小班)《彩色摩天轮》主题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操作中愿意尝试用合作的形式制作彩虹摩天轮,幼儿非常喜欢参加这个科学实验活动,都动手参与进来。
(4)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
比赛可以让幼儿在人际互动交往中获得游戏性体验。如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三分钟运球接力赛》主题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比赛中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学会协作游戏,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体会三分钟的时间长短。
另外,在活动的延伸上,注重区域活动、亲子活动以及日常活动中游戏活动的渗透,尽量让游戏充满幼儿的生活,无论幼儿身处何时何地,游戏都能如影相随。如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附设幼儿班的《雷声到,惊蛰到》主题游戏活动,在拓展延伸环节,邀请家长和宝贝们在家进行炒豆豆游戏,锻炼身体的同时,增进了亲子感情。
思考与总结
幼儿主题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索,要在坚守儿童视角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游戏性”。
1.坚守儿童视角、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主题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索,需要以立足幼儿视角、确保幼儿主体地位为前提。主题的设计要来源于幼儿的经验、兴趣和需求,要源自幼儿生活并贴近幼儿生活,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直接兴趣,获得愉快的游戏体验。不能为了主题而主题,让生硬设计出的“主题”成为游戏活动的“束缚”。
2.努力探索不断提升游戏性
幼儿主题游戏活动的实践探索,要以更高比例、高浓度的“游戏”属性为目标,不断审视活动设计的游戏属性,尝试在更多片段、环节上采用“游戏”元素,甚至尝试引用或创造更多的“游戏”来开展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通过反思和考量以前做过的设计,不断筛选出“适合”做主题游戏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对主题网络图进行“修枝剪叶”,留下精华、经典,使主题网络框架更加具有纯正的游戏属性。
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虞永平教授曾说过:“园本课程追求的不是要有自己的课程,而是要有适宜于自己的课程。”园本课程不是靠写出来的,而是在师幼互动中一起做出來的,教师要在不断的师幼互动实践中探索真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主题游戏活动”,最终构建出适合幼儿的特色园本课程。
参考文献
[1]王振宇. 实现游戏课程化,把握学习生长点[J].教育家,2020(9).
[2]全国幼儿园教材编写组. 幼儿园教材《游戏》(教师用)[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幼儿园游戏化活动课程》编委会,孔起英审定.《幼儿园游戏化活动课程》教师用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高波,梁红英,张停. 幼儿游戏设计与组织指导[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