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探究
2021-12-16乔迎光
■韩 钰 乔迎光 王 钰
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物质保障,也是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精细化管理和自身建设的双重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严格、更具体、更明确的要求。近年来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虽已取得不错成果,基本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但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均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导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科学的、细致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既是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的需求,也是提升公立医院运营效能的题中之义。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意义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包括各项房屋及建筑物、家具、图书、交通工具和各项设备等,涉及到医疗、科研以及教学等各个环节,是医院基本功能运作的重要基础,也为提升医院医疗水平提供了重要物质保证。合理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既是提升医院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有助于提升公立医院经济效益
规范固定资产采购流程,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避免重复采购,能够节约成本;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更加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增减变动情况,对资产进行合理安排,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对使用效率不高的固定资产能及时进行处置,减少资源的浪费;能够形成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管理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能全方位防止资产流失,提升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有助于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实力
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使人们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对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精密的器械设备和专业的环境是进行医疗服务的物质保障,也是评价公立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实力。
二、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现状
(一)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完善
处于信息化办公的大潮流中,很多医院引进专业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但是医院固定资产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以及专业性强的特点,导致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其他单位相比难度较大,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在《资产卡片管理制度》指导下创建的资产管理卡片,并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变动与调拨状态,甚至存在资产管理卡丢失、资产管理卡与固定资产实物不匹配的情况,导致固定资产登记信息失真,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信息和实物流转的及时性和一致性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加大了固定资产其他管理环节的难度。
(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公立医院的目标是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尽可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医院的固定资产在带来现金流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占用资金、固定资产折旧以及闲置损失等隐形成本,对后者的忽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医院各个科室都安排护士进行科室内部的资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台账来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资产的清查、维护和调拨状况的上报和记录,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但是不同科室的资产管理意识参差不齐,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主动性,导致一些资产无法发挥其最大价值,甚至出现严重损坏和丢失等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缺位
医院的固定资产具有高度专业性的特点,但是当前多数公立医院并没有成立专业的专职固定资产管理团队,而是联合财务部门和后勤设备部门形成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后勤设备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这种工作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的情况,再加上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阻碍了固定资产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固定资产后续管理滞后
随着医疗科学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更新迭代速度极快,一些尚未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可能提前闲置。但是由于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特殊性,医院没有擅自处置的权利,资产的报废处理需要遵循严格的审批程序,然而复杂繁琐的审批程序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实物已经报废,但是由于审批程序仍未完成不能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账面存在很多实物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出现账实不符的状况,并且这些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占用了医院的医疗空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三、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相关建议
(一)建立账实联动信息管理平台,推进管理信息化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大趋势,而公立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使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日渐繁多,对管理的要求也就越高。为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并满足医院内部资产管理需要,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朝着高度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的管理思路,引进条码管理,为每一个固定资产设置专属的二维码,通过二维码实现对医院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管理人员通过扫码进行信息实时登记,包括资产的名称、型号、归属科室、开始使用日期、金额、折旧状态等基础信息,维修记录、科室流转信息等日常管理信息,使用率、成本、收入等财务信息。简易的扫码流程可以提高直接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积极性,信息化的实物流转管理可以减少账实不符的情况,而信息化管理平台则试图建立起能够支撑管理决策的大数据库,大大提升医院资产后续管理的效率。
(二)健全固定资产责任管理制度,强化全员管理意识
医院的固定资产遍布所有科室,健全责任管理制度,是调动全员管理积极性,强化全员管理意识的重要措施。首先,在医院的管理文化中融入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让所有成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其与医院长远发展的内在联系。其次,健全责任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分管领导负领导责任,各科室内部要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员,针对科室的资产情况制定管理计划,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中问题。最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将资产考核指标纳入到日常考核体系中,资产管理部门定期考核科室资产管理效果,对考核结果符合制度要求的科室给予一定奖励,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于存在管理缺陷的责令改正,并按制度给予扣罚。通过监督问效,来推动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工作
《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要结合自身内部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形成完善的、责权清晰的制度体系,并严格参照制度执行工作。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第一,规范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科学的制度可循,提升使用效率,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第二,健全固定资产维护制度,通过科学的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固定资产信息制定相关的日常维护保养计划,通过跟踪检查实时监控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性能。资产管理部门要提升自身的资产维护能力,同时,与外部供应商等专业维护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维护维修的及时性。第三,严格规范报废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报废需由管理部门按照权限办理审批手续,其他使用科室没有权力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对于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更要严控制报废流程,注重账务处理的及时性,避免因提前报废出现账实不符和资产流失的情况。
(四)组建专职管理团队,提升人员管理能力
首先,应组建兼具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双重职能的资产管理团队,科学配置人员比例,确保有充足的人力资源能对固定资产的入院、使用、维护以及报废程序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式管理。其次,拓宽医院资产管理人才招聘渠道,弥补当前资产管理人才不足的缺陷,但是招聘的门槛要高,保证医院能够选择到专业水平过硬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同时要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制度,不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工作,进行严格的工作考核,保证培训和教育发挥真正的作用。最后,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地了解医疗改革政策对医院运行的影响,以便顺应政策要求调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去一些资产管理模式先进、效果显著的医院进行交流和学习,借鉴其优秀经验来优化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同时,在院内组织各个科室资产管理负责人进行培训交流,解答其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升全员的资产管理能力,促进全员资产管理观念深入人心。
总而言之,要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特点来构建符合发展规律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全体员工共的资产管理意识为基础,以专业的资产管理团队为引领,以科学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为依托,形成全过程跟踪式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以此来减少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的情况,让固定资产使用的高效能来推动医院的科学运营和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