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贵有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1-12-16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郭冰冰

亚太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意识小学生数学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 郭冰冰

随着素质教育等理念的全面贯彻,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与目标也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环境,并及时表达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与问题。不仅如此,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质疑思想,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但是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有较多的小学生问题意识还比较薄弱,导致他们很难在课堂环境中主动提问,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改善。

一、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

(一)不敢提问

部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这导致他们不敢提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小学生自身心理层面上的自卑、胆怯等,他们在想要提出问题的时候,害怕受到嘲笑而不敢提问。这种情况不仅会使得学生无法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过程,同时也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后续的学习。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导致这些学生很难参与教学活动。

(二)不想提问

在小学生参与教学的时候,还有部分小学生不想提问,导致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非常显著的被动姿态。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小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时候,对于教师和书本知识存在较强的信任,认为这些知识就是真理,不需要提出质疑或者新见解。部分小学生认为在课堂上直接听老师讲课就行,不用发出质疑,一旦自己发出质疑就是故意给老师找事,因此他们在课堂环境中也不会主动提问。

(三)不会提问

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不会提出问题,面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表现出比较迷茫的状态。这种情况也使得小学生无法掌握提问的方法,不利于小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同时也很难保证他们数学思维的健康发展。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平时并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专项培养与教育,使得很多小学生无法掌握提问技巧,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提问方式,因此也就会在面对疑惑与问题的时候产生明显的迷茫情绪。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构建平等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克服障碍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当前部分小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存在不敢提问的问题,害怕提出不合适问题的时候会遭到学生嘲笑或者教师的责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教师的权威形象刻画得过于突出,导致部分小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构建平等的交流氛围。这也要求教师能够真正尊重小学生的地位,真正将其放在教学主体地位上。在跟小学生交流互动的时候,教师也要站在跟学生相对等的层面上。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无论问题好与不好,教师都不要训斥或者责备学生,以使学生在后续时间里可以真正克服障碍,逐步形成问题意识。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学生购物的场景,跟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具体设计购物场景的时候,可以引入学生购买文具的生活场景,问:购买3本作业本(2元一本)、1本英文本(3元一本)、3支笔(2元一支)、1个文具盒(5元一个)、2个橡皮擦(2元一个)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在得到这个问题以后,就会比较容易写出计算式:3×2+3+3×2+5+2×2。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挑选几名经常不提问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要责备学生,同时也要制止其他同学嘲笑学生,使用语言引导学生计算每一类物品的价格,使得他们掌握混合运算的技巧,同时也可以消除他们在回答问题方面的畏惧感。在学生畏惧感逐步消失的时候,他们就会改变被动状态,在课堂环境中主动提问。

(二)采用合理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当前,部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环境中不会主动提问,在教学中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被动姿态。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考虑引入激励机制,让主动提问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奖赏,最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活动。在具体设计激励机制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口头表扬、日常荣誉等。教师在使用这些激励机制的时候,可以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但无论选择哪些激励方法,都应该充分保证激励机制的长期性。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激励体系才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位置信息非常不敏感。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向老师阐明自己在学习位置信息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自己对位置信息的疑惑。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夸奖,肯定学生提问题的行为。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详细解答这些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学知识点。随后,教师可以将这种提问激励机制延伸下去,以真正对班上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三)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小学生可以在课堂环境中沉浸在教学情境中。这也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布设问题情境,使小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探索,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问题情境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配合使用分组教学法,使学生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教师则积极进行组间巡视,明确学生探索问题的情况。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价值,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充分认识圆形以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设计关于圆形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的问题情境(这里需要教师提供不同大小圆形道具),让学生探索圆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比较有限,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提示。在周长计算方法探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量圆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在分组环境中进行分工计算。在面积问题探索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割圆法,提供相关圆形道具将圆形实现多等分,让学生观察多次等分并重新组合以后圆形的变化。通过这些分工合作下的问题情境,学生对于圆形周长与面积的知识点能有更好的掌握,同时也可以切实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四)建立数学问题档案,构建良好认知结构

教师在使用这套教学方法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长期性。在使用问题教学的时候,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是可以直接反映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的,同时也可以直观体现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将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总结,形成数学问题档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拿出这些数学问题档案,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使用思维导图或者鱼骨图的方式,整理学生的数学问题档案,使数学问题档案中包含的知识更加清晰,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以前整理的数学问题档案,辅助学生学习新知识。这里教师可以选择跟本节课非常接近的数学问题档案,主要有圆、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等。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快速回顾这些课程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学习方法有更好的认识,提高学习效率与成果。

综合来看,较多小学生目前还存在问题意识薄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充分明确问题意识的重要价值,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程探究,形成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对于那些勇于提问的学生,教师也要积极使用鼓励等正面方法,提高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中逐步形成问题意识,提升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意识小学生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