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措施探究
2021-12-16徐一弘
□徐一弘
(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甘肃 庆阳 745000)
人力资源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储备。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重视管理手段和模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目前,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比较模糊,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1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复杂性和全面性。结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现状,可以将其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服务性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事业单位更加关注社会的整体发展,主要特点为公益性和服务性,企业则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突出服务性,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训,帮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不仅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同时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1.2 复杂性
事业单位管理存在复杂性的特点,包含多个系统,层级较多。事业单位招聘后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也比较复杂。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模式比较落后,信息化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难度也比较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1.3 规范性
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如人员管理和招聘等,导致管理效果不理想。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做好岗前培训工作非常重要,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应该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目标,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好地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1]。
2 事业单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定位发生了一定变化,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必须进行改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明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受社会的影响而出现不思进取的问题,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为此,应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改变工作人员的落后思想,明确岗位工作责任,保证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更好地优化各个部门的资源配置,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做到人尽其用。有些地区因为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经常会出现人员不足的问题。通过强化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保证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
3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观念落后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失去活力。尤其是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导致工作人员的责任不明确,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服务效果。
3.2 奖励机制不完善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够提高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在建设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考核模式和考核方式,影响了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设效果。奖励机制不完善导致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3.3 人员流动机制僵化
事业单位的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不重视人员流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固定,导致运行效率不高。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编制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事业单位正常运作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如岗位人员流动性不强,没有建立有效的淘汰机制,不能留住岗位的优秀人才。为此,应该完善岗位流动机制,引进优秀人才,及时筛选出不适合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危机感。部分事业单位还存在机构编制调整缓慢、机构编制冗余或人力资源不足等现象。因为受到机制的限制,许多事业单位部门人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比较差,不利于工作能力的发挥。
4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措施
4.1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4.1.1 加强对事业单位编制的适应性调整
科学的岗位编制和岗位设置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因此要对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保证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应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积极推动岗位流动机制建设。
4.1.2 提升人员的流动性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影响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通过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设置相应的岗位流动机制,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应该以绩效考核为依据,促进人才流动。要科学配置人力资源,重视人才管理。可以建立竞争机制,适当调整工作人员。强调分工与协作,提高工作积极性。
4.1.3 多渠道补充人力资源
事业单位采取编制管理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可以采取多渠道补充人力资源,以便更好地发挥工作人员的职能。在人力资源补充方面,应该补充比较缺乏的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在人力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协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作用。要建立临时用工制度,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在落实该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为临时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同时重视事业单位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建设。采取多渠道补充人力资源的方式,对人力资源实施科学管理。
4.1.4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工奖励、工资增减和培训等,但是有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反映个人业绩。为此,可以采取自评和互评的双轨制,通过多种途径检验岗位的实际绩效水平,体现真实的绩效结果。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岗位职能的特性赋予合理的分值,制定考核评分标准,划分不同的等级。另外,绩效考核可以分为年度考核和专题考核,将两者结合之后更好地作为考核标准。
4.1.5 重视职工的后期培训
采取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能够有效实现人力资本增值,保证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对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培训,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应该做好培训的后续工作,通过深化培训内容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2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4.2.1 引入信息化建设
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沿袭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包含主观因素,不能有效发挥员工的作用。可以引入信息化管理,建立数据库,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不断优化用人管理策略,这对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非常关键。同时,信息化建设能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改变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资。
4.2.2 重视数据平台建设
建立数据库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人员考核管理奠定基础,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设定双边数据库机制能够保证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有利于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建立双边数据化平台,能够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度以及考核标准。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数据,包括反馈回执数据等,有助于综合分析评估,有效避免管理过程出现问题。
4.2.3 建立个人数据库和新的管理评价系统
可以建立个人数据库,完善个人信息和能力数据,为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奠定基础。如果招聘新员工,可以利用人力资源获取机制明确新招聘员工的能力,从而为其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避免事业单位出现人员和机构冗杂的问题。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体系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能够有效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
5 结束语
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刻认识事业单位的作用。分析了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措施,应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对现有事业单位的编制进行调整,多渠道补充人力资源,创新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