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县级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1-12-16凡天兰

山西农经 2021年2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凡天兰

(广安市广安区财政局/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四川 广安 638000)

2018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在3~5 年内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力争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并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因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底子差、起步晚,且县级政府普遍存在绩效观念不强、专业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以纵深推进。

1 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1.1 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预算绩效管理就是把绩效管理的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进行有效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管理的对象和范围涵盖了所有财政性资金。绩效中的“绩”指资金投入使用产生的结果;“效”指使用资金后产生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包含绩效目标申报、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反馈和运用5 个部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坚持预算绩效管理的“五有”原则,按照预算编制前期有目标、预算执行过程有监控、预算目标完成有评价、绩效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原则开展预算绩效管理[1]。

1.2 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强化预算支出的责任,提高预算支出的效率,各级政府应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管等方面重视预算资金的效益和产出,切实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能力,以最少的资金办最多的实事,以最少的投入向社会提供最好的公共服务,更加高效地行使政府职能。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不仅能提升政府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压实资金支出责任,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还能进一步优化社会公共资源配置,是实现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以及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

2 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转变思想观念较困难

县级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地方政府“重分配、重支出,轻管理、轻绩效”的资金管理和分配理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普遍不熟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绩效评价的意义认识不清,绩效观念不强,对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有些预算部门绩效管理理念不足,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在绩效目标申报和开展绩效自评工作时处于被动状态,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部分单位甚至对开展此项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各预算单位提交的自评报告中只体现成绩,不反映问题,还有的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绩效目标[2]。

2.2 最薄弱的环节是评价指标体系

受资源、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县级财政及预算单位照搬上级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后续的绩效评价结果和评价质量。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评价对象众多,评价范围比较广泛。基层预算绩效评价不能结合部门,分行业、分类别设置指标,绩效评价指标不能体现差异化特征,导致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不足。项目决策、项目管理等绩效评价的共性指标所涵盖的二、三级指标范围较宽泛,侧重于对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分配原则、编制实施方案、拨付时限等静态方面的衡量,缺乏对资金使用效果、效率和预算执行刚性约束等动态方面的考量,降低了绩效评价效果。

2.3 专业人才不足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包括经济、管理、环境、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涉及领域广、项目多、业务复杂,要求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业务素质,特别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深化推进,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县级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不足,预算绩效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偏低。多数从事预算绩效管理的人员同时从事其他工作,对预算绩效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实践能力不强,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工作人员素质难以满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3]。

2.4 亟需融入预算管理

实施绩效评价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运用评价结果。应按照绩效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原则,将各预算单位绩效评价反馈的结果融入预算管理。县级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反馈的结果尚未和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仍然是“两张皮”。县级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大多流于形式,评价结果很难真正融入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导致绩效评价难以发挥作用,进而影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财政部门在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绩效评价反馈的结果,才能有效制约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和单位,督促其切实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 加强县级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彻底转变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绩效理念的转变和绩效文化的建立是县级政府全面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若想实施好预算绩效管理,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丰富内涵和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县级部门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理念,把绩效要求融入到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每一个预算部门中,使绩效理念、绩效要求成为预算管理的一部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监控,建立“花钱先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工作机制。

3.2 持续完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考评体系是能够真实、客观反映绩效评价结果的指标体系,是科学监控、合理评价项目支出经济性、有效性、公平性的考评体系,是对项目支出成效进行量化的一种手段。因此,县级政府设置和选取项目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时,不能照搬上级的绩效考评指标和考评方法,而是应该结合县级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被评价项目的特点,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建立分系统、分领域、分属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本级预算绩效考评体系。同时,要留出一定可进行动态调整的考评指标空间,对原有的考评指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使考评指标能更加紧密地与项目投资绩效相结合,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3.3 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县级预算绩效管理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专业知识丰富、业务技能扎实的工作人员,因此要充实预算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培养。各县级部门要配备专门从事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定期邀请专家进行重点培训和讲解相关知识,强化基层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果。

3.4 有效运用绩效考评结果

有效运用绩效考评反馈结果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来年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环节。要想有效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应将考评结果运用到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中,实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对于考评结果不理想的项目,可以适当调减预算甚至不予安排;对于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项目,要优先安排预算。从源头上控制无绩效和低绩效的财政支出。对于在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要第一时间反馈到被评价单位,使其能及时改进预算管理方式。同时要对绩效考评结果进行通报,将考核结果作为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力度,按照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渠道向社会公开绩效评价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强化财政资金使用主体的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将绩效考评结果纳入部门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中,对工作优秀、业绩突出的人员予以表扬,建立健全绩效考评结果向同级人大和政协报告备案机制,探索建立“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负责”的绩效问责机制。

3.5 加快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

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支出项目多,绩效目标评价指标呈多样性、复杂性、重要性等特点。如果没有信息化系统作支撑,将大大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上级部门应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基层财政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上级部门的指导规划下,引入或开发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全省或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预算绩效信息化管理,建立绩效管理数据库和信息化平台,加强数据整合,实现绩效管理数据互联互通、共用共享。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绩效信息数据对比分析能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新模式。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内部控制在基层财政资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心得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