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同,提升家长情绪管理能力

2021-12-16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王美璇尹兆梦

亚太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情绪儿童家长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马 静 王美璇 尹兆梦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被视为个体生命连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对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绪管理能力作为个体的重要特质,必然会受到生活中重要他人的影响,其中父母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父母—孩子”的关系是社会情绪发展的最主要关系。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情绪的理解、体验和表达,对某一个情绪事件的评价以及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程度等,都会对孩子的情绪及其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不可忽视的问题:关注家长情绪管理能力

(一)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我们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可以分为两类:内化性问题和外化性问题。内化性问题是儿童过度控制且发生在“个体内部”的情绪问题,是儿童对自我压力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外化性问题是儿童控制不足情况下发生的反社会性行为问题,外化性问题行为一般情况下是对外界压力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家长:一遇到问题就情绪失控,不听孩子解释就对孩子大吼大叫,还不准孩子吵闹哭泣,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常常以“绝对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当家长情绪失控时,成人和孩子之间的这种不平等更是被加剧了。在这种不平等中,在家长的大声斥责下,弱小的孩子是没有反抗能力的,他们只能是默默地忍受、默不作声地难过。如果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孩子随时会产生不安全感,慢慢地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如果孩子本来就很内向、敏感,这样的不安全感极易让孩子患上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习得有两种过程,其中之一就是模仿学习。如果家长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遇到问题就产生暴躁情绪甚至暴力行为,那么孩子在与家长的长期相处过程中,通过观察也容易习得这种消极的情绪调节方式和人际处理模式,呈现出各种所谓的可视化的“问题行为”。

(二)对儿童人际交往的影响

人际交往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发展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其中,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两大重要关系。

家庭中,亲密型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基地”,能够为儿童积极探索外界环境提供心理支持。当家长被情绪“绑架”时,很多时候会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一些失控的、打击的语言就会从家长的嘴里说出,这自然会让孩子产生无力感、孤独感。如果孩子无法从家长那里获得安全感,他们在探索新的外界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时就会认为自己是不被信任、不被支持的。另一方面,在情绪控制能力差的家长的无形影响下,很多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在表达上也会逐渐更加情绪化。当遇到无法满足自己内心需求的人或事时,他们也总是用大吼大叫来表达不满,甚至发展成一种攻击性的互动方式,影响他们的友谊质量。长此以往,儿童极易对自身产生自我否定,从而影响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类人际问题的解决。

(三)对儿童自主性发展的影响

自主性是儿童独立思考、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的能力,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儿童先天具有依赖性,其自主性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其自主性必然会受到家长的影响。被消极情绪“绑架”的家长,在亲子关系中必然占据对孩子的绝对支配地位。他们通过大声吼叫、斥责等消极专制的方式对待孩子,强迫孩子“听话”,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而非孩子自身的想法来思考和行动。慢慢地,孩子就会逐渐适应这种“顺从”并将其作为思维习惯,以致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遇到问题只会默不作声,等待并依赖别人的安排。

二、家长情绪管理能力及对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的现实考查

根据情绪管理的四个维度,即自我情绪评估、他人情绪评估、情绪的控制和情绪的运用,我们采用由王叶飞修订的“情绪智力量表中文版(WLEIS-C)”,通过问卷星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且对部分家长进行了座谈。结果发现,很多家长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且对学生的情绪管理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家长对情绪管理的理解片面。在调查中,家长都肯定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但在情绪管理的理解上,部分家长却表现出理解片面的问题。情绪管理能力一般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情绪知觉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情绪管理就是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对他人情绪的认知、情绪的表达等都是情绪控制能力的内容。

其次,家长对自己和孩子情绪的认知能力不足。在问卷调查中,虽然家长的情绪认知稍高于其他方面,但在座谈中,我们发现有的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时常因为孩子不会做或者在讲解多次后仍然听不懂就说话带刺,而自己却认为“情绪控制得非常好”,没有跟孩子发火、吼叫,这就是情绪自我认知能力不足的表现。还有的家长在面对问题与孩子达不成一致意见时,总是不顾及孩子的心情,说服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和安排,这是认知孩子情绪能力缺乏的表现。

再次,家长的情绪控制能力普遍偏低。在前期的问卷调研中,我们发现家长的情绪控制能力的得分相比自我情绪评估、他人情绪评估和情绪的运用三个维度较低,这一结果在我们后来的座谈中也得到了印证。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功利思想,在教育方式上急躁强硬、简单粗暴,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感受。

最后,家长自身的情绪特征是影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因子。为了明确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对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各维度与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各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呈现显著相关。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儿童的情绪管理很大程度上是观察、模仿成人的言行而习得的,尤其是作为儿童监护人的父母,与儿童接触时间最多,是影响孩子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他者。有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家长不仅可以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将积极的情绪状态传递给孩子,还可以教授给孩子如何认知情绪、管理情绪等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三、家校协同:为提升家长情绪管理能力提供支持

有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家长不仅可以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将积极的情绪状态传递给孩子,为孩子提供安全感,还可以教授给孩子如何认知情绪、管理情绪等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家长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家校协同,共同提升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

(一)学校支持:以学校为主导推动家长情绪管理能力提升

现实中,每个家长的教育素养和情绪管理能力参差不齐,我们需要借助学校的纽带作用和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对家长情绪管理进行干预。

1.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深化对家长情绪管理的教育机制

2018年,《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学校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平台,全市中小学要建立家长学校,建校率要达到100%。毫无疑问,家长学校是当前中小学校更新家长教育理念、传授家长科学教育知识和方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基于前面的调研,家长学校后续要将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隐性问题作为突破口,将其显性化,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孩子情绪发展的影响,家长才能自觉主动地想去解决问题。启动家长的内心需求是前提,而对情绪管理能力的正确理解是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情绪管理能力不仅指对消极情绪的控制,还包括情绪认知和情绪表达,既有对自身情绪的感知,也有对他人情绪的认知和应对。因此,除了引导家长学习认识、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外,如何感知孩子的情绪、如何应对并调节孩子的消极情绪也是家长必须学习的一课。指导家长科学合理地调控自我情绪和孩子情绪是提高家长情绪管理能力的长期保障,也是家校协同提升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一环。根据埃利斯的ABC理论,情绪是以认知为基础的,不合理的认知会造成人们的情绪困扰,导致一些问题行为的出现。因此,基于埃利斯ABC理论的理性情绪疗法是家长学校需要重点教授给家长的内容。

2.重视班级的教育性,引导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孩子这一问题上,当前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都存在问题,当错误的教育观念与现实中孩子的言行出现不一致时,家长的情绪管理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地认识发展中的孩子是解决家长情绪背后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要重视班级的教育性,引导家长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育态度及情绪问题,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家长会是班主任向家长传递正确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如果将传统的“教师说家长听”方式变为专题交流会,教师与家长围绕某一主题共同讨论、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实践证明,家长不仅会从中获得对儿童的正确认知,而且随着正确认知的输入,家长也会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盲点和误区,反思因为自己对孩子的不正确认知所带来的情绪失控行为对孩子的伤害。

以亲子互动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不仅可以让家长在亲子活动中从另外一个视角去观察孩子,增加对孩子的了解,还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学校要鼓励教师以班级为单位,从孩子成长视角设计组织以亲子互动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亲子剧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重现冲突情景,并在角色互换中引导家长体会不了解孩子和情绪失控给孩子成长带来的伤害,促使家长在反思中尝试作出新的选择,帮助家长减少负性情绪。

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特点,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便捷、更及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每次都会有一些家长因为时间问题,无法保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主题活动,当这种系列学习断裂时,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家长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与家长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为家长提供“正确认识儿童”“畅通亲子沟通渠道”等主题的持续学习,引导家长将所学及时应用于日常的亲子沟通中。

(二)家庭支持:发挥儿童和自身作用,合理调控情绪

学校可以帮助家长全面理解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家长发现问题所在,传授给家长相关的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方法,但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家长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的支持。

1.家长要接纳自身情绪,但不做情绪转移

情绪是人体面对外界刺激的一种正常应激反应,因此,当家长出现不良情绪时,首先应该接纳这一情绪,意识到这是正常的。其次,家长要认识到自身的情绪好坏与孩子无关,不应将不良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家长不良情绪的“背锅侠”。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紧张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家长将不良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左右着家长下一步的教育行为。同时,家长要静下心思考,放下对事情的批判和抱怨,以问题为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合适的途径释放不良情绪。

2.家长要走出认知误区,关注孩子情绪情感发展需求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我校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普遍过高,既希望孩子全面发展,又希望孩子的成绩名列前茅,为了达到这种高期望值,孩子的课后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填充。当家长这种高期望与孩子调皮、爱玩的天性发生矛盾时,家长不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家长应当走出“高期望”这一认知误区,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同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和情感发展需求,避免陷入“唯分数”的泥沼。

3.从儿童视角提供亲子支持,帮助家长调控情绪

以往的很多研究显示,亲子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提升家长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儿童对亲情的回馈是父母调控情绪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家庭中,儿童可以适时参与家庭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受到当下的幸福。儿童可以通过绘画、写日记、讲故事等方式描绘、记录、讲述父母日常生活当中最美的瞬间或日常生活当中感动彼此的细节,表达对父母的爱。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儿童也可以通过书信或其他方式与父母交流感受,将内心的想法、思考讲述出来,父母在阅读过程中也留出了“冷静时间”,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平复情绪。

猜你喜欢

情绪儿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