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调弦法在原声吉他音乐中的应用研究
2021-12-16颜川皓
颜川皓
一、绪论
调弦法,也称“定弦法”,英文中写作Tuning,指的是弦乐器演奏者可以根据个人以及具体作品的需求,通过人为地调整琴弦张力,以改变每一根弦的空弦音,从而达到降低演奏难度,提高作曲质量的目的。纵观历史长河,早在战国时代,楚简《采风曲目》中“金羽调”一词,便是对七弦琴的调弦指示[1];而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中,“品弦法”一词也在词序中出现过两次[2];明代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中的《琴律说》一文则专门就古琴的定弦定律问题作出了论述,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部分音乐家已经具备了人为改变弹拨乐器定弦的意识。
原声吉他作为一种和声乐器,兼具独奏、合奏、伴奏的功能。在吉他的发展史中,“E-A-D-G-B-E”的定弦方法在18世纪普及开来,这一调弦对各种不同的调式都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应用广泛,因而成为了吉他的标准调弦(Standard Tuning),但仍然有一些古典吉他作曲家和演奏家会在少数作品中刻意降低某些低音弦的定弦,较有名的有泰雷加的《阿美利亚的遗言》、巴里奥斯的《森林之梦》等。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音乐家Michael Hedges大量的在钢弦吉他上自由大胆地调弦,甚至把粗细不同的两弦调成一模一样的音高,这种做法使得弹奏变得简单,从而解放了演奏者的双手,使得空余出来的手可以用来敲击吉他箱体。这一重大技术变革在他的吉他演奏专辑《Aerial Boundaries》得以体现,该专辑获1994年格莱美奖提名,自此,特殊调弦法(Specific Tuning)开始在原声吉他的作曲和编配中被广泛使用。下文中,“特殊调弦法”一词指代的就是除去上文已提及的标准调弦法以外,所有的调弦方法。
二、原声吉他应用特殊调弦的优越性
(一)自然泛音的编排更加方便
泛音是弦乐器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演奏法,古琴上的泛音更是被誉为“天音”,而原声吉他的泛音在主观听感上类似于高频打击乐的音色,并且延音非常长。相比于人工泛音(Artificial Harmonics),自然泛音演奏起来更加简单,不易失误,演奏者的左手也更加自由,如果自然泛音能够演奏足够多的调内音,对于编配者来说就会有足够的空间去选择演奏泛音还是实音。
以日本吉他演奏家押尾光太郎的作品《Earth Angle》为例,这首作品使用的调弦法是A-E-E-F#-B-E,调式为E自然大调。间奏部分的旋律声部完全由自然泛音组成,这一部分使用了多条琴弦上12品、7品、5品、4品的自然泛音,可以看出,若创作这首作品时,作者没有改变三弦四弦的定弦,那么三弦四弦上的自然泛音均无法演奏出来,整首作品清澈空灵的意境也就难以表达。
需要提及的是,由于吉他每一条弦12品处的泛音刚好比空弦音高出一个八度,因此,如果某一调弦法下,自然泛音已可演奏比较多的调内音,也就代表着空弦音也可演奏比较多的调内音。对于这一优势,下文将不再赘述。
(二)强力和弦的演奏更加方便
横按是用一根手指按压住同一品位上的多条琴弦,折指横按则是该手指只按压一部分低音弦,将高音弦的空弦开放出来,由于需要弯折手指的第一关节,故被称为折指横按。而在流行音乐的具体实践中,强力和弦常由两个音构成,即根音和根音上方的五度音,有时也在根音上方再加入一个比根音高八度的音[3]。而在吉他的标准调弦中,相邻琴弦的音程不是纯四度就是小三度,这就意味着在标准调弦下,强力和弦的按压需要使用2-3个手指。
而如果使用特殊调弦法,使得相邻的3条弦的空弦音就能组成一个强力和弦,演奏者只用一个手指就能横按出强力和弦,那么节约出的手指就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这大大拓宽了作曲与编配的思路。常用的方法有把六弦降全音,使得六五四弦的空弦音分别为D-A-D;或把五弦降全音,使得五四三弦的空弦音分别为G-D-G,而在这两种调弦下,空弦音分别包含了以D和G为根音的强力和弦。
以美国吉他演奏家Andy McKee的作品《Drifting》为例,演奏这首作品时,左手需要交替地进行反手横按和拍击上部侧板两个动作,如果不把六弦空弦音降至D,那么将会给演奏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三)敲击技法的编排更加方便
在指弹(Fingerstyle)吉他的专业领域,开放调弦(Open Tuning)指的是空弦音都恰好组成某一和弦的和弦内音的调弦法,例如C-G-C-G-C-E就被称作Open C调弦法。
这一调弦的优势在于,如果演奏曲目的主和弦刚好是空弦音所组成的和弦,那么空弦音包含了大量该调性的主音和属音,而这两个音恰好是出现最多的,这就让演奏者的左手常常可以不用按弦,而去演奏敲击技法,这一方面可以使音色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提高了作品的观赏性。而演奏拍泛音(L. Harm)技巧时,也可以左手只按低音弦,把高音弦的空弦开放出来,右手直接拍击12品(琴弦中点)或19品(琴弦的三等分点)即可。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周杰伦的歌曲《免费教学录影带》间奏部分的原声吉他Solo,这里使用了夸张的Open E5(E-E-B-E-B-E)调弦法,空弦音中形成了大量的八度和五度关系,演奏时,左手只需在几个固定的品位上进行点弦(Tapping)和简单的横按,即使把琴平放在腿上也可以轻松演奏,也使得拍泛音等敲击技巧可以出现这段演奏中。
另一例子则来自Andy McKee的另一部作品《Hunter’s Moon》,这首作品中需要演奏者使用右手持续不断地敲击吉他面板和侧板边缘,以加强乐曲节奏性,而这种大胆的编曲,也使得演奏者的右手少了很多弹拨琴弦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演奏者只能使用左手点弦的方式来为乐曲提供低音声部,而Andy在这首作品中,把五弦六弦的空弦音分别定为G和C,大大降低了左手的演奏难度,也使得这部作品的低音声部更加灵活多变。
(四)八度与同度音程的演奏更加方便
在管弦乐队配器法中,不同乐器进行同度叠置、八度叠置都是常用的技法。八度叠置主要起到加亮效果,同度叠置则可以得到介于两种乐器之间的音色,在原声吉他上的不同琴弦上的叠置亦同理。如果使吉他的两根弦的空弦音形成八度或同度关系,那么演奏八度音或同度音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以两首美国音乐家的作品为例:首先是Don Ross的《Berkley Spring》,这首作品的调弦法是F-A-C-FC-F(Open F),其中一弦与三弦、二弦与四弦之间均形成了八度关系,正因如此这首作品才能出现如此大量的八度音。第二首则是上文提及的Michael Hedges的作品《Ritual Dance》,采用了D-A-D-G-C-C,这首作品是鲜明的New Age音乐风格,作者把一弦二弦调成相同的音高,不仅强调了主旋律,还给了作品一种野性的气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另外,在此调弦下,即使一弦二弦和其中一条在演奏中意外断弦,演奏者也可继续进行演奏,笔者就曾经历过这一突发状况,虽然少一根弦确对整体效果有一些影响,但至少可以避免中断表演的尴尬局面。
三、原声吉他应用特殊调弦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特殊调弦法相比标准调弦法,在某些方面有其优势,也必然在某些方面有劣势。标准调弦法作为一种经历了更长时间考验的调弦法,对不同的调式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特殊调弦法则显得有些“偏科”,大多数的常用的特殊调弦法都只适合演奏很少几个调性,例如Open D调弦法只适合演奏D大调、A大调以及它们的平行小调;这就给离调转调的演奏带来了很大限制,即便滑动变调夹已经面世,也只能帮助进行简单的移调,这仅仅解决了一小部分的问题。可以看到,大部分具有相对复杂的离调转调的作品,如布鲁斯、爵士风格的作品,仍是采用标准调弦进行编配的。因此,进行调弦法的选择时,还需灵活应变,理性思考,权衡好利弊。
另外,对于吉他初学者来说,过早的接触特殊调弦法,虽然可以让他们尽早体会到演奏完整作品的满足和成就感,但也容易对特殊调弦法产生依赖情绪,结果不注重手指机能的提升,不注重对和声理论的学习,这无疑对学习吉他是相当不利的。笔者认为,在学习吉他演奏的阶段,应首先培养的是“指板思维”,而标准调弦法适合演奏多种调式,多多练习标准调弦更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音高与指板位置的对应关系;而特殊调弦则适合穿插在练习标准调弦的过程中。因此,吉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既避免学生对特殊调弦法产生依赖心理,又不能让学生对特殊调弦法一无所知。
四、特殊调弦对于原声吉他音乐发展的作用
(一)提高演奏者对其他有品弹拨乐器的适应力
以弹拨琴弦为常规演奏方式的乐器,大多是有品乐器[4],演奏方式和吉他比较类似,不同的主要是调弦法和手感,而对于吉他演奏者而言,如果能够熟练演奏多种不同的调弦法,那么学习演奏其他的有品类弹拨乐器将会变得容易,例如尤克里里、恰朗戈、朗洛戈、乌德琴、俄罗斯三角琴、班卓琴、曼陀铃等。而反过来,其他乐器的定弦也会对吉他的调弦法产生反作用,例如纳什维尔调弦法就是模仿其他弹拨乐器,增加高音弦的数量,同时减少低音弦的数量。连续获得两次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的电影作曲家Gustavo Santaolalla就是一个善于演奏多种有品类弹拨乐器的人,《断背山》中的原声吉他,《摩托日记》中的朗洛戈,《最后生还者》中的班卓琴,无一不体现了他对有品乐器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
(二)推动演奏者寻找新的演奏技巧
原声吉他演奏的常规方式就是左手按弦,右手拨弦,而在选到了合适的调弦后,这两项工作都可以被简化许多,而许多拥有专业技术的演奏者有能力演奏更高的难度,于是寻找新的演奏技巧就成为了一项主题。点弦、泛音、敲击琴体、琴弓拉弦、演奏过程中即时调弦等众多技巧层出不穷,大量的特殊演奏法也使得吉他演奏几乎不可能被MIDI信号所取代。近年来,在吉他上加装各种装置也成为一种趋势,从加装响板、把面板磨毛,到增加琴弦数量的竖琴吉他、双头吉他,再到在吉他上安装加振系统、MIDI控制器等,而演奏这些装置,本身也是一种演奏技巧。而这些,都是建立在特殊调弦对演奏的简化作用之上的。
(三)促进原声吉他音乐的传播
音乐作为一维的听觉艺术,其抽象性决定了其艺术接受环节具有一定的门槛。有相关科学研究指出,人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占比达到80%以上,而通过听觉接收的信息只有11%左右。因此,音乐现场,或是音乐作品结合视频的形式更易于欣赏者去接受。而特殊调弦法给演奏带来的全新可能性,极大的提高了原声吉他演奏的观赏性。2006年,Andy McKee的《Drifting》演奏视频被上传到了YouTube上,短短两年内就获得了接近4000万的播放量。这首作品的左右手都兼顾了点弦和敲击琴体,左手更是几乎全程使用了反手按弦技巧,这都和吉他的常规演奏方式完全不同,而这一点在视频的形式下显示的更加直观。可以说,正是特殊调弦提高了演奏的观赏性,进一步促进了吉他音乐的传播,接触吉他的音乐爱好者越来越多,才形成了良好的竞争环境和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