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021-12-15李艾卿

体育时空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体育课程教法

李艾卿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0-064-01

摘  要  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任务。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观念,力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探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路,是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是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全面要求。

关键词  体育课程  教学理念  教法  教学形式

一、教学指导思想和观念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习惯性以技术教学为中心,过分追求技术、动作的准确与完美,教学方法机械地按照“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正、五巩固、六运用的方法进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学生机械学习,不能适应社会和学校多方向、多层次的需求。这种模式的教学忽视了体育运动的娱乐性、趣味性与健身性,教師为了完成教学而教,学生为应付技术考核及格而学,这样的指导思想和观念是与培养目标不想符的。因此,应树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体育普修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注入式”和“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中心”“书本知识中心”“教师中心”和“考试项目中心”基本概括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这一弊端忽略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知识基础,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管传授知识、技术,而忽视学生的水平、条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三、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是紧密相关的,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能够有力地保证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对项目技、战术、裁判规则、考核与评价四项所占比例较大。对体育项目的娱乐与游戏、体育观念引导、课外体育实施等功能的占比较小低。这说明我们现行的体育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实际。体育课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各运动项目的规则与技术,对体育的社会功能不了解,以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因此,要改变体育课教学现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进行改革。

四、考核内容与标准

体育课考核主要是由技术、理论、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的分值比例大约为技术60%,理论20%,平时成绩20%。由于课时较少,再加上教学中只注重技术,理论方面的教学,而裁判法等内容过少,只重视学生的技、战术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应在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上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

五、结论与建议

(一)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和观念

目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蓬勃发展,社会对体育课与人的发展相结合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体育课堂要树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想,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以及彻底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培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突出科学性、全面性、实效性。应从“以运动技术为主”向“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主”转变,减少不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教学内容应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愉悦身心的,使体育课程真正体现出应有的魅力与价值,真正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三)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视学生为主动接受知识并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主体,这是主体性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要针对相当比例的体质欠佳的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适时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做到因材施教、人人平等、以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教学形式上由“注入式”向“引导式”转变,引导学生自学、自练与自我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法上突破传统的单向的教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教学。

(四)改革现行的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

目前,学校体育课程的考试方法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可行的,但是过于死板,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目前的教学时数少,学生体能状况各异的情况下,要学生以同一标准努力是不合理的。无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的过程必定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上要灵活掌握,突出体现学生的自我提高,“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我认为,技术方面以技评为主,降低达标标准和比例,以动作的规范为主,而不是完成动作的时间和次数,将一些技术组合应用到考试中,看学生能否协调连贯地完成;理论方面应注重基础知识,技术名词、战术名词、规则等,比例不宜过大,控制在20%左右,平时考核要严,包括出勤、平时提问、学习态度、学习进步情况等。

参考文献:

[1]应国良.论电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1998(04):24-26.

[2]冯守东.高师体育系篮球技术课教学手段改革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2):92-94.

[3]孙闽君.新世纪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课教学改革走向转[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03):79-80.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体育课程教法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