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瑜伽选修课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剖析与评价

2021-12-15龚红梅

体育时空 2021年19期
关键词:高校

龚红梅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0-038-02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国教育部大力提倡将网络教学应用在课堂教学模式中,因此互联网教学也逐渐成为了目前比较普遍的教育方式之一。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在各个课程中,项目式学习有着较为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高校瑜伽选修课是一门身体力行的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其对于肢体的感知能力,同时平静学生心态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主要发挥讲解和辅导作用,所以针对瑜伽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主要围绕高校瑜伽选修课程项目式学习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高校  瑜伽选修课  项目式学习模式

在国外,瑜伽是一項相对普遍的健身运动项目。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升,瑜伽运动在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也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选修课程之一。而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不仅实现了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围绕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是项目式学习模式的主要依托和载体,其本质是引导学生能够通过项目的完成来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瑜伽课程中去。

一、瑜伽概述

瑜伽最早产生于公元前,发源于印度,一开始只是少数的瑜伽修炼者在寺院或者相对偏远的地方进行,但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播以后,现阶段瑜伽不仅仅在印度实现了广泛流传,并且逐渐风靡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1]。目前,瑜伽已经不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掌握的,他已经拥有了自身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广义上来看,瑜伽属于一种哲学。而从狭义上来说,瑜伽是一种将精神和肉体相结合的运动。通过瑜伽的练习,能够帮助人们实现精神和心智的发展,提升身体的综合素质。

长期进行瑜伽的练习能够对人们的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因为瑜伽练习过程中主要讲究身心的合一,不仅能够放松大脑,还能够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和缓和紧张的情绪,使练习瑜伽的人的身心始终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下。对于个人自身身体状态来说,练习瑜伽能够帮助其拉伸和活化僵硬的关节部位,帮助人们通畅经络,使人体的各个器官得到按摩,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最终达到塑形、缓解疾病症状以及改正不良习惯的目的。在高校开展瑜伽课程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女生塑造形体,提升其身体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放松心境,改善其心理,使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校生活。

二、高校瑜伽选修课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优势

首先,项目式学习模式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逐渐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向着主动接受知识方向发展。将项目式学习模式引入高校瑜伽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自发地进行瑜伽课的学习,充分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开始阶段,学生可能是跟随教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被动练习,但是随着项目式学习模式的不断深入和落实,学生会转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在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基于科学的概念和基础知识,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内容,必须要和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一致,重点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重点关注知识与知识的融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综合性。

除此以外,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将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习者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在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下,学生对现阶段瑜伽动作能够进行有效理解,甚至通过学习和总结,还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发现身边同学在形体姿态和力量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比,能够主动学习新的技能[3]。由此可以看出,在项目式学习模式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项目式学习模式的重点是实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因此在高校瑜伽选修课中融入了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等内容,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在练习时的感受,帮助学生切实提升其练习体验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和合作过程中积累总结经验,引导学生更加了解瑜伽这项运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校瑜伽选修课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发展现状

一方面,在目前瑜伽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将项目式学习模式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部分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缺乏深入地了解,这也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的出现,甚至在活动设计中,还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学习效果并没有取得良好展现,教师对学习项目的评价以形式化为主。项目式学习模式本质上对学生的意愿十分尊重,这也是项目式学习模式的主要原则。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利用项目化学习模式必须要对瑜伽选修课教材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前提下才能够在开展项目活动时,真正表现出项目的价值,发挥出项目活动的实际作用。

另一方面,运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不仅仅是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目前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瑜伽选修课中并没有过多关注信息技术[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教师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能力。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得电子图书和音像等数字化媒体不断涌现出来,其中也包括了更加丰富的信息交流软件和查询软件,针对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瑜伽教学,教师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强调学生学习成果的多元性上,重视使用新媒体和新的技术创新瑜伽知识教学和训练模式。

最后,高校瑜伽選修课的设计还不够精准细致。目前项目式学习模式并没有过多考虑跨学科内容。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要想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会进行综合思维的考量,这就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项目化学习模式进行进一步细化设计。项目式学习模式重点强调多元评价,但是对于高校瑜伽选修课教师来说,如何开展多样化评价和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评价设计有着一定难度。

四、高校瑜伽选修课中实现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为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建设有利条件

从硬件条件进行分析,对于目前高校所拥有的硬件环境来说,这为学生自觉寻找学习空间和选择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能够搜集到更加丰富的信息。良好的硬件环境往往能够提升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网上交流或网站搜索的方式,使学生主动搜集有关瑜伽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瑜伽选修课的背景知识。

从软件环境和移民进行分析。学生在进行瑜伽选修课时,项目式学习模式,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者个体,因此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的心智也相对比较成熟,所以在进行瑜伽选项可选择时,教师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模式进行选题的设计,选择内容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主题的选择也必须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极限。选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一同参与进来,也就是说可以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和设计有关情境,以此来实现任务的完成。除此以外,选题的设计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调研,鼓励学生到真实情境中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出瑜伽的现实意义[5]。

(二)分析掌握项目式学习模式本质

首先是组织情境学习。项目式学习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情境学习,也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真实并且能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瑜伽选修课的学习,并且基于这一情境,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对选修课进行感受,加深对瑜伽的理解和掌握。项目式学习模式运用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要面对真实情境的挑战,同时更多情况下学生还要根据必要情况去进行观察和创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项目式学习模式中也包含了一定的社会交互的内容。所以在社会交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通过和社会中的人进行交往,引导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能够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6]。所以基于网络体系,将项目式学习模式应用到瑜伽选修课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到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情境中,不断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分享,促进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能够在高校瑜伽课教学中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这既引导学生了解了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内涵,也使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他们在不断地互动交流中主动加深对于瑜伽课程的了解,积极参与到瑜伽体育锻炼中,激发自身对于瑜伽运动的兴趣,提升自身身体综合素质,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高校瑜伽选项课中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剖析与评价[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24):127-128.

[2]尹珊珊,侯胜.高校健身瑜伽课程考核评分方法与标准的改革实证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03):122-124.

[3]江荣.基于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研究——以瑜伽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2):72-73+76.

[4]张丽萍,张秋君.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健身瑜伽课程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31):46-47.

[5]张娟.瑜伽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3):97.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