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实验器材 显示几何光路 探究凸透镜成像

2021-12-15乔树洁任振颖

中学物理·初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

乔树洁 任振颖

摘 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的重点内容、科学探究的典型实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笔者通过创新实验器材,将抽象的成像原理可视化,加深学生對成像原理的理解,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突出光学本质.

关键词:凸透镜成像;创新器材;光路显示;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24-0033-02

作者简介:乔树洁(1986-),女,辽宁凌源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及教学管理;

任振颖(1975-),女,北京昌平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1 教学背景分析

1.1 实验教学内容分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位于北师大版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八章第6节,是课标对于“运动和相互作用”部分内容提出的9个必做探究性实验之一.同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应用,是学生学习眼睛、眼镜及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等内容的基础.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光的传播及应用,重要模型是光路模型.凸透镜成像的本质是光的折射,成像规律遵循光的折射规律,教师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现象中进一步总结规律,再通过画光路图验证规律,最后将实际光路显示出来,让学生直接观察光的传播规律,增强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直观认识,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加深学生对光路模型的认识、对几何光学的了解,体会物理学现象与规律的一致性.

1.2 实验教学价值分析

学生实验:选择光源F,可清楚显示像的左右、正倒立情况,便于学生总结成像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的情况.选择激光测距仪(如图1所示),便于直接读出像距,使探究过程中的非必要时间缩短,提高数据收集效率,尤其是当实像像距较大,超出光具座范围时,测距仪方便测量,为学生分析论证提供较丰富的数据支持.设计有白色小格的光屏,可直接读出实像高度,根据像高和物体大小进行对比,更加精准地找到成像是否放大、缩小或者等大.

演示器材:如图2所示,演示光源——可变光源F,可同时发射两束非平行光,照亮一点,变成点光源.通过观察这一光点成像情况,与物体成像建立联系,进一步验证成像规律.演示光路,空中可见光路,学生能够更直观看到光的路径,比理论画图分析原理更易理解.再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理论分析过程中加入实验,学生再次观察成像特点,教师演示光源F的某一点,通过这一点发出特殊光线,再观察点光源的像,直观演示原理光路,便于学生理解成像规律,理解成像原理.

(1)可移动且可变光源箱F.

(2)光路显示区,底部可由超声波制造水雾.

(3)两个可更换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4)可移动光屏,用于接收实像.

2 创新点

该教具在画光路图验证规律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际光路的演示,学生进一步体会物距对成像情况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观察到成实像,像距大于物距,通过测量可知像距范围,如图3所示;将物距变大,观察到实像“变近”,实像像距变小,如图4所示.此器材将成像原理直观显示.

3 演示器材使用

3.1 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一步:组装器材,将光源F、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中心调整至同一高度.

第二步:将光源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并观察记录成像情况.

第三步:将光源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并观察记录成像情况.

第四步:将光源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并观察记录成像情况.

第五步:将光源放在距离凸透镜5cm处,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并观察记录成像情况.

第六步:结合学生分组实验,初步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3.2 验证凸透镜成像的光学原理

第一步:将光源F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演示红色光源F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情况,如图5所示.

第二步:将F看成点光源,画出此时的光路图,如图6所示.

第三步:关闭光源F红光,在光源F上任选一点,让两条不平行的光线经过这一点,通过凸透镜成像,调整凸透镜的高度,使这两条光线一条经过凸透镜的光心,一条平行于主光轴,打开水雾器,观察实际光路,如图7所示.

第四步:将光源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以外,移动光屏找到光线焦点,让焦点显示在光屏上,如图8所示.

第五步:将光源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以内,观察光路.

3.3 实验设计意义

直观现象让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形成深刻的认识,此时回归物理本质,先通过画特殊光线的方法,从几何光学角度验证结论,这时有的学生存在质疑,画的光线真的是光实际的路径吗?为此笔者再用自制器材在光源F的一点发出两条特殊光线,让学生观察光路,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光路模型,解决困惑.通过演示光路,增强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原理”的直观认识,进一步理解规律,加深对“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的认识,也再次认识到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领略科学现象与物理本质的统一美.

4 教学反思

演示光路的器材尺寸过大,可适当缩小;水雾的光路由于“水汽”的运动,光路某些部分有些“动荡”不太完美.如果能在物体的上、下、左三个位置分别找到两个特殊点,进行光路的演示,更能直观地观察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探究像正、倒立情况时,如换成比较小的箭头光源,将有助于学生判断像的正、倒立情况.

参考文献:

[1]彭佳,许桂清,吴先球.六种版本初中教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比较与启示[J].物理教学探讨,2019,37(09):22-25.

[2]庄益君.指向深度学习的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J].物理之友,2020,36(10):3-5.

[3]张佑有.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135-136.

[4]孙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常见问题[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21(Z1):42-43.

[5]沈建东.“学习进阶”理论视域下的科学探究——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J].中学物理,2020(20):38-40.

(收稿日期:2021-07-08)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对比实验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实验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复习策略
浅析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