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2016-08-15徐寒

考试周刊 2016年63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实验探究创新教学

徐寒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是以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在学习方式上必须发生重大的改变,学生要从以前的“被动性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探索式学习”。要完成这个重大变革,在思想上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新课程教学 创新教学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立足于时代,依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力求突破传统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从不同环节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上下工夫。

新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迷惘与困惑。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创新教学要求的能力,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而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不仅是对科学方法的观摩或模仿,更是对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努力研究和探讨、找到合适的方法运用于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们就会有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

一、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导语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运用精心设计的简要、生动、有针对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美好的气氛中,使之产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青少年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可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寓言、典故等方面导入。

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高中化学新课程突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师要从现实生活、生产中挖掘素材,尽可能创设情境,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镶嵌在其中,以便学生在阅读素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求知欲。讲《氯气》时引入“2005年3月29日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上,一满载液氯的槽罐车与一山东货车相撞,导致车内液氯大面积泄露,造成公路两旁三个乡镇的村民重大伤亡,周围的庄稼与树木被熏得金黄”的新闻报道与新闻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氯气的危害性,学生更急于知道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增强其自主学习动力。教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我向学生展示最近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及酸雨造成的危害的图片,让学生感觉到硫和氮的氧化物就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危害我们的生活,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精心设计疑问,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积极地进行思维。讲到“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提问:“为什么苹果削皮后不久,颜色就会变黄?”“Fe■和Fe■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什么化学性质?”学生对平常生活中的现象迫切地想知道原因,然后学生自行阅读课本和查阅资料总结出:苹果中的Fe■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而呈黄色。在做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实验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胶头滴管反常规操作要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学生再与以前做的实验相对照,想知道此实验中“错误”操作的原因,然后通过其自主学习找到答案: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如不反常规操作很难得到“白色沉淀——浅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实验现象。接着又向学生提出“若要保持这个白色沉淀时间长久些,你认为还须采取哪些措施呢”的问题,学生在相互讨论后得出结论:在这个实验中,尽量避免氧气干扰的理论前提下,提出以下可行方案:(1)实验前小心地将NaOH溶液煮沸赶走溶解在其中的氧气;(2)在FeSO■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ml~2ml苯阻止溶液与空气的接触。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开展实验探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

中学化学新课程理念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激发其动手操作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以实验为手段的探究能力。在新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把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做了精心设计与改选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觉且主动地参与、大胆地想象、积极地探索,学生在实验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从实验中探索其本质与规律。

教学氯气时,我把氯水性质验证实验改成探究氯水主要成分的探索性实验:学生可以用的实验药品有:一瓶新制的氯水、酸化的AgNO■溶液、NaHCO■固体、Zn粒、KI淀粉试纸、与有色布条,让学生利用上述药品设计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结果学生设计了用酸化的AgNO■溶液检验Cl■;用NaHCO■固体或Zn粒检验H■;用有色布条检验HClO;用KI淀粉试纸检验氯分子。教学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索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二氧化硫和次氯酸的漂白原理相同吗?(2)二氧化硫和次氯酸都有漂白性,两者混合使用是否效果更好?学生阅读教材后经过短暂讨论设计以下实验:a.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吕红溶液中,一会儿后再加热;b.将氯气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一会儿后再加热;c.取两个相同的试管都取2ml新制氯水,向一支试管中通入少量SO■,然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入两三滴品红溶液。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后学生得出结论:HClO的漂白原理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是永久的、不可逆的;SO■则是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亚硫酸盐,加热后会分解可复原;氯水具有强氧化性,SO■具有还原性,两者混合后会反应,漂白性反而减弱。在Al(OH)■性质实验教学中,我把班上52人分成甲、乙两组带到实验室,甲组完成实验1,往AlCl■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乙组同学完成实验2,往NaOH溶液中逐渐加入AlCl■溶液,实验后由各组组长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及产生现象的原因。经过同学们间的讨论与查阅资料,甲组得出结论: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并随NaOH量增多而增多,最后减小至完全消失;原因是:Al■+3OH■=Al(OH)■、OH■+Al(OH)■=AlO■+2H■O。乙组得出结论:现象是先无白色沉淀、当氯化铝加入一定量时才产生白色沉淀至最大量;原因是:Al■+4OH■=AlO■+2H■O、Al■+AlO■+6H■O=4Al(OH)■。此时学生对甲乙的结论感到很困惑,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状态,积极思考与讨论,急切寻找解惑途径,经过教师引导探索出一个规律: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时由于操作顺序不同、反应用量不同,反应现象就不同、反应原理就不同。像这样把验证实验“改装”成探索性实验,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增强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

五、用热情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自主学习

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积极关注、指导并适时表扬,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乐于学习。当他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时,学习就成为他们的一种主动行为。如同嘴里叼着肉的乌鸦,本来五音不全,不善唱歌,也知道当时的情况不允许它唱歌,但在狐狸超出寻常的热情“鼓励”下,终于忍不住要引吭高歌。我们不知道狐狸对乌鸦的积极关注如果“持之以恒”,会不会创造出动物界的奇迹——使乌鸦成为鸟类的歌唱家,但我们知道孩子如果得到这种热情鼓励,一定会表现出他们的潜能,在学习中“引吭高歌”唱出动人的旋律。

六、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还应积极参与教学方式改革,摈弃强行灌输——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建立积极引导——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其一,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其二,由重分数、重“结果”向重能力、重“过程”转变。其三,由传统教学中侧重于“教师→学生”单向信息交流向师生双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其四,由重“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还要有宽容精神,树立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求异的信心,发展和升华自己的创造素质,才能最终保证研究性学习正常有效地开展。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讲求“过程即结果”,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思考、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认识过程获得知识,因此一线老师要更新观念,苦练内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探索化学世界中的奥妙,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标理念下化学课堂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8).

[2]高中化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6.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实验探究创新教学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题“算法初步”教学意义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