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学习效果提升路径
2021-12-15金善姬董健
金善姬 董健
摘 要 思政课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培育健全人格的重要阵地,但在各种娱乐手段、自媒体平台的冲击下,高校思政课的教育作用不断下滑,很多大学生也对思政课兴趣不高,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2.036
On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Minority Areas
JIN Shanji[1], DONG Jian[2]
([1] College of Marxism,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2;
[2] School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Tonghua, Jilin 134001)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values and cultivate sound personality. However, under the impact of various entertainment means and we media platform,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s to decline, and many college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have been thinking hard.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oping to communicate and learn from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 minority are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1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学习现状
1.1 学习主动性不高
在学生所学的课程中,思政课所占的课时较少,相对专业课教学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1]这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不重要,自己只需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存在一定的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现象,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这些学生自然不会把思政课学习摆在一个重要位置,学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很少主动学习思政课,而是将精力用到学习专业课上,或各种娱乐活动上,本就很少的课时再加上缺少课外学习,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1.2 课堂抬头率低
一方面,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常规。由于课堂上学生很多,教师很难采用一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大部分思政课教师会采用传统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在思政课上认真学习的少,干其他事情的多,如低头看手机、看其他资料甚至睡觉,没有建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课堂学习氛围,授课效果自然就不理想。
1.3 课堂互动缺失
在思政课教学中,師生双方的互动较少,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较多,教师发出的互动邀请很难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这也是课堂氛围低迷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学生对课堂上的互动不感兴趣,对思政学习不重视、在课堂上开小差、玩手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等,自然也就没有与教师互动的欲望;另一方面,很多教师采取的教学活动不合理,如讨论不深入、讨论不了了之、互动时间分配不合理等,也使得课堂互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1.4 实践性学习活动少
思政课多以大班授课为主,不仅教师授课存在困难,带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实践更加困难。思政实践课多要求学生自行参观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实践后提交实践报告。有的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质量不高,也有的学生在提交的作业中出现合成照片的情况,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1.5 学生视野不开阔
思政课是一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观点、哲学观点的学科,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的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理应高度关注我国面临的各种国内、国外问题,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经济、社会类话题关注较少,对娱乐化的话题关注较多,缺少从思政课上寻找现实问题答案的动力。也有的大学生重点关注本民族的发展情况,忽视了本民族发展与中华民族整体进步的联系性,缺少整体视野和大局观念。
1.6 思政课教师师资紧缺
根据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20〕46号)的相关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2]但在实践中,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缺失、不足的现象非常明显,很难达到1:350的比例,给思政课教学组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有的思政课任课教师并非专职思政教师,而是由其他专业课的教师兼任,对思政教学内容、理论不了解,使得教学效果也打了一定折扣。
2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2.1 教学组织原因
第一,授课人数过多,制约了授课质量的提升。思政课多为大班授课,不利于調动学生积极性,思政课多数班级为100人左右,合班人数较多的课堂达200余人,大量学生一起上课,教师难免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只能以整体推进、整体督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部分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难免因教师管理不到位而不主动学习。
第二,思政课学时、学分把关不严格。根据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的规定,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3 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5 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3 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3 学分、“形势与政策”课 2 学分。[3]在实际考核中,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拿到全部学分,包括对思想课投入极少精力的学生,这也导致很多大学生选择考前突击而非平常认真听课,课上所做的事情也是五花八门。
第三,尚未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一方面是校内合力即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没有做好教学、育人协调,没有处理好专业课学习、思政课学习的搭配衔接;另一方面是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合力尚未形成,例如,家庭应重视家风建设,社会要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资源,而学校应在二者之间做好沟通协调。
2.2 教师教学原因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为达到国家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要求,民族地区高校招聘了很多思政课教师,有的高校降低准入门槛,也有的安排其他专业教师兼任思政课教学,致使现有师资水平高低不一。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导致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难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进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学生自身原因
一方面,部分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存在“宽进宽出”的现象,学生综合素质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既缺少自我监督的能力,又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受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较大。现在的大学生人手都有一部手机,很多大学生“机”不离手,不论是上课、休息还是其他时间,都捧着手机浏览一些碎片化信息,无形中挤占了大量学习时间。
此外,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尚未成型,再加之思政课学习效果不佳,导致他们在面临价值观念、文化差异上的冲突时,很难坚持理性的立场,往往冲动行事。
3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学习效果提升路径
3.1 完善教学组织与管理
第一,高校应改革思政课的授课方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推行小班、中班授课模式,减少思政课同班学生数量,降低教师教学管理难度。同时,要增加思政课学时,如每周增加1~2个思政课学时,使思政课与专业课互为补充,共同发挥育人作用。
第二,高校应对思政课考核进行严格管理,不仅仅要考核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更要结合学生专业背景、今后的就业方向、职业生涯提出更具现实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促进思政课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接轨,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是一门与自身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而非是远离生活的理论性课程。
第三,高校应着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高校自身要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把思政课、专业课协调起来,形成育人合力,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中,竭尽全力为民族地方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4]另一方面,学生家庭也要加强家风、门风建设,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家校也要做好实时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居家状态,形成育人合力。最后,社会各界、政府应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使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持续接受再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2 多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当前的学生,接触的信息量较大,很容易在网络中捕捉到社会热点问题。根据学生的新时期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翻转课程的教学经验,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鼓励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特别是鼓励学生多关注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带着问题在教师的指引下开展思政课教学。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思践悟中提升思辨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地区思政课教学和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主动变革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多采用探讨、讨论、辩论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积极讨论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则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教师应使学生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情境中的真情实感。笔者为学生播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系列纪录片,组织学生参与爱国、爱校、爱家乡的讲座,通过烘托渲染、情景体验等教学方式由表及里、以情导情,使学生产生了強烈的爱国情感,明确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懂得如何处理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促使小部分未能处理好个人、民族和国家关系的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第三,教师应充分挖掘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在与时俱进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想讲好思政课,离不开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教师应将民族地区文化历史资源与思政课结合起来,讲好民族故事、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辩证地看待和解读当代中国。笔者在教学中,从本地区的历史演进入手,一直讲解到共产党带领各族民众开展土地革命,推翻了阶级压迫,才实现了各民族群众的解放,将民族关系与党的历史有效结合在了一起,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党的领导对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的重要意义。笔者还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建立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从当代学生最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开展思政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思政课平台组织思政课教学,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抓取网络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教师则从中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观念引导,提升教学的鲜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加强师资力量支持
一方面,高校应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与水平,贯彻落实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5]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精尖的思政教学队伍,为思政教学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基础薄弱的问题,有必要继续加强学生管理和引导,并配齐配强民族地区高校学业指导部门,积极开展学业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各种多元文化互相交织、碰撞的今天,思政课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师应理性分析当下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整合多方力量改善思政课教学实效,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项目基金: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度课题“民族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GJX2020D46);延边大学思政专项2020年度课题“民族地区高校学习困难学生帮扶与教育引导研究”(项目编号:2020XSZ21)
参考文献
[1] 李远洋,唐述瑞.走向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7):I0002.
[2]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2002/t20200207_41 8877.html,2020-01-16.
[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http://www.moe.gov .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2018-04-12.
[4] 郑京日.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历史教学中的意识形态探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5):83-89.
[5] 习近平.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8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