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探究

2021-12-15吴娟

科教导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吴娟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课程,而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将在三全育人视角下,来探讨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途径,将高校教师和学生两个思政教学的重要因素紧密联系,借此分析目前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实现老师和学生的上下联动,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资源整合,最终达成高效教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三全育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2.033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WU Jua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611137)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s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will explore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closely connect the two important facto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alyz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inka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hieve the two-way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efficient teaching and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三全育人”的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逐漸深入,“三全育人”强调的是以系统观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针对教师提出要求,间接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1-2]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也需要逐步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更好的实现学生思想教育。[3]因此本文将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来探讨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以期实现学生思政理念的强化,并借此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1 “三全育人”下改善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高校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思政课堂也就成了大学生接受和消化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引导者。在高校思政课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责任重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主要方式。[4-5]高校学生仍然处于成长阶段,拥有极强的知识吸收能力,但是并不成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也会导致学生在知识接受道路上误入歧途。因此老师在这一活动中必须承担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或单位对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开始提升,所以更应该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提升,而要做到这一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就需要紧跟社会发展进行改善。[6-7]同时自“三全育人”被提出以来,试点高校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在不断督促着思政教学老师教学方法的推进。[8]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实现全员、全程与全方位育人,因此提升和改善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2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融合性较差

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学习平台及学习辅助软件的诞生,帮助思政教育实现了“三全育人”中的全程教学,其中不乏许多线上教育模式,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实现线上线下共同教学,同时在思政教育中也将学生生活和课堂紧密相连。然而,从目前的线上教学使用情况来看,线下课堂正逐渐被替代,也就导致思政教学出现不稳定性。线上教育强调的是以固定课程来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线下课堂强调的是启发式教学,由于线上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对本身枯燥的课堂教学丧失兴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线下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如果学生渐渐减少了线下课堂的学习,那么一定会大大的降低教学成效。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学生的不稳定学习模式也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的难度。虽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具有较大的优点,但是大部分的教师对线上教学的认识并不到位,这也是导致教师无法和学生达成大致相同的观点,也就无法确保学生的系统发展。并且学生在线上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管束,大部分的学生并不会积极参与到思政教学中,同时由于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的现象,所以在接受线上教学的正确价值观灌输中的积极性较低。再加上教师对线上教学的低重视度,也就更大程度的扩增了这种现象。

2.2 教师教学体系传统化

“三全育人”强调的是全员、全程与全方位的育人模式,但是由于“三全育人”理念仍然只存在部分试点高校,并且部分高校并无借鉴对象,也就导致思政课教师多在用传统教学体系来进行教学。传统的思政教学多是采用纯理念输入,以学生为对象,以老师为介质,将书本中的思政元素传播到学生当中,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启发学生领悟正确价值观的作用较弱。思政课是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然而大部分高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作用不大,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资金投入较少,对思政教学的规划不完善。而不完善的思政教学体系也致使教师在教学安排中无法方位、全过程的实现学生的思政教育,同时也导致教师难以形成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死板且固定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思政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体系传统化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上,内容的单一性也是进一步降低学生上课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认为课堂教学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没有良好的拓展是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的单一性在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教材内容的单一性,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现状日新月异,而教材的内容仍然难以做到实时更新,加上教师教学观念的传统性,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理念变化无法做到准确传达。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巨大,传统的教学体系在无法适应新环境下直接导致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出现困境,因此如何将教学体系现代化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3 思政课教师水平较低

思政课教学水平是决定教师教学方法改变的前提之一,教师水平较高可以大胆的尝试教学方法的改变,但是当教师教学水平偏低时就需要慢慢尝试。目前由于大量的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并没有对思政课建立正确的看法,也就在一方面导致思政课教学的老师整体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并且各高校在对思政课教师进行选择时也并未制定较高的标准,导致思政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在教师的选择中也并未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重点考虑,使得思政课教师整体水平不达标。教师的水平偏低也就使得在思政教學中只能进行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无法做足教学拓展,学生就难以接受观念。同时思政课教师的水平也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环境是学校的教学氛围。目前仍然存在大量的高校教学氛围都较为压抑的现象,随着新思想、新时代的到来,学生的思想活跃程度都较为积极,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大量的新思政教师开始上岗。但是由于思政课上还存在较多的老一辈教师,而老一辈教师在接受新时代事物中的速度必然较慢,在和新教师进行工作交接中也必然会存在相差甚远的观点,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教师难以开展教学,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升。综上所述,当代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于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不到位,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的倾向力度不够,而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课上的教学方法改善。

3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改进

3.1 加强线下线上学习交接,增加教学多样化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线下线上的教学活动中,也为了确保教师教学多样化的顺利开展,应当加强高校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并同时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强化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强化,增强教师在线上的教学方案设计,帮助教师完成线下线上的教学交接。并且通过线上教学来整合资源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体现,教师通过双通道教学的方法实现混合式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延伸,可以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除此之外,学校还可借助“MOOC”等平台开展相关的教学,也可借助其他院校较为成功的教学资源来满足本校的思政教学需求。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的软件如微信公众号等信息交互工具来向学生传递思政知识,借此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加强线下线上学习交接中,最主要的是做好线下的教学,线下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思政课教师需要就学生年龄、思想差异,针对性的将教材内容进行间断性的传输。为了做好线下线上的教学交接,教师对线上的教学内容应当严格把控,尽量使线上教学内容和线下内容不冲突,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3.2 思政课教学方法多样化

不同时期、不同学生对内容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应当设计不同的思政课教学方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激起学生上思政课的热情。为了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汇报能力等方面,提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改善传统的说教类教学,包括了案例式教学、分组式教学以及竞赛教学。其中案例式教学主要是以案例为中心点,从案例出发,逐渐向外扩散,从案例中发现思政元素,如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等,以此达到学习能力培养及政治教育双重效果,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分组式教学是提升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拟定任务书,交由学生自行分组,并按照任务书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对任务书的深度分析,再由组长分配任务,最终让学生学到团结互助等精神,同时通过情景教学帮助高校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竞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也是让学生学习到竞赛活动中的公平公正精神,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方法方案确定中审视自身存在的缺点,也帮助教师更深入了解到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此外最主要的是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三全育人”的全员培育目标。

3.3 提升思政课教师整体素养和水平

任何时候教师的水平都决定了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思政课开展的核心人物,只有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养和水平才能够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态度造成影响。高校在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养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当定期对思政课教师开展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新知识,丰富自身涵养。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各高校还应当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帮助教师熟练的掌握新时代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另外学校在招聘思政课教师时,也应当重点考虑教师的综合水平,并在教师任教期间也要不断的强化教师的自身政治水平,以身作则,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觉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及其他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当把握住任何可以进行素养提升的机会,如参加相应的学术会等重要会议,对学生也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提升关注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关心,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提升才是思政教育存在的真正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视角下的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过程中,既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入手,也需要从教师本身着手。教师利用信息交互软件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相互交接,便能够实现“课内+课外”式的全程、全方位互动学习。从教师本身而言,针对线下课堂的趣味提升,教师一方面需要将教学方法多样化,另一方面需要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只有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师教学方法,才能够推动思政课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并极大程度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好的实现三全育人,为各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也带动我国思政教育的快速发展。

基金项目:2021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模式探讨和实践”(编号:PX-220604)

参考文献

[1] 毛静,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探索——以《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7):78-84.

[2] 单成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9(06):68-71.

[3] 王學俭,许斯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战略意义,力量来源,基本要求和实践举措[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0(004):15-24.

[4] 陈瑶瑶.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396(23):253-255.

[5] 赵岩,郭玉鹏,李根.“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学科导论课程育人路径研究——“化学与社会”课程的问卷调研[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8):17-20.

[6] 王岐富,杨非,李健.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研究[J].福建茶叶,2020,219(03):436-436.

[7] 颜鹏飞,李才宝,陈怡君,等.“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探索[J].福建茶叶,2019,041(007):139-140.

[8] 武贵龙.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04):144-148.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