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下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内容重构与创新研究
2021-12-15张克雯尹真
张克雯 尹真
摘 要 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让原本滞后的金融学科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必然,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也加快了其与教育领域改革的结合。本文以解决现存金融学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目的,探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重构与创新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内容的建议与途径。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应用型金融学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2.028
Research on Curriculum Content Re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Applied Finance under Blockchain Technology
ZHANG Kewen, YIN Zhe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s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originally lagging financial discipline inevitable, and the continuous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has also accelerated its combination with the refor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finance cour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ggestions and ways of reconstructing and innovating the content of applied finance courses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Keywords blockchain technology; applied financ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传统金融学科建设已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存在着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滞后、实践环节形式有限等问题,严重制约高校培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应用型金融人才,迫切地需要对应用型金融学科进行重构与创新。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尚不成熟,如何利用好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优势重构与创新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内容,是高校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突破传统教学壁垒、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关键所在。
1 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1.1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1]是当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之后的又一项颠覆性技术,受到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科技企业等的高度关注,是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集成的新型数据库软件。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外发展迅猛,涉及教育教学、数字金融、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从国外来看,2018 年3月,伍尔夫大学——全球范围内第一所区块链大学成立,开启了世界各国“区块链 + 高等教育”的积极实践探索,一方面是以麻省理工學院、尼科西亚大学等为主的区块链技术下证书认证研究应用;另一方面是以沃尔夫大学为代表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高校教学管理,为推进区块链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重构与创新提供了依据。
从国内来看,2018年 4 月,我国将区块链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发布《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并提到:“要加快推进高校智能学习系统的建设,探求区块链等技术在记录、传输、交换、转移、认证学习效果等层面的有效方法”[2]2016年9月,中央财经大学率先开设区块链课程,成为国内第一所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的高校,致力于通过传播区块链知识培养高端区块链技术人才,为其他高校开设区块链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区块链技术下重构和创新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内容的必要性
在金融科技时代的背景之下,金融知识、信息更新瞬息万变,现存的金融学科教学显然难以符合新时代市场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针对应用型金融学科,已经出现了课程内容与金融科技发展脱节的现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高校应用型金融学科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区块链系统的透明化、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适用于学生征信管理、升学就业、学术、资质证明、产学合作等方面,对教育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3]因此,区块链技术下重构与创新应用型金融学课程内容是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通过区块链技术革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束缚、拓宽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应用型金融学科教学教育水平,以适应飞速发展的金融市场。
3 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由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金融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然而传统的应用型金融学科在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滞后
当下我国金融业正面临全面深化改革,金融业相关政策、业务产品以及管理方式也都在不断调整、优化、创新中,然而目前大多数大学应用型金融专业仍然以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这种传统教学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为:首先,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教材未紧跟金融科技時代的发展,与现阶段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协调,不利于各高校持续向金融市场输送合格的高质量人才;其次,教学模式枯燥单一缺乏活力,极大降低师生对课堂的主动性,未能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不利于知识的传递与接受。
3.2 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够全面
目前,高校的教学评价机制普遍比较片面,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突出标准,对学生素质水平、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的考量微乎其微,无法客观的对学生得出全面合理的评价,降低了学生进行综合提升的动力。同样,学生对教师的评教标准主要是教学内容、方式等,忽视了对教学目的、教师素养等方面的重视力度,评教结果也缺乏现实依据,使得师生不善于积极参与评价、不善于对自身教学和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不善于针对评价结果进行调控、完善和修正。
3.3 实践形式有限且效果不佳
新时代下实践能力对应用型金融学专业课程十分的重要,但由于其知识面广、流程复杂、涉及岗位众多、实践成本高以及综合性强的特点,相 较其他专业来言开展实践教学难度较大、实践环节形式有限,高校更注重理论学习,实践课程数量、学分较少,学生在实践课程的参与上多流于形式且考察形式主要依据实践报告,从而造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实践经验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是金融人才市场上最主要面临的现实难题。
4 区块链技术下重构和创新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内容的建议
针对上述内容中所提到的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建设与创新相结合,发挥区块链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特征优势,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重构与创新金融学科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出建议:
4.1 应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构建“一体三环”模式金融课程体系
结合国家最新政策、金融市场最新形式及专业培养目标,借助区块链技术开放性、可追溯性的特点,调整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讲授环节重点内容,是解决金融学科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滞后问题的迫切需求。对此,本文建议高校应用型金融学科教学应与区块链技术紧密结合,重构与创新出紧跟金融科技时代发展、受师生欢迎的以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兼具为“一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线上线下-翻转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实践”为“三环”的“一体三环”模式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体系。
一方面,坚持“一体”为中心;在金融学科课程体系改革设计上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出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兼具的课程,以提升教学水平并且满足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把握“三环”为重点。首先打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第一环教学模式,摈弃原有的教师灌输式教学,由教师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形成“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第二环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录制线上教学视频、上传教学材料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线上平台能够准确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师生针对学习记录进行教学反思,催生课堂活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建立应用型金融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实践”的第三环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双重结合形式,使学生加深对金融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知识、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等内容的了解。
4.2 结合区块链技术优化应用型金融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体系
随着金融、管理类专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存单一、片面的教学评价机制理应被淘汰,建立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多方位一体的教学评分评价机制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对此,高校应该将区块链技术与优化应用型金融学科教学评价标准相结合,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能为教学管理提供量化依据的优势,实行线上线下多方位、多维度的评分评价,提升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
对于学生而言,评分评价应以知识点实际掌握为主要评判标准,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将学生素质水平、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考核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之内,优化原有以考试成绩为主的金融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区块链技术下的“学习账本”和“教育区块链”为教学评价提供现实依据,使每堂课程都能形成一个单独的区块,随时动态反映学生的学习记录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追踪存储在教育区块链中的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记录等多元化对学生评价,更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便于师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样对于教师而言,评分评价的标准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授课内容、学生成绩等,更应该提高对教师素养、师生融洽度以及线上教学平台的利用率等指标的重视程度,让合理、全面、客观的评分评价标准体系起到促进教育、学习的目的。
4.3 革新原有实践环节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实践教学平台
应用型金融学科人才实践能力不足、职业水平不高已然成为金融市场当下面临的现实难题。这种难题的形成主要还是由于高校金融学科实践教学形式有限且效果不佳的现状所导致,打破传统教学轻视实践板块的约束,扫除应用型金融学科实践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等屏障是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关键。对此,高校应该通过区块链技术革新原有实践环节,打造一个贴近现实的实践课程模拟体系。
在实践内容上,高校应该顺应金融知识信息的瞬息万变,淘汰滞后的实验实践课程,提高实践板块的学分占比,在原有验证型、模拟型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创新型、综合性实验的占比,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在实践形式上,各大高校应该“跳”出形式主义,重构和创新应用型金融学科的实践教学,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教学平台、学习存储平台等,提升学生对实践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虚拟仿真实践系统为例,养成学生良好的金融职业习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实训模式”、凸显“与现实工作的零距离”、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争取更大的就业机会。
5 结语
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内容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出满足当下市场、企业所需求的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而区块链技术必然是有利于达成改革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当下现存的应用型金融学科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了重构与创新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内容的措施及建议,以期应用型金融学科能在今后的改革中结合区块链技术培养出更高水平、高质量的金融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区块链技术下应用型金融学科课程内容重构与创新研究》(编号:202002249003)成果
参考文献
[1] 邢钰.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研究[A].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2):92-94.
[2] 赵旭.区块链技术对大学金融教育教学的影响及挑战[A].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04):86-93.
[3] 张梦婷.金融科技时代应用型大学金融学教改初探[C].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3):141-142.
[4] 陈小蕴.新金融时代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