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与增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微
2021-12-15张成
张成
摘 要 自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思政工作者主体权威的削弱、大学生受到“信息茧房”的束缚、思政微平台建设的滞后成了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量。通过重塑主体权威、破除“信息茧房”束缚、打造“三新”微平台,把自媒体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
关键词 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权威;信息茧房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2.025
Variable and Increment: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We Media Era
ZHANG Cheng
(Su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200)
Abstract We media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weakening of the main autho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the shackle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information cocoons", and the la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icro platform construction have become the variab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we media era. By reshap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main body, breaking the shackles of "information cocoons" and building "three new" micro platform, we can transform the largest variable of we media into the largest incre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We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in authority; information cocoons
隨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方式亦不断演进,当前已步入了“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00”后大学生当之无愧是自媒体时代的“原住民”,自媒体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自媒体时代的挑战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1 变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挑战
自媒体是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可以说,自媒体所触发的变革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变量,如何应对挑战成了每一位思政工作者的必修课。
1.1 思政工作者:主体权威的削弱
高校思政工作者主要包括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党群部门人员等,其肩负“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思政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工作者为中心,自上而下地开展,思政工作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然而,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与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政工作者长期以来因其高尚品德和专业技能形成的道德权威和知识权威受到了动摇。一方面,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海量垃圾信息的推送与多元文化的渗透不利于“三观”的塑造,尤其在功利主义、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错误的认为“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似乎演变成表面的‘交易行为,知识的‘买卖关系”,[1]造成尊师重道的没落,思政工作者的道德权威逐步瓦解。另一方面,思政工作者是“移民”,大学生是“土著”,前者与后者无论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层面,还是在互联网思维、意识层面都存在巨大的“网络鸿沟”,这意味着前者的信息意识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水平远滞后于后者,前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素材后者早已知晓,甚至熟练掌握,“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2]导致前者知识权威逐步动摇。
1.2 大学生:“信息茧房”的束缚
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最早在《信息与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概念。[3]他认为,个人根据其喜好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筛选与接触信息,同时否定、无视以及排斥其他信息,定制专属的“个人日报”,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所谓的“信息茧房”。新媒体时代,各类APP利用精准算法、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分析大学生信息偏好和浏览习惯,推送同质化信息,致使他们处于封闭狭窄的信息场域中,从而对人际交往力、思维批判力以及自制力产生消极影响。首先,人际交往力被束缚。个体一旦长期接受精准化、个性化信息,会产生兴趣固化,只接纳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排斥与否定认知框架外的信息。大学生如长期置身“信息孤岛”中,人际交往力便受到了束缚,从而导致不能接受异己的观点,人际交往范围不断萎缩、开放包容的心态逐步丧失、自我排解压力的通道渐渐堵塞。其次,思维批判力被束缚。自媒体信息海量,但内容同质化严重。大学生长期浏览同质化信息,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思维判断,强化固有的思维偏见,造成了理性思考能力和反思批判能力的丧失。因此,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网络娱乐带有较强的“愚民”性质,容易导致学生的网络思想和网络行为发生“异化”。[4]最后,自制力被束缚。自媒体一位地迎合大学生的偏好如同给其吸食“精神鸦片”,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瓦解了自制力。大学生看段子、刷微博、打游戏已成为常态,一些学生深陷自媒体,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网络成瘾”。可以说,“很多学生如饥似渴地进行网上娱乐,基本上处于‘无时不网的状态,无论吃饭、睡觉、行走、课堂乃至上厕所都‘机不离手,几乎时刻沉迷其中。”[5]
1.3 载体:思政微平台建设的滞后
自媒体时代,很多高校虽然建立了思政“三微”平台(微博、微信、微视公众号),但建设的速度相对滞后。一方面,缺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优化。一些高校的公众号没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留下专门的板块,所发布的内容多数为了服务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行政管理,并且多为自上而下的灌输说教和陈旧的通知公告,難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更无法激发其兴趣,致使宣传效果不佳,无法达到网络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缺乏优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尽管一些高校与时俱进,建立了“三微”平台,但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形式上的需求,机械地将传统内容搬到平台,出现了“新酒瓶装旧酒”的现象。归根结底,在微平台打造的过程中没有从供给侧出发盘活存量和优化增量,不仅缺少对既有网络资源的甄选和整合,而且没有从大学生喜爱的平台选取正能量、接地气、富有营养的鲜活内容,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失衡。
2 增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6]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合理利用自媒体,把自媒体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大增量。
2.1 塑造道德权威与知识权威
思政工作者是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对大学生起着榜样和示范作用,所以重塑道德权威直接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工作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必修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向学生传道、授业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其次,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德行”。作为思政工作者,应树牢立德树人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此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教书育人,经得住功名和物质的考验。最后,要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思政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强化网络底线思维,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约束网络言行,及时反思与修正网络失范行为。
面对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形势和新问题,思政工作者在教学、科研、管理之余,还要不断“充电”,补齐网络“短板”,全面提升网络素养。首先,提高自媒体预判能力。自媒体传播速度惊人,并且舆论经常出现“反转”“再反转”。思政工作者要树立前瞻性思维,充分研究自媒体传播规律,提前预测和判断舆论发展方向,进而对学生进行提前引导、干预与教育,做好“把关人”。其次,提高自媒体驾驭能力。“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育者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自媒体驾驭能力,熟练使用自媒体,了解自媒体运行机制以及评估其对大学生的潜在影响。最后,提高终身学习能力。自媒体时代,知识日新月异,更需要思政工作者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实时动态,不断学习新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理论“扁平化”“大众化”,转译成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话语。
2.2 破除“信息茧房”的束缚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一位原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的外在联系,是第二位原因。“信息茧房”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破除“信息茧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需要从内因与外因两个维度“对症用药”,下好“自律”和“他律”两步棋。既要大学生严格“自律”,又要依靠相关制度规范其网络行为,即“他律”,前者是网络文明的起点,后者是网络文明的基础。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强化网络“自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大学生应当时刻将现实道德法律标准与网络行为进行对照,努力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言行一致。一方面,牢固树立网络自律意识。大学生要始终牢记网络道德法律规范,时刻保持应有的价值判断,在虚拟世界中以道德主体、法律主体身份思考问题,从而避免匿名狂欢、言论放肆、恶意宣泄等行为失范。另一方面,大力培养网络自律能力。自媒体信息乱象丛生,面对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大学生还要努力培养网络自律能力,提高独立明辨是非、独立思考、慎言慎行的能力以及对错误思潮的“免疫力”。既不能被自媒体舆情牵着鼻子走,又能对网络信息作出甄别,自觉弘扬正能量。
就高校而言,要强化网络“他律”。当大学生无法摆脱“信息茧房”的束缚时,规章制度是最有效的“他律”工具。高校应当加大网络资源监管和建设力度,打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首先,健全校园网使用和管理制度。一些高校先后颁布了《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等规章制度,从全局出发完善网络使用和管理体系。其次,加强校园网监管。一方面,密切关注校园网络平台的舆情动态,抢占舆论主阵地;另一方面,发挥技术优势,利用防火墙,屏蔽不良网站接入,从源头净化网络环境。最后,建立引导与干预机制。对于具有网络行为失范倾向的学生,积极开展循序渐进的心理疏通和引导,使他们的情绪得到有效宣泄。对于已经深陷于自媒体无法自拔的学生,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家校联合、社校联合,多维度多渠道共同干预。
2.3 打造“三新”微平台
相较于传统网络平台,微平台高效优质的服务信息为高校提供了一个更具传播广度与深度的传播体系。高校应该提升微平台驾驭能力,同时融入“三新”理念,打造“三新”微平台,化“微”力为“威”力。所谓“三新”微平台,简言之,指“受众新、内容新、思路新”的微平台。“受众新”是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圈层控制和精准分组,并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信息的分类推送,不至于“对牛弹琴”,提高信息转化的目的,从而实现精准思政的效果。“内容新”就是微平台时刻关注自媒体信息,通过精准算法技术筛选大学生所关切的最新的热点信息,包括教育前沿、时政新闻等。与此同时,要严控新内容的质量,宁缺毋滥,避免信息堆砌,以免造成“信息疲劳”。“思路新”意味着不断创新传播思路,做到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在形式上短小精悍,在内容上弘扬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7]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增强其对主流价值的认同。
3 结语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8]自媒体深刻影响着高校师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变量。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自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自媒体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最大增量。
参考文献
[1] 魏银立.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权威角色的嬗变与重构——兼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建构[J].社科纵横,2016(11):163-167.
[2] 汪莙霞.“互联网+”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路径探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7):93-96,116.
[3] [美]凯斯·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8.
[4] 左殿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45.
[5] 左殿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44.
[6]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7] 吴海南.在中老经济走廊中讲好中国故事——基于拟态环境视角[J].中国出版,2021(13):63-67.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