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探究

2021-12-15何燕妮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技能教学教学理念乡村振兴

【摘 要】本文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培养要求,针对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培养路径:树立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理念,把握乡村发展规律,完善技能教学,熟悉媒体运营规则,拓宽教学渠道。

【关键词】乡村振兴 短视频创作人才 人才培养 教学理念  技能教学 媒体运营规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3-0131-0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举措,其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中国未来战略发展的核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此战略背景下,亟须借助媒体宣传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短视频因其简短、精炼的结构特点,在振兴乡村的媒体宣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高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储备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成为保障乡村短视频获得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亦是提升乡村宣传力度的有效途径。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培养要求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人,占整体网民的31.4%,较2020年3月增长5471万人。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农村网民增加近5500万人。由此可见,网络媒体在农村中的影响力急速增大,乡村短视频的创作也日渐呈现高需求的状态。

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作为优质乡村短视频的生产者,在振兴乡村的宣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有关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内涵、特点的研究较少,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短视频创作人,需要先厘清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培养要求。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内涵及特征

短视频创作人才指熟悉新媒体传播规律,熟练运用各种影视表现手法,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作品的从业人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的创作人才是指以国家战略为出发点,满足国家对乡村媒体宣传人才的需求,通过“内培养”“外提升”两个渠道,依托高职教育培养体系打造的高质量短视频创作职业人才。这类人才热爱乡村文化、喜爱视频创作,能够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画面优美、音乐流畅并易于传播的短视频,满足乡村宣传的需求。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培养要求

短视频作为一种短时、精炼的传播载体,在乡村振兴宣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环境下,新媒体影视教育对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深植乡村振兴理念

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良好的精神理念教育,能使受教育者获得与国家发展相协调的思想指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推行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培养需顺应国家发展的趋势,将乡村振兴的理念植入短视频创作人的思维中,从而提升乡村短视频作品的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宣传。

2.熟悉乡村发展规律

乡村发展不同于城市发展,存在着特定的发展规律。当前,中国已基本完成农村人口的脱贫工作,在进行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时,需掌握乡村发展的规律,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以加強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为宗旨,形成脉络清晰的教学内容设计。

3.提升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技能

短视频的创作手法,以短、精为主要特点,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浓缩式的画面体现。这样的画面要求创作者具备娴熟的影片摄制能力及叙事表达能力。乡村类的短视频创作,要求创作者结合乡村状况及乡村媒体传播规律进行针对性创作,比单纯的短视频创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培养,需以完备的短视频创作技能为教学基础,通过大量的乡村短视频作品创作实践,实现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的精准培育。

4.认识媒体传播规律

目前,中国处于短视频传播井喷的时代,新媒体的发展以几何级的速度在推进。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使学生能创作出优秀作品,还需熟悉媒体运营规则学,遵守媒体传播规律,以更好地把握创作的方向。

二、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各高职院校顺应新媒体传播的需求,陆续开展了相关短视频创作教学,但这些教学往往夹杂在电视创作类的课程里,针对短视频创作开设的独立课程还较少,没有完整的课程式的教学设计,针对乡村发展的短视频创作类课程更少,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还处在一个未成规模、缺乏设计的境况。

(一)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理念不清晰

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围绕乡村及周边产品宣传等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这是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的基本理念。笔者通过对全国排名前600名的高职院校的官网进行调查发现,有关影视短视频类的课程设置较少,只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高职院校开设有针对短视频制作的课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视频制作类课程多为数字媒体艺术、电视节目创作、影视广告设计、栏目包装设计等课程,缺乏短视频实践类课程设置。在一些较为重点的影视类高职院校,如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等,教学课程的设置多为影视编导、新闻片摄制、纪录片摄制等,学生掌握的影视技能多为新闻片制作、纪录片制作、微电影制作、广告制作等。由此看来,由于国内的高职院校尚未形成清晰的短视频创作教学理念,造成短视频创作课程开设较少,针对乡村宣传的短视频创作教学更少,难以完成满足乡村振兴需求的短视频创作教学实践。

(二)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

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激励下,部分高职院校逐渐在短视频创作课程中加入围绕乡村宣传的短片创作教学,但多数高职院校设置的创意短视频制作、短视频运营等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多为关于时政新闻类、都市情感类的短视频,乡村短视频内容的教学只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据很少的比重。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也较为单一,大多以产品宣传创作的形式呈现,没有把握乡村发展的规律,缺少对乡村产品的剖析及乡村环境资源的深度挖掘,教学效果欠佳。

(三)乡村短视频创作技能培养欠佳

据国内较为权威的视频全网数据开放平台“卡思数据”“飞瓜数据”统计,目前三农系列粉丝量较高的视频号为“蜀中桃子姐”“牛爱芳的小春花”“乡愁”等。这些视频号由农民组织拍摄制作,通过展示质朴的乡村生活获得粉丝流量,画面的拍摄大多采用一镜到底的纯纪录方式,镜头语言比较单调,画面的构图缺乏艺术美感,缺乏影视作品的镜头设计,没有运用影视创作思维进行作品摄制,作品整体质量不高。

(四)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与市场融合不足

高职院校中有关乡村振兴类的视频制作课程较少。笔者通过调研,仅发现少数几所高职院校有清晰的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媒体人才培养措施,其中包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传播与策划专业对接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网、南宁广播电视台等自治区级传媒机构,设置短视频制作与运营课程,结合广西本土的经济发展状况,制作出了有关乡村发展的媒体作品。但是类似这样与市场接轨的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还是较少。乡村短视频教学与媒体市场的融合度欠佳,对媒体市场的运营规则分析不够到位,达不到运用媒体活跃乡村市场的作用。

(五)乡村短视频创作师资力量薄弱

大部分影视制作教师比较擅长的教学内容还是关于新闻纪实类、都市生活纪录类、商业产品宣传类等,鲜少创作乡村类题材的短片,把握不准乡村题材短视频创作的切入点及创作规律,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除了高职院校校内的教师,校外的传媒机构或是电视台从事乡村振兴推广工作的影视制作人与高职院校的交流较少,没有建立良好的校外师资储备库,教学人员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形成高效的教学团队,影响了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的培养进程。

三、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路径

当前,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尚未形成清晰的培养思路,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不够严密,处于较为松散的培养状态。影视专业教师应改变现有的培养观念,结合国家发展动态,充分调用现有的学校、社会等关于乡村短视频的创作、推广等资源,开辟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树立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理念

如今,短视频的创作题材往往放在都市生活上,对乡村类的题材关注很少。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乡村市场将会是蕴含着无限潜力的市场,把握乡村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占据经济发展的前列。转变经济观念,进而转变创作观念,是培养顺应市场需求的乡村短视频创作人的关键。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要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将乡村振兴的观念植入短视频创作学习者的思维中,以乡村振兴的战略思想指导短视频创作教学设计,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理念问题,明晰短视频创作教学的方向,保证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的顺利产出。

(二)把握乡村发展规律

目前,中国已完成了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胜利,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质量逐年提高,农产品网络销售量日益增长。短視频,作为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宣传载体,其需求量也在激增。短视频创作教学,应牢牢抓住当今的农村发展状态,进行基于农产品及周边产品宣传的教学设计,实践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的教学理念。基于乡村振兴的短视频创作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订以乡村振兴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应围绕乡村系列题材进行教学讲授,以清晰展示乡村产品特点为教学目标,厘清短视频创作的思路,完成高质量的乡村宣传作品。

2.剖析短视频特点,形成有效教学方法

短视频的传播,以“短”“炫”“快”为主要特征。短视频创作教师在进行乡村短视频人才培养时,可以借鉴其他较为成功的社会生活类、文艺类、摄影类甚至是娱乐类短视频的创作经验,将这些“短”“炫”“快”的元素融入乡村短视频创作中。剖析这些元素在短视频创作中的作用,构建全新的叙事结构形式,引导学生创作出适合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乡村短视频,从而提高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的质量。

3.注重传播反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

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不能是闭门造车,应结合社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国内权威的视频全网数据开放平台“飞瓜”“卡思”等网站,可对抖音、快手、B站等热门平台上的视频进行监控,提供分钟级的视频点赞数、评论数、转发数监测,掌握视频号的热度走向。乡村短视频创作教学,应要求学习者将创作的短视频上传至热门视频平台,并通过相关的数据开放平台的视频监控,分析该视频作品的网络热度,及时根据热门短视频的特点调整短视频创作教学的切入点及教学方法。

(三)完善技能教学

为提升乡村短视频教学质量,影视专业教学人员需打破传统的一个摄影棚、一间录音室就能完成的教学模式,积极创设以农村农产品为题材的短视频创作环境。在短视频创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周边农产品、农村题材等主题进行拍摄,对接如今各大购物平台推出的生鲜超市,将每日生鲜的农产品作为创作题材,以提高销量为创作目的,讲授在短时间内艺术化展现农产品的视频制作技巧。比如教师可选择最常见的玉米作为视频创作的主体,在摄影棚内利用全景、近景、特写、慢动作镜头等方式从不同角度诠释玉米的特点,搭配欢快的配乐,将玉米金黄、软糯等特色呈现出来,达到诱导式广告宣传的效果。除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还可以增加下乡采风的实践课程,将乡村短视频的创作实践变成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大乡村艺术创作的力度。

(四)熟悉媒体运营规则

短视频的传播平台越来越宽泛,从“官网”到“官微”,从“两微一端”到“两微一抖”,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短视频浏览量每日达到亿万次,全媒体时代已经开启。乡村短视频教学应充分调研热门平台的传播规律,挖掘乡村类短视频作品的传播优势,使乡村短视频借助传播平台得到广泛的推广,提高短视频教学与市场的融合度。笔者观察到,与乡村有关的平台除了短视频平台,类似“美团”“淘宝”“拼多多”等综合商业平台上也有与农产品有关的板块,最突出的表现是“生鲜超市”板块。“买菜不出门”已经成为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首选,“生鲜超市”板块的浏览量每日都在激增。基于平台的卖菜销售模式,依托“生鲜超市”构建乡村短视频传播平台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短视频创作切入点。

(五)拓宽教学渠道

乡村短视频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高职院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单一,师资力量有限,无法完成大规模的培训任务。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早在1896年创作的《社会学年刊》中提出,社会是一种社会事实,是由社会中的共同意识和集体表象所形成。乡村短视频人才的培养,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样存在着社会学的属性,其培养的过程需集合社会的共同意識来完成。高职院校可依托影视公司、电视台、影视媒体平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机构,形成培训联盟,集合社会的力量,共同完成乡村短视频人才的培养。比如二更影视平台下的二更学院,开发了一系列短视频创作系列课程,高职影视教育专业可依托二更的教学平台,提高短视频创作教学的深度,更好地与市场需求接轨;又比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柳州市电视台推出的“‘暖直播、助脱贫直播+电商实战特训营”,针对当前的农村发展需求,邀请行业专家为广大学习者传播新颖的传媒理念,提供直接有效的短视频创作技巧,助推农产品销售,实现校内教学与社会培训的良性对接。

乡村振兴是中国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阵地,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任务。广大传媒教育工作者需扎根乡村,深入分析当前乡村短视频人才培养的现状,充分调动校内外各项教学资源,依托社会力量,运用新媒体传播思维,构建乡村短视频创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加快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康卉,党杰,蒋涛.“双高”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6).

[2]李磊.媒介融合时代济南城市影像传播[J].青年记者,2019(8).

[3]金炳华,等.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注: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互联网+下二更影视平台的本土化模式实践研究”(2019KY1606)

【作者简介】何燕妮(1981— ),女,壮族,广西田阳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信息化。

(责编 黄 煌)

猜你喜欢

技能教学教学理念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教授及交际技能教学的实践研究
从“人文”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技能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PBL教学法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