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直径钛合金正畸微螺旋种植体的稳定性评价分析

2021-12-15马海萍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4期
关键词:种植体钛合金螺旋

马海萍

(西宁市口腔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在正畸治疗中,支抗的控制十分重要。近些年使用微种植体来加固支抗,而不依赖于患者的依从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现研究表明,微种植体的成功率超过80%[1],这也就意味着微种植体的失败率接近20%,而微种植体的失败与其稳定性丧失有直接关系。影响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骨密度、植入部位和角度、植入方法、力值加载时机、微植体的材质、形态、大小以及口腔卫生维护等多方面[2-3]。本研究采用不同直径自攻型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用于正畸治疗,比较了其稳定性,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20年12月72 例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6 例/组),纳入标准:①年龄满18周岁;②拟种植区牙槽骨条件满意,植入部位附着龈宽度≥2.5mm;③无其它口腔疾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排除标准:①有糖尿病、代谢性骨疾病;②伴有慢性牙周炎;③每日吸烟≥10 支;④口腔卫生习惯差。研究组:男14 例,女22 例;年龄区间为23~44 岁,平均年龄(33.27±3.06)岁;上颌前突20 例,上下颌前突9 例,下颌后缩并上颌前突7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9 例;年龄区间为20~41 岁,平均年龄(30.95±3.47)岁;上颌前突23 例,上下颌前突5 例,下颌后缩并上颌前突8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于种植前进行完善的口腔检查,拍摄X 线片,必要时进行锥形束CT 检查,明确局部骨量及可种植高度、宽度。所有患者均于局部麻醉下进行种植手术,由同一名口腔科医生完成,均采用自攻型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作为直接支抗。于患者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直接旋入种植体,左右两侧分别旋入2 颗。其中研究组使用直径1.6mm、长8.0mm 自攻型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共144 颗种植体。对照组使用直径2.0mm、长8.0mm 自攻型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共144 颗种植体,两组合计288 颗种植体。术前后常规抗感染,术后拍摄面骀像和X 线片。植入后4 周开始加力,将200g镍钛螺旋弹簧挂于微螺钉与侧切牙远中的牵引钩之间。进行口腔卫生指导,每月复诊1 次,一年以后每半年随诊1 次。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术日及术后1w、4w、8w、12w、24w 使用OsstellTM 系统测定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范围为1~100,60分以上即表示种植体稳定[4],于颊舌侧各测量3 次,最后取平均值。种植体松动度分级判断标准:0 级:无松动;1 级:在重力(≥200g)摇动下出现松动;2 级:在非重力(<200g)摇动下出现松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ISQ 比较

研究组术日及术后1w、4w、8w、12w、24w 的ISQ 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2w 时,患者的ISQ 较术日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ISQ 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ISQ 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144)对照组(n=144)tP术日62.62±0.85 63.02±0.82 4.064 0.000术后1w 62.12±0.68 62.94±0.71 10.009 0.000术后4w 60.77±0.73 61.31±0.67 6.539 0.000术后8w 61.41±0.60 62.34±0.79 11.249 0.000术后12w 64.12±0.84 64.79±0.73 7.224 0.000术后24w 64.07±0.77 64.32±0.84 2.632 0.008

2.2 两组患者松动度分级比较

研究组松动度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明显。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种植体脱落情况比较[n(%)]

3 讨论

正畸治疗的根本是使牙齿移动,强支抗可控制目标牙齿精确移动。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微型种植体等正畸支抗装置在正畸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改善支抗的控制[5]。种植体的稳定性决定了种植体是否能与周围骨组织进行骨结合,是影响种植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在种植体植入时即已产生了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体会与其周围的骨组织发生结合,同时伴有新骨形成,这期间会形成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之后,新生骨也会与种植体发生接触,则产生继发稳定性。尽管微种植体可实现比较稳定的支抗控制,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强支抗的获得仍具有较大的难度。Seemann 等[6]研究表明,种植支抗成功率达89%~93%。

微种植体的材质、形态、大小及植入方式均可能影响稳定性。目前常用的微种植体系统直径介于1.6~2.0mm,长度介于6.0~20.0mm[7]。有研究表明,种植支抗的直径越大,种植支抗的成功率越高,其中的原因可能为种植体直径越大,与骨质的机械嵌合越好,从而稳定性越好[8]。微型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主要受皮质骨厚度的影响,阮世捷等[9]研究表明,种植体直径的增加可降低下颌骨皮质骨与种植体上的应力集中,直径每增加0.2mm,皮质骨上的最大VonMises 应力可降低2Mpa,而且可增加种植体与下颌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周冠军等[10]研究亦表明,种植体直径对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有明显影响,骨组织的应力随种植体直径的增加而降低,种植体直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大于长度影响。钛合金是目前最常见的种植材料,本研究比较了直径1.6mm、2.0mm 自攻型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的稳定性,OsstellTM 系统可客观量化种植体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术日及术后1w、4w、8w、12w、24w 的ISQ 更高,同时松动度分级明显降低,对照组无松动率达到95.14%,而研究组86.81%。说明直径2.0mm 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的稳定性较明显优于直径1.6mm 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这也提示直径是影响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的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的直径越大,稳定性越好。口腔科医生在选择微螺旋种植体时应充分考虑包括种植体大小在内的多方面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种植体,以提高微螺旋种植体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种植体钛合金螺旋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专利名称:一种高性能、低成本高强钛合金
TC4钛合金扩散焊接头剪切疲劳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