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12-15陈美金
陈美金
(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州,350009)
高血压本身不仅易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1],还会增加肾损伤、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且该类患者通常伴有睡眠障碍症状,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对患者心理情绪、药物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需重视患者的睡眠情况,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2]。本文选取福州市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探究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福州市第一医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年龄58~73岁,平均年龄(65.51±1.31)岁,其中男24例、女10例,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12±1.32)年;对照组年龄59~73岁,平均年龄(66.21±1.54)岁,其中男23例、女11例,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56±1.98)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并伴有失眠症状;2)神志清晰,能够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
1.3 排除标准 1)排除合并其他慢性基础性疾病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等;2)排除既往规律服用影响睡眠的药物者;3)排除入院前存在明显睡眠障碍者;4)排除伴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照料,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以提高患者睡眠的舒适度。
1.4.2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 1)环境干预:将病房温湿度调整适宜,并降低病房光线和噪声,合理安排护理操作时间,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2)睡眠质量的评估和记录: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对于需药物干预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其助眠药物,并对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名称进行记录[3];3)药物干预:避免患者服用影响睡眠的药物,若由于病情原因必须服用,应在每日18:00前服用;4)心理护理:责任护士需加强有关睡眠的卫生知识宣传,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对患者心理需求进行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避免外界刺激影响患者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睡眠;5)穴位按摩:在患者出现睡意前,应给予其穴位按摩,以促进患者尽快入睡。
1.5 观察指标 1)通过测量血压比较2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2)通过比较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睡眠质量变化。
2 结果
2.1 2组患者高血压改善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的比较
2.2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高血压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存在血管痉挛和血管硬化的现象,进而导致脑供血异常,从而引发失眠,高血压失眠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常常因患者存在失眠问题而导致药效降低,且长时间失眠易引起患者出现较多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高血压确诊后,需长时间口服降压药物,并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在护理方面更应加强心理疏导[4]。
通过加强患者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较多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促进睡眠,并且能够使患者对睡眠有正确的认知,避免因负面情绪导致失眠;在护理过程中,对于失眠严重的患者,可适当给予药物介入,同时能够使降压药物的效果得到保证,达到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目的。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睡眠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