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鞋校长”的68年

2021-12-15子岩

莫愁 2021年35期

文/子岩

在山东省沂源县韩旺中学校园内,耸立着一座汉白玉石雕人像,这是沂源县的父老乡亲自发为“布鞋校长”李振华捐款建造的。乡亲们说:“他心里总装着学生,却没了自己。”

我是来送文化的,我不能走啊

195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李振华,经常听到老师们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革命故事。那时他就暗下决心:要为党和人民作贡献。当时,国家号召青年“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伟大的地方去”,年仅17岁的李振华积极响应,报名到偏远贫穷的沂蒙老区支教,并主动要求去条件最艰苦的韩旺小学任教。

李振华在县城住了一天,第二天背着行李向110里外的韩旺村出发。没有公路,不通汽车,他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一天,才到达韩旺小学。尽管心里早有准备,但他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教室在一座破庙里,窗户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门也掉落了半扇,教室四壁透风漏气;地面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大的石头是课桌,小的石头是板凳……

听说学校里来了新老师,村里的孩子高兴坏了,他们已经有半年没上课了。第二天太阳刚爬上山顶,教室里就黑压压坐满了学生,还有很多村民站在教室窗户外……那一刻,李振华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开始了他的第一堂讲课。

刚来沂蒙山区支教时,李振华并没打算在这里待一辈子,心想在这里支教三五年就回去。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了。

村里有一位大娘,看李振华身上穿的衣服单薄,回家戴着老花镜,用纺纱车把棉花纺成线,再用木头织布机织成布,给他缝制了棉袄、棉裤,还做了长筒袜子。村民们得知他咬不动煎饼,宁肯他们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细饭细菜送给他吃。谁家的老母鸡下了蛋,原本是用来换火柴和盐的,却揣在怀里给他送来补身体……

乡亲们的淳朴感化了李振华,他再也迈不开回家的腿了,“我是来支教送文化的,我不能走啊!”他决定扎根在这里,用知识改变山区的贫穷面貌,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从那时起,他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他用篮球胆、旧报纸做地球仪,画上经线、纬线,讲地理时向学生展示,哪里是大西洋、太平洋,哪里是欧洲、亚洲;他用大皮球、小皮球、乒乓球制作三球仪,给学生们讲日食和月食……

学生们上大学了,儿子落榜了

李振华在教学中提出一个口号——“洒向学生全是爱,用爱温暖学生心”。他班上有二十多个学生,贫困生占了一大半。那时没有钢笔、圆珠笔,学生用石笔在石板上写字。五块石笔仅卖1分钱,仍有很多同学买不起,李振华就自掏腰包买了发给他们。他不但给学生买石笔,还给学生交学费和书费。看到有的学生中午没饭吃,他就把自己的饭给学生吃。

韩旺小学坐落在半山腰,有时学生突然生病,李振华背起学生就往山下跑,去给学生看病。山下河里发大水,他早早地等候在河边,把学生们一个个地背过河,放学后再一个个背到河对岸。每次背学生过河,他都汗流浃背。

1973年,李振华调到张家坡中学任教。高一学生赵平忠,因父亲生病家里困难,不得已辍学了。李振华前去赵家家访,他对赵平忠父母说:“穷人家的孩子不上学,将来很难有出息的。家里有困难是暂时的,不能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一个大雪天,赵平忠穿一双破旧单鞋上学,到学校后脚后跟都冻破了。“李老师见我没穿袜子,鞋子还挡不住脚后跟,就赶紧让我去他宿舍暖和暖和,第二天就买来一双胶鞋。穿着李老师给我买的胶鞋,我心里特别温暖感动。那时我就想,李老师是天下最好的老师。”

后来,赵平忠也当了老师,并成了家,有了两个女儿。因为家庭贫困,在沂源县实验中学上学的大女儿赵金霞也成了李振华资助的对象。“我那年16岁,李老师知道我家不宽裕,就送来2000元钱交学费。他每年过年都给我买新衣服,直到我从淄博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受李振华影响,赵金霞毕业后也选择当老师。

李振华把爱全给了他的学生们,却亏待了自己的父母和儿子。有一年,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一封“父病重,速归”的电报从南京飞来。望着眼前这些高考在即的农家子弟,李振华含泪安排正在上高三也面临高考的儿子回家照顾爷爷。“正因为是关键时刻才这么做,我是班主任,我走了会影响全班同学的高考冲刺,想来想去只有牺牲你了。”李振华对儿子说。

那一年,学生们接到的一份份大学录取通知书,让李振华的内心悲喜交集,“喜的是,同学们要上大学了;悲的是,儿子落榜了,父亲故去了。”

为了山区的孩子,甘愿付出一生

自参加工作以来,李振华就从每月工资中拿出四分之一捐给学校里的贫困学生,这一捐就是四十多年。

1997年,李振华退休了。领到退休金的第一个月,他尝试每月只留200元做生活费,但后来因为实在不够用才改为每月留500元,余下的钱都捐给了贫困学生。

由于一直在资助贫困学生,李振华并没能攒下多少钱。退休那年,李振华把仅有的1.5万元积蓄,加上国务院特殊津贴总共2万元,分别捐给了他曾经任教过的韩旺小学、张家坡中学、沂源县实验中学。当地政府用这笔钱设立了“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得到了相应的资助。

然而退休金毕竟有限,为资助更多的贫困学生,李振华选择外出打工。在淄博万杰朝阳学校,李振华担任初中部校长,8年挣了50万元,资助了二十三个贫困学生。“五个大学生每年5000元,五个高中生和中专生每年3000元,十三个初中生每年1100元。”

最困难的时候,手里实在没钱资助学生了,李振华就去街上捡垃圾卖钱。有一年冬天下着雪,地上很滑。在捡完垃圾返回时,李振华抱着纸壳摔倒后把脚崴了,脚踝肿得老粗……捡垃圾8年,李振华卖废品挣了1.6万元,一分不剩地全部用于资助困难学生。

截至目前,李振华68年来助学捐款累计145万元,直接资助了两千三百多名贫困学生,间接资助了近万名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圆了读书梦。让李振华欣慰的是,他资助过的学生长大成才后,都在积极地回报社会。

因为一心捐资助学,李振华日子过得清贫。一日三餐,他早晚煮挂面、吃萝卜条,中午吃南瓜、萝卜和馒头。他不抽烟、不喝酒,连茶叶都舍不得喝,平日只喝白开水。一件衣服能穿六七年,常常是缝了再补、补了再穿。一双布鞋穿两三年断了底,到大街上让修鞋匠修一修继续穿,他也因此被称为“布鞋校长”。

“为了沂蒙山区的孩子们,李老师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到来改变了很多学生的一生。”李振华的学生、66岁的赵平忠感慨道,“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李老师一直在默默地付出,68年来从来没有中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