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2021-12-14高昳甜
【摘 要】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合作学习的策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美术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152-02
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交流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识,以实现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1]。教师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完成合作小组的合理划分,帮助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取长补短,推动班级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应试教育思想、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仅停留于形式阶段,且过于片面化,并未将美术教学的意义、实质彰显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沿用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先是课堂导入活动,随后讲解书本中所提及的美术知识,最后检验学生学习成果[2]。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展现,无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会阻碍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且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目前,此种教学方式已在多个学科中广泛应用,均收获良好教学效果。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竞争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平等意识、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将其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以发散。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从而创作出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对学生的发展、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加强师生及生生合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还应重视平等、友爱的教学氛围的打造,在教学中,教师并非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而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及伙伴,教师也可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适当融入合作学习的过程中[3]。
如在教学“老师和同学”这节课时,这节课以人物记忆画为主要内容,学生无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收集外界资料,教师作为每天与学生接触的人,教师的形象即生动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对自己印象深刻的教师形象加以探讨,以此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探讨过程中,部分学生谈论教师的外貌特征,还有学生探讨衣着打扮,也有学生提及工作态度及对自己的关爱等。由于不同学生切入角度的不同,因此,通过小组探讨,学生可以对教师的形象形成全面的认知,同时了解到在观察过程中,除应重视观察对象的全貌外,还应掌握其特征。此外,教师還可以组员身份加入小组讨论中,并让学生展开评价,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缩短。小组探讨过程中,学生将教师视作组员,还可以邀请教师讲述自己心中的教师形象,学生在这样的合作互动中,可以有效激发学习主动性,能够获得更多地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学生将会以积极的心态展开人物描绘活动。
(二)协调合作探讨与合作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教学内容是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不仅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应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加以培养,推动学生自主创作能力及合作能力的提升[4]。
如在教学“感觉肌理”这节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组间竞赛的方式,找寻身边的肌理,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完成肌理的拓印,对肌理的不同展现形式加以探讨。在竞赛的激励下,学生不仅自己会积极参与找寻,同时也会帮助并提醒其他组员共同寻找,并兴奋地交流各自的收获,如网状、花边式及波纹形等。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除了可以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还可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小学合作学习可显著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向小组
成员分享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美术学习活动,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可为学生的交流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有时学生也会在合作活动中产生分歧,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收集的多种彩色拓片创作一幅图画。此时组内成员各抒己见,部分学生甚至独自粘贴,并未考虑其他组员的意见,也有部分学生的想法难以实施,使得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低年级学生并未对学习目标形成清晰的认知,整合能力薄弱,创作表现能力差异较大,这与每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高年级学生往往可以清晰、透彻地理解合作学习目标,且具备清晰的合作思路,在着手创作前,会主动沟通各自的意见,随后展开整合并筛选,意见达成一致后开始实施,合作过程中学生明确分工,互相帮助。要想使小学生有效合作,达成合作学习目标,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适当变通合作方式。
(三)合理评价学生合作学习成果
新课改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应重视自身引导作用、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外,还应合理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应用自己掌握的美术知识,并开展探索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动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小组的合作情况,可帮助学生了解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后续的合作过程中避免此类问题。同时,在小学美术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可增强学习自信心,更为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5]。
如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合作小组的方式完成手工、绘画及美术作品鉴赏等活动,借此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强化学生的群体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得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应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美术学习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小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6]。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索、创新,以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有待改进之处,并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科技风,2020(7).
[2]黄菊.浅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环球慈善,2019(8).
[3]付媛.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4).
[4]李小梅.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组织与开展[J].明日风尚,2019(11).
[5]顾伟杰.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20(2).
[6]杨冰冰.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
【作者简介】
高昳甜(1997~),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