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2021-12-14刘慧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美育小学美术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育在浸润美德方面的功能日益凸显。德育的融合渗透可以让美术教学更加生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好的美术学习体验。小学美术教师要把握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资源,以美育促进德育,让每个学生在美的课堂中、美的教育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120-02

道德品质关乎人一生的发展,是家庭幸福与事业发展的基石。在国家大力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背景下,德育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美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增强美育熏陶,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我国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也指出,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路,是德育的基础。美育在浸润美德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感和气质,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把握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资源,以美育促进德育。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是相当重要的,不但包含了道德教育也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多方面。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品质是相当重要的[1]。

德育不应局限于班会课、队会课,而是需要逐渐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而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丰富,趣味性十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德育渗透,能更好地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

小学美术教学不应单纯地教学生绘画和手工技能,还要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情操、精神品质进行引导和培养,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德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可以让美术教学更生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规范课堂,促进德育

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道德观念,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从低学段开始,小学美术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课堂规范与纪律要求。规范并不是对学生的个性的束缚,而是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小学美术教学的规范性和学生个性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如培养学生在课前做好课堂准备,学习工具准备齐全,摆放整齐;在课堂中遵守纪律,不随意下位借工具,耐心创作,珍惜绘画作品及工具,形成合作意识;在课后主动整理桌面,保持教室整洁,避免脏乱现象,能较好地整理、保存自己的作品等。良好的习惯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品德、素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德育

首先,教师可以在美术欣赏课中融入德育。在欣赏课中,学生会看到许多优秀的藝术作品,它们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教师不仅要从色彩、构图等技法方面引导学生,更要让学生深刻认识美术作品的内涵、寓意和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以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为例,在教学“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这课时,教师可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法定节日,引导学生认识劳动节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创造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后,能更好地欣赏画家笔下劳动者的动作、表情,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含义,进而创作出精美的、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教师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最美劳动者”绘画大赛,或举办作品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创作的成就感。

又如在教学“呼唤环保小招贴”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教学“环保小发明”时,在手工制作时融入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变废为宝,创作出有实用价值且美观的艺术作品;教学“年画”时,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学会欣赏民间艺术,学习民间手工艺人身上的工匠精神;教学“开平碉楼”时,带领学生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体会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结合校风,德美共育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每个学校都有独一无二的校风。笔者所在学校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老校,坚持“清明育人”(清源正本、明德修身)的办学思

想,秉承“清明有为”的校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

德,以“忠、孝、仁、义、礼、智、信、善、恕、温、良、谦、恭、让”十四德为校风。让学生结合校风展开德育插画创作,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创作水平,更可以升华学生情感,强化其价值认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渗透[3]。

在校风插画创作时,笔者引导学生寻找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思考人物动作动态、插画的绘制等,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展现了学生个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笔者把美术作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学生创作的校风主题插画应用在具有欣赏价值或实用价值的物品上,如钥匙扣、徽章、明信片等。学生在参与学校文化周边的制作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学校校风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了校园主人翁的意识,获得艺术创作的成就感。

(四)课外拓展,渗透德育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与课堂,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会搜集资源、运用资源、拓展资源、整合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地运用教材、整合资源,在拓展延伸中进行德育渗透。

剪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每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都要经过精心地绘制草图,细致地剪刻,耐心地裱贴,每一步都需要耐心、细心、恒心、专心、用心。将其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可以了解剪纸艺术,学会主动收拾桌面、整理工具,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走进社区送“福”字,送窗花,传递爱心,传承文化。学生在学习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过程中提高了思想与文化素质,学会了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将其引入课堂,学生不仅能感知传统文化、学习国画技法,还可以在感受国画作品独有的藝术魅力时,感受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品质和民族精神。笔者所在学校周边有许多优质资源,如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上围艺术村等,这些都是美术教育的活化课本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教师应尝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美术馆,让学生与艺术品、艺术家有更直接、深入的交流。如带领学生参观齐白石国画艺术展,让学生了解齐白石用勤奋和智慧创造了人类美术史上的奇迹,学习他的勤奋刻苦、善于观察、坚持不懈的精神。

蔡元培先生曾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美育促进德育,把德育渗透至小学美术教学中是小学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全面更新教学观念,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充分理解、挖掘教材,拓展、整合资源,将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拥有美好的心灵、知美的头脑、审美的情趣、向美的品位。

【参考文献】

[1]黄文.传统融入,美德浸润,促德性与美育共成长——小学茶艺课程素质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渗透[J].教育观察,2018(7).

[2]范欣.渗德育于无声处,促学生健康发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2013(5).

[3]洪岩.谈美育与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作者简介】

刘慧(1990~),女,汉族,湖北鄂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美育小学美术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美育教师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