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科普味 感悟语文味
2021-12-14张乔涛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选文是科普说明文,科普文的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普及科学理论。科普文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生动的文字为学生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趣味十足的科学故事,帮助学生拓展眼界,感受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本文以初中语文科普类课文的教学为切入点,积极探讨科普类课文的特色以及解读科普类文章的方法,以期能帮助广大学生进一步掌握科普文学习技巧,真正读懂科普文,感受科普文的韵味。
【关键词】初中语文;科普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079-02
对于科普类文章的教学,许多教师都会走进以下两个误区:第一,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科学发展历史,不注重语言训练,将语文课变成了科学课,这样便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第二,部分教师认为科普类文章教学主要就是讲解说明方法,不讲说明方法就无法与文本主题紧紧相扣,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如此一来,教师便忽视了科普文教学的本质,尽管落实了部分教学目标,但却令语文教学丧失了魅力,最终导致语文课堂索然无味。基于此,如何令科普类文章的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不断提高学生解读科普文的能力,以及如何使学生感悟科普文的韵味,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科普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科普文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站在教师角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理念相对陈旧,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僵化,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无法提高学生对科普文的探索热情。很多教师都认为科普说明文的讲解重点应放在“顺序”“方法”之上,一味地按照说明文的共性展开教学活动,从而忽略了不同课文的特点[1]。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围绕教材讲解内容,并没有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这些落后的教学方式致使科普文教学变得单调枯燥。第二,教师科学素养不高。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由于教育经历的制约,其科学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清楚解释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甚至有的教师不能回答出学生突然提出的科学问题。第三,许多语文教师对科普文教学的热情不高。在语文观摩课、语文公开课中,教学内容普遍以散文、小说及诗歌等文学作品为主。由于科普文章很难渲染情感,难以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导致学生很难理解文本内涵。第四,教学反思工作不充分。科普文的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很难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2]。
基于此,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是一项极为必要的活动,在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却认为一篇科普文章讲解结束,就意味着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也结束了,从而忽视了对科普文教学得与失的反思,不利于进一步总结科普文教学的经验[3]。
二、初中语文科普文教学对策
在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以便学生能充分理解文章内涵,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科学知识并理清文章思路。在笔者看来,教学科普类文章时,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重视阅读
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各个学段的教学都应关注默读、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前提,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度品味文章语言,还能进一步夯实其语文基本功底。相比其他文体的语言,科普文语言缺少文学性,感染力稍弱一些。但一篇科普文,即使内容描述得再客观、文字运用得再严谨,也会流露出作者的真实情感[3]。因此,在教学科普类文章时,教师应善于挖掘课文情感,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作者想要借助文字传达的情感。
(二)灵活写作
在教学科普文时,教师如果只是将重点放在文本知识上,难免会因乏味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如果能将写作教学巧妙地融于课堂,便能让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感受文章的内涵。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科普文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感受科普文的韵味,实现“写”与“说”在课堂中的完美结合,从而使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与兴致。“说”与“写”的结合,既能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還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令科普文教学效果有所提升[4]。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抄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优美段落抄写下来,边摘抄边做好批注,以此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性。第二,仿写。仿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写作的技巧,拓展学生知识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理解文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深入了解文章意蕴,感受科普文的精妙之处。第三,改写。学生在改写时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深入感受文本,为原本枯燥的科普文学习注入趣味。第四,补写。补写是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方法,在科普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补写文章中省略的部分。
(三)加强反思
在科普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反思,并将科普文的教学技巧、教学成果作为反思重点,将反思心得记录下来,为日后科普文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立足现有的教学重难点,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手段,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教学手段。
三、科普文教学案例分析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作者主要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重点阐述了我国石拱桥施工技艺的高超,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首先,本文着重说明了石拱桥的形态、结构及效能。其次,又通过特征说明、例证说明等方式,分别说明了赵州桥、卢沟桥的独特结构与艺术水准。之后,着重阐释了石拱桥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我国桥梁事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桥梁事业进行了展望。一般来说,在教师教学该文本时,大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第一,引导学生掌握解读技巧,扫除文本学习障碍,充分了解说明文要素,即说明对象、方法及顺序。围绕赵州桥,明确说明方法与说明语言。接着,着重对卢沟桥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并与赵州桥的内容进行对比,以此让学生透彻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结构特色。第二,教师在解读科普文写作技巧时,可以先从赵州桥部分的说明方式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卢沟桥部分的说明方法,最终对比分析,从而体会其精妙之处。如此一来,便会使枯燥、无味的科普文教学变得更生动。第三,围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采取归类分析法、误读比较法等展开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说明对象的印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简练、精准。
总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科普文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素材。科普文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还可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更多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基于此,广大语文教师若想让科普文教学更加具有趣味,就要认真钻研文本,丰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肖连珠.让科普文教学走出低谷[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3).
[2]王美凤,王彦才.推敲策略在科普文语言品鉴中的运用——以《中国石拱桥》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9(12).
[3]袁冬末.初中语文教材科普文选文的教学价值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
[4]李红芬.部编教材第一学段科普文教学策略探索[J].小学语文,2018(11).
【作者简介】
张乔涛(1993~),女,汉族,湖南株洲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