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回归树模型的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研究
2021-12-14刘映宏陈静文李显蓉
刘映宏,邓 波,陈 郎,陈静文,李显蓉
职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是指职业者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能力、个人兴趣和个人价值清晰的认识和确认[1]。本科实习护生正位于护理生涯特殊阶段的群体,面临着从护理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过渡,其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和认同感正处于不断变化和塑造的阶段,职业认同感低可能会导致本科实习护生消极工作、职业倦怠、出现离职倾向甚至中途退出护理队伍。可见,职业认同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科实习护生自身的职业心态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同时也影响着护理领域人力资源和人才的补充。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基于单因素分析[2]、相关性探讨[3-4]、中介效应分析[5-6]等方法开展了本科实习护生在不同的临床实践环境、经历、态度水平上的职业认同相关研究,但目前研究因素探讨较为单一,多个因素交互影响的探讨较少。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7-11]是根据影响因变量的各个因素,将人群按同质性分为两组,再在亚组人群中进行分析,最终将人群依据各因素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组合,能够相对确切地分析出具备某一结局特征的人群。因此,本研究基于分类回归树的方法分析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交互影响因素,为后续制定干预措施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2月—2020年5月选取四川省两所三级综合医院182名本科实习护生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实习本科护生;②自愿参与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拒绝参与本次调查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护理系护理管理教研室研制,由我国学者赵红等[12]翻译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评估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情况。该量表包括把握感(3个条目)、一致感(3个条目)、有意义感(3个条目)、自我效力感(3个条目)、自我决定感(3个条目)、组织影响感(3个条目)、病人影响感(3个条目)7个维度,共21个条目,中文版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4,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69~0.84,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2,各维度CVI值>0.80,量表各维度间Pearson相关系数位于0.160~0.676[4,12]。量表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进行计分(1~7分),最低为21分,最高为147分。
1.2.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由2名调查组长和10名调查员组成,调查开始前由组长对调查员进行统一规范培训。调查时各调查员征得相应科室护士长同意对本科实习护生开展一对一解释和调查。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182名本科实习护生,女149人,男33人;年龄(22.33±1.00)岁。
2.2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情况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总得分为(103.33±19.55)分,其中“一致感”得分最高,为(19.68±4.74)分,而“组织影响感”得分最低,为(8.64±2.43分)分。详见表1。
2.3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单因素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实习时间的职业认同得分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担任班委或学生干部、自主选择护理专业、目睹医务场所暴力、一对一带教、心理疏导教育、职业认同相关教育的职业认同得分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担任班委或学生干部、自主选择护理专业、心理疏导教育、职业认同相关教育的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情况(n=182)
表2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2.4 本科护生职业认同得分的分类回归树分析
2.4.1 标准化重要性 根据分类回归树分析可得到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得分的各影响因素的标准化重要性,其中“职业认同相关教育”对分类回归树分析最重要,依次是自主选择护理专业、心理疏导教育、担任班委或学生干部、性别、年龄。详见表3。
2.4.2 分类回归树终结点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得分的分类回归树分析中,共有5个变量(职业认同相关教育、自主选择护理专业、心理疏导教育、性别、担任班委或学生干部)进入模型,共生成11个节点和6个终节点,其中有职业认同相关教育者职业认同得分最高,为(110.08±15.03)分,而有心理疏导教育但无职业认同相关教育和非自主选择护理专业者职业认同得分最低,为(72.60±29.11)分。详见表4、图1。
表3 职业认同得分相关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表4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得分分类回归树分析各终节点
图1 本科护生职业认同分类回归树模型图
3 讨论
3.1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总得分为(103.33±19.55)分,高于理论中值,表明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情况良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李萍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根据各维度得分比较,“一致感”得分最高,为(19.68±4.74)分,“组织影响感”得分最低,为(8.64±2.43)分,与段应龙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一致感”得分高,说明本科实习护生能够看到护理工作带来的现实意义并认为自己是适合从事护理工作的。组织影响感主要反映本科护生在所属科室事务中的参与感,注重个人意见和行为在科室中引起的反应或科室事务对自身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本科实习护生“组织影响感”得分低,一方面因为他们进入临床实习更多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习操作技术上,对科室建设和发展还没有成熟的认知和建议,导致组织影响感较弱;另一方面因为临床实习实行轮转制度,在同一科室轮转时间较短,因此不关心科室事务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提示相关医疗机构管理者或科室人员可通过小组会谈、建言献策等方式提升实习生对科室事务的参与程度,参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科室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讨论,适当听取实习生意见和建议,增强其组织影响感。条目“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得分最高,为(5.59±1.14)分,条目“在所属部门发生的事情中,我施加的影响大”得分最低,为(4.25±1.32)分,与赵红等[12]对护士群体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本科实习护生承认护理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但目前在护理队伍中的参与度还不够强。
3.2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受到不同特征因素的影响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担任班委或学生干部、自主选择护理专业、心理疏导教育、职业认同相关教育是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徐敏等[15]认为,“担任班委或学生干部”以及“自主选择护理专业”对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有影响,担任班级或者学生会职务、自主选择护理专业者职业认同得分较高。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担任班委或干部,不但能够锻炼其自身工作能力,同时在心理素质、沟通交流方面有所提升,使其能够更快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与病人、家属以及周围同事相处融洽,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工作积极性;同时,主动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首先从心理上对护理职业的接受程度高于被动或者被迫选择该专业的同学,在工作中,护理职业情怀更重,工作动力更充足,面对问题善于思考,勇于解决,对未来职业规划更加合理,因此其职业认同水平相对较高[16]。
3.3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分类回归树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职业认同相关教育”对分类回归树分析表现出较强的重要性,其在分类回归树分析中“有职业认同相关教育者”得分最高,为(110.08±15.03)分,而“无职业认同相关教育、非自主选择护理专业、有心理疏导教育”者得分低,为(72.60±29.11)分,表明职业认同相关教育以及自主选择护理专业对本科实习护生的影响较大。徐敏等[17]研究指出,基于科学的理论构架,开展有效的职业认同知识教育或认知干预有利于提升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而职业认同感水平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护生的照护能力。提示,医院管理者或者护理教育者可定期、分阶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科学有效的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教育,正确引导本科实习护生转变职业认知、转换职业视角。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无职业认同相关教育、非自主选择护理专业、无心理疏导教育情况下,男性职业认同得分高于女性。护理专业受到传统起源的影响,很长一段发展历程中主要以女性为主,近年来男性从事护理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指出,男性职业认同感相对较高[18-19],可能的原因是:男性的身体素质在护理工作中占据相对优势,且心理学角度认为大多数情况下男性相对于女性逻辑思维强、应急能力强、遇事冷静沉着、处事果断,能够胜任护理工作强度和处理紧急事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工作投入度和积极性较高,职业认同感较强[20]。而女性是护理专业的主要群体,性别占比较大,竞争压力相对较大,同时护理工作负荷较重、强度较大,各方压力导致其职业认同感相对较低。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校期间积极鼓励本科护生参与学生团体活动和班委干部竞选,在学生工作中锻炼自身工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护理本科教育以及医院管理都应该重视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知识教育、认知干预和心理舒缓辅导,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的实习护生采取不同的职业认同教育内容和形式,积极促进男护生与女护生的工作交流合作,实现工作思维和职业情感的碰撞,提升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知,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