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母婴皮肤接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1-12-14杨丽媛邓永芳殷彩欣

全科护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母婴早产儿检索

杨丽媛,邓永芳,春 晓,殷彩欣

母婴皮肤接触(skin-to-skin contact,SSC)是指将新生儿赤裸或只穿着尿布或帽子,俯卧放在母亲裸露的胸前的状态,也称为袋鼠式护理[1-2]。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所有产妇在经阴道分娩后立即进行母婴皮肤接触,且同样推荐在对剖宫产术后意识状态清醒的产妇中使用[3-4]。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爱婴医院复核标准(2014版)中要求,新生儿在生后1 h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的比例需达到90%以上[5]。有研究表示,母婴皮肤接触在维持新生儿的体温和血糖水平、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结合及促进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有帮助[6-9]。所以,为了探讨母婴皮肤接触的研究现状,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母婴皮肤接触的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本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方法 检索2021年3月25日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关于皮肤接触的相关文献。采用标题检索的方式,检索方式为:TI=(“skin-to-skin contact” OR “kangaroo care” OR “maternal-infant contact” OR “mother-infant contact”)NOT TI=father。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

排除标准:重复发表的文章;无法获取全文及需要电话或纸质索取的文章;会议摘要、新闻、书评、更正通知、综述、学位论文以及非公开发表文章等类型文献。

1.2 资料提取 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提供的引文报告功能和分析检索结果功能进行数据分析,应用Vosviewer软件进行高频关键词提取,分析发表年代、作者单位、出版来源、基金资助、文献类型、被引用情况等信息,导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母婴皮肤接触研究文献289篇,按照排除标准剔除不相关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91篇。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2.1 发表时间统计 检索到最早的母婴皮肤接触研究文献发表于2006年。此后,2007年—2013年发文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2014年—2020年为快速增长期,7年年平均发表量为18篇,总文献数占比64.9%,其中2018年发文量最多,共24篇,占总文献数的12.57%。详见图1。从发表时间分布来看,母婴皮肤接触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

图1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2.2.2 发表的国家和机构分布统计 纳入的191篇文献中,发表文献数量≥10篇的国家依次为美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和土耳其,其中美国发表文献数量最多(55篇,占28.8%),其次是瑞典(22篇,占11.52%)。中国的发文数量为5篇,占总文献数的2.62%。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共18篇,占9.42%。其次是瑞典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共发表13篇,占6.81%。发文数量超过5篇的机构有7家,其中4家来自瑞典。由此可见,美国、瑞典在皮肤接触方面的研究较其他国家更为活跃。详见表1、表2。

表1 发表文献≥10篇的国家(n=191)

表2 发表文献>5篇的机构(n=191)

2.2.3 作者分布 191篇文献中共837名作者发表与母婴皮肤接触相关的文献。发表文献最多的是Ludington-Hoe Susan M(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和Cong Xiaomei(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School of Nursing),均发表8篇。根据本次检索结果,前29名作者撰写了全部学科论文的53%,已超过全部学科论文的50%,符合普赖斯定律,即科学家总人数开平方所得到的人数撰写了全部学科论文的50%[10],也表示关于母婴皮肤接触相关的研究可能已基本形成了核心作者群[11]。

2.2.4 论文发表期刊分布 191篇文献分别刊载于92种期刊,载文量超过5篇的共有6种,其中ActaPaediatrica发表论文数最多,共20篇,其次是EarlyHumanDevelopment和Midwifery。刊载1~2篇的期刊共71种,3~5篇的期刊共15种。刊载文献数量>5篇的期刊见表3。

表3 刊载文献数量>5篇的期刊(n=191)

2.2.5 引用率较高的文献 191篇文献中被引用次数最高为207次,是发表在BiologicalPsychiatry的“Maternal-preterm skin-to-skin contact enhances child physiologic organization and cognitive control across the first 10 years of life”一文[12]。有10篇文献的总引用次数为75~207次,其中3篇为关于母婴皮肤接触对早产儿生理、认知等功能的影响[12-14],4篇关于母婴皮肤接触与母乳喂养率关系的研究[15-18],2篇关于母婴皮肤接触对早产儿疼痛影响的研究[19-20],1篇关于母婴皮肤接触与母亲心理反应的研究[21]。文献被引次数统计见表4。

表4 191篇文献被引用频次统计

2.2.6 关键词分布 通过191篇文献进行关键词频次分析,在对关键词的梳理,合并相同意义关键词,删除无意义关键词的基础上,得出母婴皮肤接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新生儿、早产儿、母乳喂养、疼痛管理、剖宫产及母婴互动等,关键词频率分布见表5,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高频关键词主要以“skin-to-skin contact”相关的主题词为主,类似关键词合计共出现127次。

表5 发表文献数>20篇的研究关键词

图2 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3 讨论

从总体趋势看,关于母婴皮肤接触的临床研究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14年以后研究数量快速增长,提示母婴皮肤接触的研究正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未来发表数量可能还会有所上升。从发表作者分布看,母婴皮肤接触研究领域可能已初步形成核心作者群,但也可能与该研究领域正处于“热点期”有关。从发表期刊分布来看,超过5篇以上文献数量的期刊有限,其余发表期刊较分散。目前美国、瑞典的发文机构在此领域贡献最大,中国相对薄弱,值得进一步加强探讨研究,加强合作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被引用频次分析其影响力,高影响力论文少,被引用次数≥100次以上仅2篇。大多数文献被引用次数较低或不被引用,被引用次数达10次以上的文献仅占总论文数的51.36%。

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①母亲与足月儿、早产儿、极早产儿皮肤接触的行为研究;②母婴皮肤接触对母儿的影响,如纯母乳喂养率、对母亲疼痛的影响、对新生儿或早产儿体温、行为、生长发育等的影响;③剖宫产术后皮肤接触的研究;④母婴之间的互动行为研究,包括母亲与健康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极早产儿之间的研究。

文献计量学是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某专业领域的科研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反映该专业领域研究的薄弱之处,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10]。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不同研究中母婴皮肤接触的时机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有些文献并没有清晰描述操作方法和持续时间,未来研究可加强此方面的定义;第二,本领域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可以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开展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加深拓展研究方向;第三,要加强机构间的合作,将研究结果发表在高水平期刊,提高文献影响力。

4 小结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量虽不多,但也意味着未来母婴皮肤接触仍会是研究热点,但国内相关研究仍相对薄弱。国内研究者应加强合作,加大力度和投入,发展基础研究,扩展研究方向,加大研究深度,发表高质量文章。

猜你喜欢

母婴早产儿检索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东方幸福 国际母婴月子会所 高端顾客的专享服务平台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母婴网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