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1-12-14田永宾
□田永宾,王 蒙
(1.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2;2.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9)
1 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的机遇
1.1 农村物流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农村物流建设作为公共事业,能够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消费的便利性,促进了农民增收,尤其是为农特产品走出农村、走进消费市场提供了可能性[1]。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强调“加快快递进农村”,为农村消费市场提供了机遇,为农村农产品进城提供了平台。
1.2 农产品商品化
“十四五”时期是农村物流建设发展的关键期,研究显示,2020 年农产品电商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拼多多2020 年的农产品交易总额超过2 700 亿元人民币,涨幅超过100%。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了平台,提升了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产品链条包括前期种植、中间流通、后期销售,而商品流通离不开物流,创新农产品上行运营模式需要结合农村特点,各物流企业因地制宜,可见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1.3 农村物流需要专业化运营
农村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冷链产品、手工艺品、土特产、粮食谷物、食品、茶叶、花卉、水果等商品,对物流设备、设施、服务水平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冷链农产品具有易腐烂、价值相对较低、分散生产、标准化难度大等特殊性,更需要流通渠道的多样性、专业化运营。农产品的专业化包装、冷藏、真空处理、加工等大部分处在“最初一公里”阶段,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在“最初一公里”阶段进行集中作业处理是最合适的,尤其是生产规模较小的产品。抓住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的机遇,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就业,是目前物流下沉市场的重要阵地。
2 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的挑战
2.1 农村物流缺乏稳定的运营主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逐渐完善,而偏远农村的物流运营环境差,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发展滞后。从市场主体来看,农村物流的主体是快递公司,由于其市场敏感性较强,导致服务意愿不稳定,服务农村的大型运输公司、专业化的仓储公司更少[2]。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上行主要由收购方对外运输,而收购方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缺少主导性。
2.2 农村物流运营环境差
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存在硬件条件薄弱、地域面积广阔、人员不集中等问题,导致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由于规模小、快递收件路程远、快件分散、信息分散等原因,导致物流成本高和物流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产品上行”进程。一方面,物流网点在农村的网点少,大部分企业不提供上门派送包裹的服务,需要农民到乡镇物流网点办理,部分农产品价值低,农民收益低,抑制了农村地区物流上行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具有小户分散经营等特点,部分农产品季节性强,不能形成产业聚集效益,从而缺少对物流专业化、规模化运营的引导,不能拓展农村上行物流市场[3]。
2.3 农村物流数字化程度低,需求侧数据有待挖掘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就是价值,农村物流的信息流没有充分发挥商业价值,物流需求方和服务供应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虽然农村网购、网销和农村电商飞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品下行”物流发展迅速,但是农村物流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需求依然没有得到满足,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中,农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低、数据没有高效传输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农民生产、人口分布、农产品时节、农村手工艺品、农村企业等信息及时传输给农民,解决需求侧数据价值问题成为推动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发展的重中之重。抖音、拼多多等平台虽然为农产品提供了销售平台,但是物流体系不配套导致成本较高,冷链产品物流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信誉度,致使农民获得的利润低。
3 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发展的对策
3.1 培养农村物流企业主体,激励各参与方协同发展
提高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的运营效率,关键在于物流快递等服务类企业。一是通过政府引导、财政补贴等手段激励快递公司、物流公司、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农贸市场等主动投身于农村“最初一公里”服务中,形成市场机制,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让主体企业创新服务模式,结合农村地区产业特点挖掘农产品上行物流市场的潜力[4]。二是加强行业间协同合作,盘活农村地区物流资源,比如将农村村委会闲置房、公交站点、客运站点等作为物流中转点;融合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服务,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贯通交通运输企业与物流企业,推动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开展邮快合作、快快合作和驻村设点,在确保安全和符合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实现客货两运,即提高车辆利用率,增加收入。三是根据农产品销售规律,开通专线运输、定制运输、驻点收购等业务,确保农产品上行顺畅。
3.2 科技赋能加强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信息化平台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拼多多、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打造农产品上行平台,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调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因农村特性导致的农业产能分散与农产品消费端需求通过“云端”连接在一起,打通信息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3]。二是发挥农民需求侧数据、信息的商业价值,通过信息化平台满足农民农产品上行的需求,提高农村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让产品信息能够在市场上以合理的价格展示出来,缩短原产地“最初一公里”与消费端“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加速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重构;信息化平台不但要对接主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等,扩大农产品上行销路,还要提供包裹邮寄、大件运输、仓储、上门、流通加工等服务,让消费者按需选择。
3.3 增加农村产业聚集效益,增加农村物流上行需求量
加强农村产业规划,形成农产品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实现产业聚集效益,增加物流需求量,以确保农村“最初一公里”物流需求的稳定性。以“规模效应”壮大农村物流经营主体,以需求推动物流产业发展,提高“最初一公里”的市场活跃度。
产业振兴是农村发展的根本,需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逐步形成特色农产品区域产地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从而促进农村物流上行。以冷链物流、产地直供、生鲜电商等构建农产品产销新模式,打造便捷高效的农业产业供应链,发挥农村合作社、产销协会的作用,健全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拉动当地物流上行需求,同时为农民增收致富打开通道,让更多农村劳动力有事做、有钱拿。
3.4 加强财政支持,培育农村物流市场
通过财政政策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推动资金、技术、资源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一是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根据产业特色及物流需求量,逐步加大网点、中转冷链仓储、田间地头仓储、分拣中心、流通加工节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减轻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压力。二是强化物流人才支撑。研究显示,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农产品营销等专业人才不足,需加快研究农村人才回流机制,农村物流职业培养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产业人才结构,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参加实践,引导广大毕业生积极投身农村物流行业。三是尽快建立农村物流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和相关行业标准,比如农产品检测、商标注册、定价机制、作业标准规范、农民维权、行业协作规范等,打通农产品物流“最初一公里”。
4 结束语
农村物流发展与乡村振兴密不可分,农村物流“最初一公里”是关系农产品上行、农民增收、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村物流一定要与农村产业同步发展,做好农产品上行物流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