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 范式的贵州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12-14王智菲
□杨 旭,王智菲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农业是立国之本,作为关乎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的第一产业,也要进一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贵州省有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要推进贵州省快速经济增长和后发赶超,应该顺应国家方针政策导向,解决阻碍贵州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守住生态和发展底线,走特色、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 SCP 范式简介及贵州省发展农业的积极优势
SCP 范式是新古典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主体代表,该理论最早由克拉克、梅森等学者创立,探讨如何激发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实现规模经济,推动企业发展。该理论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3 个方面作为研究起点,对研究主体进行框架分析。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拥有西部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风景宜人,森林覆盖率达57%,自然条件优厚。在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贵州省独特自然地理条件支撑下,贵州省近10 年农村经济发展较好,农业与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贵州省针对不同县区独特地质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发展茶叶、食用菌、竹等12 个适合贵州省农业特色的优势产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得到长足进步。
3 贵州省农业的SCP 范式实证分析
3.1 农业市场结构
SCP 理论通常利用市场集中度来展示市场结构。实证分析中,可以利用国家统计局的农业从业人员和农业规模用地指标,反映贵州省农业市场的集中度、规模经济性等。
首先,贵州省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数为6.6 万人,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平均从业人员8.9 人,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总人数有1 153.15 万人,平均每家农户拥有2.3 个劳动力。就农业从业人员分布上,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集中在农户。贵州省农业产业从业结构为原子型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构[2]。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贵州省农户数量减少151 万户,生产经营单位增加近5 万户,农业生产从个体农户转向生产单位和合作社生产。就贵州省整体从业人员而言,不管是生产经营单位还是农户,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更多劳动力转向服务业、制造业或自主经营工商户。
其次,农业规模用地结构。贵州省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土地资源开垦指数高达26.45%,远高于全国的13.55%和西部地区的10.13%。贵州省石漠化面积逐渐加大,占已知面积的18.3%;坡耕地占地较大(10°~25°占50%,25°以上占30%),耕种难度较大,不适于规模化生产。依据国家耕地面积计算法,去掉不适用耕地后,贵州省人均耕地仅有0.06 hm2,农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虽然贵州省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已经对分散用地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有效分配,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创造力。
3.2 农业市场行为
农业市场行为是经营主体为实现利润最高作出的决策和行动,主要包括价格行为和生产经营行为。特定市场结构决定了贵州省独特的市场行为,市场行为也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
首先,价格行为。由市场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为原子型完全竞争市场,单体农民不参与价格制定,农民是农业市场的价格接受者。虽然农民通过合作社等形式产生联盟,但农户组织结构分散、生产力分散,加之合作社管理体系欠佳、组织化水平有待提高,各联盟和合作社之间存在市场竞争关系,不利于政府价格规划机制对当地特色农产品作出价格协调。此外,由于农村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等原因,部分农村农业市场存在收购压价、价格欺诈、跟风追涨等不正当价格行为[3],损害了消费者和农户利益。
其次,生产经营行为。2019 年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23 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 178 家、省级龙头产业628 家。近年来,贵州省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保障,以农户为基础,各方建立利益共同体联盟。贵州省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和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利用当地特色产品优势,逐步建立产业群,增强市场竞争力,带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逐步构建特色农产品代表,形成一产带多产的发展局面[4]。贵州省农业种类繁多,对知名品牌的打造稍显不足,对于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缺少支撑。贵州省农业科技人才及管理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仅占23%,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3.3 农业产业绩效
市场绩效是特定市场结构影响市场行为所形成的最终经济效益。市场绩效能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于农业产值与农业经济效益、农民收入与农业科技等。
首先,农业产值与农业经济效益。贵州省农业产值从2013 年的1 029 亿元增加到2019 年的2 280 亿元,同期全国农业产值由2013 年的48 943.94 亿元增长到66 066.45 亿元,贵州省农业发展速度远高于全国。依据统计年鉴数据,贵州省农业产值明显低于工业与服务业,农业产值占贵州省GDP 仅为13.6%。贵州省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利润率和生产效益低于社会产业平均水平,农业贡献率低,且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总体产量有所下降,主要谷物产量下降较多,农业产业集中于特色农产品,蔬菜类农产品增长较为明显。
其次,农民收入与农业科技。农民收入能反映农村家庭的收入增长态势。据贵州省统计数据,2013 年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 667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434 元,而2019 年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 404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 756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大于城镇居民,充分说明农业发展态势良好。2019 年贵州省科技贡献率为49.4%,低于59.5%的全国水平。贵州省需要积极向发达地区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4 贵州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基于SCP 范式分析,贵州省农业市场结构表现为原子型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构,市场集中度较低,农产品种类丰富,具有一定数量的合作社和联盟;由于小型合作社和企业的竞争力较低,农业产值增加但利润率和贡献率较低,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可根据产业政策,调控市场结构,影响农业市场行为,促进贵州省农业市场绩效增长,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4.1 持续发展特色产业
贵州省具有独特的多种民族特色、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贵州省应持续推进和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业产能增加,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特色化,提升附加产值。同时,应加快推进机械化,实现特色农业规模化。
4.2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贵州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追求生产效率的高质量,更要追求提升农产品质量,以及更高端、更完善、更适应当地区域的农业结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地区地质地貌,采用不同的小型农业机械化设备,能够节约农民劳动时间,降低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当地农业集中经营和发展。
4.3 农产品现代化营销
贵州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抓生产以及品质,还要提升现代化营销手段,有效衔接产销链,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打开农产品国际销路。
4.4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贵州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大农业科研力度,研发新型种植技术和新品种,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利润率提升。要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明确各级职责,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明确分工,促进农业科技研发。要建立科技交流平台,对新技术进行普及推广。加强对发达地区农业科技的学习,总结成效,促进本地农业科技成长。要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民,进一步带动小农户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