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懂农爱农现状探析

2021-12-14孙丽君石丹妮

山西农经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兴农农业院校农民

□孙丽君,石丹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农业院校应当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使命,为乡村振兴培养懂农爱农人才[2]。

1 懂农爱农人才的内涵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类型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展开的关键因素。懂农爱农人才内涵寓于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丰富含义之中。

懂农业,是指具备农业专业的科学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一是有能力将所学知识在田间地头、乡村基层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发展注入科学指导的力量,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二是懂得涉农管理,能科学组织协调农业生产,使农村各项要素协调运行。懂得涉农市场营销、农地管理使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生态资源保管理护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等,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三是懂得并能够解读农业政策,用政策引领乡村发展,有能力向农民宣传国家的农业政策,坚定农民增产增收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四是懂得农村落后的历史背景,了解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未来规划,了解外国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乡村发展策略,能够按照科学规律展望农村发展前景。五是懂农民。信任农民,具有农业和农村管理的实践经验,理解农民的切实需要和事农的艰难,体察农民的乡土情怀,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村实际,有能力因地制宜搞好农业和农村事业,懂得用实干和尊重得到农民的认同和支持。

爱农村,是指将个人的使命融入兴农强农的事业。一是愿意到农村去,能踏实身处农村,做对农村发展有益的事业,不惧条件艰苦。二是在思想上有扎根农村的信念。对农村事业有热情、有追求,勇于直面农村的各种问题,自觉战胜各种困难并解决种种矛盾,为农村文明、生态、富裕而奉献力量。三是身体力行投入到农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中去,在奋斗中将自身价值同乡村发展融为一体,践行爱农强国的使命。

爱农民,是指将农民生活得更好作为自己奋斗的意义所在。一是在空间上愿意贴近农民,愿意和农民同处,共同生产劳动,共同经营建设。二是心理上认同农民。懂得感恩农民的质朴和勤劳,辩证、历史地看待农民群体在科技文化、道德习俗、健康卫生等问题上存在的短板,用宽阔的胸怀关注他们的长处。三是态度上尊重农民。爱农民绝不是远远坐在明堂广厦,对农民打击诋毁、指手画脚,而是俯下身躯,学习农民的经验,倾听农民的事情,解决农民的疑惑,读懂农民的喜乐,认同农民的文化。用求真务实的态度贡献力量,帮助农民掌握技术知识、提高道德修养、摒除陈规陋习、重塑文明乡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像对待亲人一样帮助农民构建美好生活。

新时代,乡村发展开始走上新的征程。乡村能否振兴,智力支撑是否有力是关键。农业院校应当挑起培养懂农爱农人才的重担,明确办学的核心任务和历史使命,研究现状,发现问题,探索培养懂农爱农人才的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支撑。

2 农业院校大学生懂农爱农现状

2.1 对乡村振兴战略认识模糊

农业院校大学生大部分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任务了解不透彻,这对他们树立懂农爱农意识造成不良影响。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时间实践探索,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逐步深化认识,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策略。农业类高校办学的本质是培养有农业科学素养、有振兴农村坚定信念的涉农专业大学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人才力量。然而,当前农业院校大学生大多并不关注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规划,怠于透彻了解、学习党和政府的农业农村政策,只能概念性解释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背景、意义、步骤缺乏准确而详细的解读。

2.2 对“三农”问题认识不清

农业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仅限于浅显了解和碎片记忆的程度,对于具体的涵义和背景没有清晰的认知。

一是对农业问题的了解粗略浅显。对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粮食基本自给形势、粮食供需状况,多数大学生有大概认识,但是停留在比较浅显和零散的状态,缺乏严密性和逻辑性。对农业政策问题,缺少历史性和全局性的了解。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人才在国家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而轻视自己所学的农业类专业。

二是对农村问题具体内容、历史沿革和未来展望的认识不够。农村问题主要突显于土地和治理方面,其中治理包括社会治理和民主政治运行。例如农村土地究竟如何有效率地合理流转、处置、使用并与人口等因素的变化相适应,如何解决农村的宅基地空置、使用和权属分离问题,土地权属的历史与未来规划问题,农民民主权利有效落实的机制探索,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运作形式的变化和改革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对农村土地、基层政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系统、准确理解农村土地政策问题和农村政权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对于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他们对涉农政策合理性存疑,对农村通过良好的政策将获得卓越发展持不信任态度。

三是农民问题。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农民群体在学历水平、农业技能、科学素养、思想道德素质、法治意识和健康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历史由来、社会原因、解决对策等掌握十分有限。对于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的创新发展观念、发展集体经济、惠农政策、粮食补贴、生猪补贴、农村社会保障等政策,大学生了解十分有限。

2.3 对专业价值认同度低,学农意志不坚定

科技、人才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两大关键推动力量,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坚定支撑。农业院校是培养懂农爱农人才的基地。农业院校大学生是乡村后备力量,必须有坚定的学农爱农情怀,对专业热爱、自信、认同,将自己肩负的使命同农业农村发展相融合。现实中,农业专业院校大学生轻视所学的农业类专业,有机会一定会转换非农专业的学生不在少数,学农却不情愿对外说专业和将学农业类专业作为无奈的选择被动接受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2.4 对职业价值观理解偏差,涉农就业意愿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需要大量懂农业科学技术、有农业职业理想、有兴农强农报负的人才。农业院校承载着为农业农村培养相关人才的重要使命。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个人理想只有融入社会理想才有开花结果的土壤。农业院校大学生需要有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职业价值观。相当一部分农业院校大学生对农业政策缺乏学习了解,对农村产业、生态、乡风、生活、治理等方面缺乏合理预期,在涉农职业评价方面存在轻视、贬低的倾向。这部分学生在人生观的认知上,过于重视个体利益和特点,而忽视个人价值体现于为社会贡献的历程中,没有结合国家对“三农”的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前景以及大学生的使命,对农业类职业的评价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

2.5 对懂农爱农信念质疑动摇,兴农报国意识薄弱

在乡村振兴战略施行中,不可缺少优秀农业人才。农业院校应坚持在“一懂两爱”理念的指引下,创新高等农业教育,改革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引导大学生知农业科学、懂农业技术、立兴农强农之志、树立懂农爱农的坚定信念[3]。目前,农业院校实际培养出的人才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农业院校大学生对农业科学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学农却不懂农。甘于投身于基层热土、热爱农业农村的高素质人才数量不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农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效果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3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需要一支有坚定兴农强农信念的工作队伍,农业院校对此责任重大。农业院校应以培养懂农爱农人才为目标导向,发挥培育主体的作用,履行新时代农业院校办学的目标责任。当前,农业院校大学生在懂农爱农方面存在一些消极的问题。应厘清农业院校大学生在懂农爱农方面的现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对农业类大学生明确兴农报国、爱农强国的理想信念进行有效引导,帮助他们成为新型懂农爱农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中贡献专业知识和自身力量。

猜你喜欢

兴农农业院校农民
耕牛和农民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躬耕麦田 为农兴农——山西农业大学小麦栽培团队的科研故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农民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