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12-14曹龙凤
□曹龙凤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乡村社会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的驱动下,乡村治理现代化逐渐被国家所重视[1]。2020 年5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乡村治理”的工作重点。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乡村治理面临着现代化、精细化、法制化等多方面的困境,优化乡村治理秩序、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1 经济层面完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1.1 打造多样的合作经济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城市化是并行的。大型机械运用于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许多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空闲的情况。沿海地区凭借天然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断层[2]。在这种情况下,注重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改善了农村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的农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经济的发展规模,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竞争力。
农民在政府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优势,采取自愿参与的原则,明确自身成本投入与所得的比例,发展多样化的合作经济,不仅能够灵活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还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体现集体经济的优势。多样的合作经济模式能够很好地适应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经济层面解决发展矛盾。
1.2 利用直播平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直播卖货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特色现象,依托现代化信息平台与物流的发展,成为目前炙手可热的商品营销模式。由于交通、气候、传统销售模式的影响,很多特色农产品无法被外界所知,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阻碍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兴起,直播途径更加多样。运用轻松幽默的形式介绍乡村特色产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农产品销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在运用直播平台带动乡村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主播的专业水平、农产品供应管理现代化及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产业发展。根据农村特色产业选择销售群体,提高农产品与消费者的匹配度,关注农产品产业链整合,从货源提供、直播销售、物流运输到清理库存等诸多环节,都需要符合法律规范并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从而提高农产品销售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3]。
2 制度层面完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2.1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能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乡村治理问题不容小觑。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乡村治理体系已经不适合新时期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求,出现“行政化”的趋势,加之农民乡村治理意识淡薄,出现了村干部贪污腐败、治理效能低下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胆突破机制体制创新,充分调动乡村治理主体活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五位一体”,要让各项制度都切实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各方应统筹规划、协同管理,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真正落实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之成为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4]。
2.2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治理效率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乡村治理机制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基于目前的乡村治理格局,基层政府部门在与民众交流沟通过程中呈现的信息种类繁多且倾向于单向传输,而且部分地区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大大降低了乡村治理效率与信息共享程度,大大延长了应对乡村治理各项事务的时间。因此,要加强农村现代基础信息设施建设,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政府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加强与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减轻农民建设基础信息设施的投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进新型现代化信息技术人才,建立多层次、分种类的人才队伍。通过公开招聘,引进新型技术人才,为其提供个人能力发展、服务国家的良好平台。同时,联合新型信息技术人才、专业学校定期开展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建设应用型人才队伍。
2.3 完善村民民主议会与监督制度
在新时期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面临诸多问题。部分基层领导仍旧坚持传统的治理方式,工作方式过于简单、落后,伤害了部分村民参加乡村治理的热情,打击了部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导致村民会议成为“走过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各方面协调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治理社会事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解决村民关心的相关事宜。完善村民民主会议制度,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在参与中表达自身的愿望与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切实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事务[5]。村民会议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监督机制,畅通民主监督渠道,落实监督问责机制。对于日常财务、重大项目经费管理实施长效公开机制,让村民参与到治理的全过程,调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3 思想层面完善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3.1 强调家风道德建设
“家风建设”作为近些年兴起的概念,能够长期、稳定、潜移默化地感染家庭成员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对于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起到非制度性的价值文化引领与风俗习惯养成的作用。政府作为主要推行者,依托家风建设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循环的非制度体系。结合当地乡村历史传统文化开展“最美家风”评选、家风文化墙、善行宣传榜等活动,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开展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讲座等,将家风建设融入乡村现代化建设中,提高村民的道德水平。在运用家风建设促进乡村治理体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将家风文化与党组织特有的政治吸引力有机结合起来,将家风建设纳入正式的规范保护之中[6-7]。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充分挖掘当地特色的本土资源,增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文化认同。
3.2 不断丰富乡村娱乐生活
随着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技术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农民的精神追求日益提高。积极健康的乡村娱乐活动,有助于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目前乡村娱乐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缺少对农村娱乐活动的正确引导,导致部分落后的乡村娱乐文化盛行,不利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必须由政府牵头,协调村民与社会组织加大对农村基础娱乐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修建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提高公共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结合当地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定期举行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乡村娱乐活动,改变村民精神生活封闭的状态,引导村民主动参加具有正能量的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活动中,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8]。
3.3 开展乡村村民教育
由于历史因素,很多村民没有或者很少接受系统的现代化教育。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世界时,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因此,应大力发展村民教育,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辨别落后思想的能力[9]。基层政府、当地学校、社会组织应协调合作,定期开展村民教育,系统性地教授村民相关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养,在村民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开展村民教育,必须解决好资源配置问题。由政府协调学校与当地社会团体,提高对村民教育的投入,避免资源浪费。开展村民教育不仅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村民个人全面发展和激发乡村治理主体活力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村民的生命质量以及实现物质、精神“两手抓”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