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
——以对非洲国家为例
2021-12-14王立国乔丽敏薛东慧
韩 雪,王立国,王 凤,乔丽敏,李 林,薛东慧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吉林 132101;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 132101 )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非教育与合作交流成为了一种新的南南合作方式。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非在政治、经济、贸易方面不断深入交流,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快速发展,我国从教育角度对非洲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与合作。建立孔子学院,派遣对外汉语教师,加大奖学金力度,鼓励和吸引非洲留学生来华学习。这些“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策略,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我国留学生总人数的54.1%。非洲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的新课题[1]。
1 “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学术界关注度较高。以对非洲国家为例,截止2021年6月,以“非洲留学生”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上可检索到论文231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非洲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研究,如陈秀琼、龚晓芳《来华非洲留学生跨文化学生适应调查与分析》,苗坤《在华非洲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等从跨文化角度对非洲来华留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二是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探讨具体的汉语教学方式方法,如连涵芬《非洲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难点与教学对策》,衣玉敏、张方茜《非洲留学生语音偏误调查及教学对策》,罗琼《非洲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及其对策》等。大量的研究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对非洲留学生教育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数据和资料。但如何对在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传播并未作深入探讨与分析,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并未作出明确的界定。
2 “一带一路”倡议下对非洲汉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下,中非贸易与交往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非洲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数量持续增加。调查显示,来华非洲留学生具有经商、旅游、求学、移民等多种诉求,无论何种目的,语言都是其必须学习的项目,汉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在于政策相通、设施相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语言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和基础。通过对外汉语教学,能提高非洲留学生的理解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留学生只有跨越了语言障碍,才能真正体会中国文化,对文化的真正理解还需要留学生深入中国人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的渗透与传播,强化实践教学,优化教学体系,增强汉语的体验性。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知华、友华的非洲朋友,从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中非关系健康发展[2]。
2.2 挑战
近几年,来华非洲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其求学目的不同和文化差异给汉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汉语教学跨越中非文化差异满足非洲留学生的汉语需求,各高校和培训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短训班、提高班、进修班、商务交流班等各类培训班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对汉语学习的不同需求,但这种语言教学仅仅解决了语言交流的问题,而通过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非经济、文明的合作与交流,才是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真正挑战。中非之间因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存在很多差异,这些跨文化差异有时甚至用语言无法解释清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汉语教学的发展。
3 提高对非洲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门教育事业,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另一种表现。汉语文化之所以受非洲留学生喜爱,除了汉语文化的有趣性,更在于它的有效性,即汉语文化能满足其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目前很多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只是单纯地讲授语言,没有重视语言的文化传播功能,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文化传播没有实现并行发展。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体系设计和培养方案修订上,必须重视和强化汉语文化传播。比如在教材的选用和授课内容的安排上,应当充分将语言点与汉语文化的内涵结合,使大部分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认知并了解中国文化。同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和愉快的学习中获得中国文化[3]。
3.1 全面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要积极了解和认识非洲文化,准确了解教学对象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一定非洲国家语言基础的汉语教师。大部分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不是英语,有的非洲留学生甚至不会讲英语。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沟通困难,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而我国大部分汉语教师的外语语种以英语为主,其他小语种教师较少,在教学初级阶段师生间的沟通很困难。培养和引进这部分教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次对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补充他们的非洲文化知识,以期在教学中达到有效交流。最后要注意培训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方式,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音视频在教学中可以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有些用语言解释起来不明确的词语和文化现象,运用这类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3.2 重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教学有效运行的保障。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但这些课程针对的是全体留学生,没有区分国家和地区。而留学生之间因地域关系、文化背景、求学目的等不同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建立一套针对非洲留学生的对外汉语课程,对于提升针对非洲留学生的教学效果必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非洲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中,除常规的汉语基础课程之外,还要加大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社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教学实践让非洲留学生多途径、全方位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针对非洲留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中设置商贸、旅游、机械等相关语言课程,使学生通过这类课程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增加对中国的整体认知。在课程设置中,除语言类必修课程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太极拳、民乐、地理、历史、美食制作等也可相应开设,通过这类具有实践能力训练的课程,使非洲留学生全方位感受中国文化[5]。
3.3 突出中国文化的体验教学
近年来受国际社会中部分国家及团体对中国不良描述的影响,一些非洲留学生虽然来中国求学,但在内心深处对中国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对于一种文化的认同来源于对文化的亲身体验。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必须增加文化体验课程类的教学。这类教学既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又要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体验,促使非洲留学生真实体验到中国人的生活,正确认识中国的社会发展[6]。以吉林省为例,可以安排非洲留学生参观朝鲜族民宿,参与制作朝鲜族美食,感受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可以安排非洲留学生参观吉林省农业博览会,更能感受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和体育活动,促进中非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非洲留学生整体上热情奔放,喜爱舞蹈、音乐和体育,在文艺和体育活动中,既增加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又可以和中国人进行交流和接触,在感受中国人民热情的同时,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4 强化社会实践教学,促进中非民间交往和融合
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文化内涵,只有转化为实用技能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对非洲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可以结合留学生所在学校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要求,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非洲留学生更多地与中国人进行交往,从而对中国人有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减少误解和矛盾,增进双方的感情。中非双方在饮食文化、地域文化、宗教信仰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一种文化融入另一种文化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碰撞中才能相互适应[7]。非洲留学生要想学习中国文化的精髓,必须深入到中国的民间生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中国文化。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中非学生结对子,组织非洲留学生到中国家庭参观、做客,节假日组织并带领学生参与民俗活动等形式,鼓励非洲留学生深入中国的民间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4 结 语
随着中非交流的扩大,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对非洲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实现语言交际,更要传播中国文化。汉语文化通过对外汉语教学与非洲文化碰撞,会产生火花,也会有障碍。针对非洲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要重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利用汉语的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合理设置和安排汉语语言类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使非洲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环境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实践类课程可以帮助非洲留学生走出课堂,有更多接触中国社会、认知中国国情的机会,进而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培养知华、友华的非洲留学生,让他们成为中非交往和交流的民间使者,推动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政治合作与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