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2021-12-14王翔翔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王翔翔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 230601)

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科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强生态工程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达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积极推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效落实,是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社会后备人才的必然要求。

1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影响因素

1.1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高校是培养国家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内所有专业课堂都应该有思政育人功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体现在:领导层面和专业教师都要高度重视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课堂育人功能,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努力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和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又将价值观引领贯穿于知识传授中,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明确价值观取向。同时,高校领导和专业教师要主动寻求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地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为培养出具有高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当代优秀大学生,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任务作出贡献[1]。

1.2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较多,情况也较复杂,主要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制度机制、专业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1.2.1 制度机制是前提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依托校内有效的领导管理机制、运行及评价制度机制等。高校领导层是准确把握学校相关专业的办学定位,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及实施的关键,发挥引领、指导和管理作用;教务部门是统筹资源,搭建平台,把握专业课程关键教学环节,制定课程规范和评价标准的关键,发挥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人事部门是制定激励制度机制,不断激励和动员专业教师,努力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的关键,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2]。

1.2.2 专业教师是主导 专业课教师是学生专业知识上的引路人,也是思想观念树立和价值观形成的引路人,教师的全面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决定了课程思政有效实施成效和良好教学效果。只有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认同,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在更好地传授知识,真正做好为人师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1.2.3 教学方法是主线 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决定了课堂的活力和吸引力,是教学有效推进的主线。良好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能面对面与同学交流,线上也能通过易班、学习通等网络手段与学生对话,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能较清晰地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同时,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良好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能很好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点以及对教学方法的需求,对教师有针对性优化教学和教育方式方法也有重要意义,达到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更好教育教学效果。

2 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力在积极构建思政、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学生综合培养的新方法,力求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完美转变。当前,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基本理念不清晰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和实施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由于各高校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同,表现出大部分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不清晰、基本概念不清楚、实施方法不具体等问题,没能正确阐述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关系以及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计划或方案,运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意识淡薄,实施过程也多趋于表面或文字层面,造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推进困难,更达不到全课程育人目标[3]。

2.2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体制制度尚不完善。学校领导层面,制定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基本以专业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以及发展规划等为主,涉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较形式化,欠缺明确制度条款,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的力度不足;教务部门在进行课时安排、课程评价、课程规范、课时费划分等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致使部分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缺少主动性;人事部门在评职评审、评优评奖等相关认定方面也缺少相应的合理制度机制,对专业教师产生不了激励作用,也制约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发展。

2.3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方式不系统

当前,各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施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情况不统一,实施方式也不系统。由于缺少相关文件以及制度的指导,各高校专业教师缺乏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认识,态度消极,更没有探索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缺少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教学模式的推进和实施普遍存在困难或者实施方式不系统,达不到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大国情怀、爱岗敬业、团结友爱、吃苦耐劳等的思政教育目的,更达不到专业知识教授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目标。

3 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优化建议

3.1 不断完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相关制度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推进,制度落实是保障,要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首先要落实好随堂听课、评课等制度,依托学校教学督导团等专家小组,加强教学督导;重视学生信息员反馈的课堂教学状况,积极对课堂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和有效落实。同时,要设立课程思政教学的激励制度,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纳入学校重点及创新课程建设体制内,加强经费保障,落实教学资助,并在优秀评选和推荐、职称认定和晋升等方面体现课程思政专业教师的优越性。此外,还要把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及一流学科建设相结合,把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机制与教育教学创新平台相结合,抓住课堂教育载体、用好实践教育渠道,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也要完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机制,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施的适时反馈和不断优化的良好循环[4]。

3.2 不断夯实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素养和思政育人能力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对高校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在学校层面,依托相关教学及人事等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沙龙或教研活动,积极组织专题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教育认识和育人能力,打造一支综合素养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兼职班级辅导员或班级专业导师,定期组织兼职辅导员或专业导师的思政教育及心理学相关培训,创新培训方法,激发专业教师潜能,并规范管理和考核办法,保证培训教育学有成效。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给予兼职辅导员或专业导师一定带班津贴的同时,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时,力争做到有辅导员或导师带班经历的优先推荐等,从而激发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以更好的完成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教学目标[5]。

3.3 不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推进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主线和关键,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决定了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是否能有效落实。

针对教学内容,首先要修订完善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内涵和育人元素,使专业课程内的思政教育相关内容更加清晰和具体。要扎实做好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内容的规划思路,明确课程内容中思政教育的具体要点、内容以及基本方式。同时,要积极研讨教材内容,选定和用好专业教材,发挥好教材育人的基础作用;课程负责人也要积极搜集相关辅导材料,特别是案例的收集,在完善修订方案、大纲、教案等的基础上,可以出版案例集等,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逐步充实和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教学手段方面,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首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资源优势,建立专用网络教学资源库,发挥好资源库良好的分享功能和辐射功能。教师要通过集中研讨、案例分析以及网络共享学习等手段,加强本专业教师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切实提高本专业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通过课堂引入、专题培训和网络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获取公共资源及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基于易班和学习通等模式开展教学信息系统开发,努力构建课程信息数据平台,发挥平台优势,扩大育人覆盖面,增强教育渗透力。

综上所述,高校要不断加大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和推进力度,认识不足,敢于创新,积极吸取兄弟院校好的经验教训,立足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办学定位,完善制度保障,夯实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和实践教学中,发挥好课程育人功能,让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作出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