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肝合并黄疸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1-12-14蔡丽莉王云峰许家珂通讯作者
蔡丽莉,丰 烨,王云峰,许家珂(通讯作者)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 苏州 215300)
黄疸为慢性乙肝多发合并症,临床治疗慢性乙肝合并黄疸需改善肝功能,并采用对症药物加速黄疸消退[1-3]。分析评价丁二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选择本院收治80 例慢性乙肝合并黄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40 例。研究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36 ~67 岁,平均年龄(52.09±2.88)岁。对照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38 ~66 岁,平均年龄(52.19±2.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肝诊断标准;②经胆红素指标检测符合黄疸诊断标准;③近期未接受保肝治疗;④对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②药物过敏;③酒精中毒或药物所致肝硬化。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基础性治疗干预,每日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 次,单次剂量为1.2 g;每日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1 次,单次剂量为160 mg。对照组患者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250 mL 葡萄糖溶液(5%)与1 000 mg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冻干粉剂混合静脉滴注,每日静脉滴注1 次,共治疗1 个月。研究组患者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丁二磺酸腺苷蛋氨用药方案参照对照组。熊去氧胆酸每日口服3 次,单次服用剂量为250 mg,共治疗1 个月。
1.3 评价标准
(1)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3 mL静脉血液样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测定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胆红素指标。(2)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标准为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及胆红素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标准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肝功能及胆红素指标好转;其各指标未见好转或恶化为无效。(3)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胆红素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胆红素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A 等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Bil、DBil 等胆红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胆红素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胆红素指标比较(± s)
TBA/(μmol•L-1)研究组 40 治疗前214.59±25.68 150.32±36.65 168.35±22.68对照组 40214.33±24.91 150.47±35.98 168.19±22.42 t 0.0450.0180.031 P 0.9630.9850.974研究组 40 治疗后 66.38±12.65 52.79±2.63 62.94±10.66对照组 4097.44±15.56 89.93±4.05 98.75±13.32 t 9.79548.64213.275 P 0.0000.0000.000组别 例数ALT/(U•L-1)AST/(U•L-1)
表1(续)
2.2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头晕、便秘等,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2 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3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乙肝合并黄疸的主要病因为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内毛细胆管异常扩张并形成胆栓,体内胆汁无法正常排泄,继而形成淤积,胆红素释放量增加,进而诱发黄疸。临床治疗慢性肝炎合并黄疸需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恢复体内正常胆红素水平,以避免患者病情持续加重[4]。
丁二磺酸酰胺蛋氨酸为保肝护肝类药物,用药后可被人体组织水解,形成腺苷蛋氨酸。腺苷蛋氨酸在人体在多个组织器官中广泛分布,属于生理活性较强的分子,可作为甲基供体发挥出转甲基作用,也可作为牛磺酸、半胱氨酸、转辅酶A、谷胱甘肽等生理性巯基化合物前体,直接参与人体内多种生化反应。丁二磺酸酰胺蛋氨酸可对细胞膜中磷脂结构产生甲基化作用,有助于恢复钠离子、氢离子转运活动,调节钠泵活动,改善细胞膜流动性,进而加速体内胆汁排泄[5]。同时,丁二磺酸酰胺蛋氨酸通过转巯基作用可诱导患者体内胆汁通过硫酸化完成有效的转化过程,有助于提升代谢胆汁酸系统的解毒效能,也可利用其丙氨酸酸化功能促进有丝分裂,继而诱导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显著改善肝功能[6]。
熊去氧胆酸广泛应用于多种肝脏治疗疾病中,该物质可减轻胆汁酸细胞毒性作用,有效保护患者体内胆管组织,并可抑制胆汁酸引发的细胞组织凋亡,并可缓解体内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实现保护肝细胞的临床效果。同时,熊去氧胆酸能够加速谷胱甘肽结合物、胆红素葡萄糖苷酸等有机离子与胆汁酸分泌,显著减少人体内胆汁淤积量,继而降低胆红素水平[7]。另外,熊去氧胆酸能够调节胆汁酸活动,维持肝细胞膜表面胆固醇结构稳定,减少磷脂溶解量,维持肝细胞膜结构稳定,并可抑制肠道对于胆酸的吸收利用,降低人体内内源性胆汁回收总量,调节免疫力,显著缓解慢性乙肝合并黄疸的临床症状[8]。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胆红素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肝合并黄疸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胆红素指标,缓解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较高[9]。
综上所述,慢性乙肝合并黄疸患者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可改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