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五育”课程体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12-13赵志兰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五育教研育人

赵志兰

新时期,国家对幼儿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晋中市和顺县康乐幼儿园已有60年的建园历史,始终秉承“回归本真,快乐童年”的办园理念,围绕“创新求发展,特色创品牌”的办园目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更新教育观念,以建构“五育”课程体系,推进特色幼儿园创建工作,提升办园品质。

一、创建背景

我园地处晋中市和顺县,这里是太行之巅,辖5乡5镇,29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2250平方公里,总人口14.4万人,是“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当地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和顺县委、县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奠基千秋伟业的战略任务,推动形成了幼、小、初、高协调发展的良好教育格局。

我园是县域内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拥有在全县率先、创新发展的独特优势。全园教职工67名,专任教师40名,学历达标率100%。全园幼儿500余名,辐射区域市民家庭,85%以上家长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幼儿教育也有着更高的期望值和要求。这些都成为了我们课程建构的有力支撑。

二、创建措施

(一)构建环境育人体系

我园位于县区中心,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3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1200平方米。围绕构建优美、舒适、和谐园所的目標,我园对园内环境进行了整体评估与完善,着手从“配置育人、应用育人、空间育人”进行装饰改造,整体环境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起到“无声胜有声,处处为育人”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以“小脚丫走天下”为主线。一楼是“小脚丫走和顺”,以“和美和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为主题创设;二楼是“小脚丫走山西”,以“晋善晋美、晋商故里、三晋精神”为主题创设;三楼是“小脚丫走中国”,以“中国情、中国缘、中国风、中国韵”为主题创设,处处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和谐之美。

(二)构建管理育人体系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园所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是做好园所文化建设、实现办园目标的必要途径。

1.制度管理模式

为更好地推进特色幼儿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重新修订和完善了相关制度,如《特色幼儿园创建工作制度》《教研制度》《培训制度》《资料管理制度》《备课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做到时时、事事、处处有章可循,对师幼学习、工作、生活、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和完善,加强教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爱心管理模式

每班建立“班级发展档案”“幼儿成长档案”“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教师要及时关注每个幼儿的兴趣倾向、个性特点及发展情况,并及时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用自己的细心、耐心、爱心以及专业知识助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构建保教育人体系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我园融合“用爱教育,用心养育”的办园思想,强化团队建设,加大教研力度,提升保教水平。

1.建设融洽的团队文化

开展最美幼儿教师评选、师德标兵评比等活动,规范和弘扬教师的优良品质;积极拓宽培训渠道,通过各种线上培训、知识竞赛、课程研究等方式成就了一支敬业、爱幼、务实、奉献、善研的教师团队。

2.进一步加大教研力度

周一做细日常教研、集体备课活动,周三做精园本教研,周五做实课题教研,我园在实践中形成了本园独创的“1+3+5”教研模式,设立“课题日”“集体备课日”“日常教研日”和“园本教研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互带互助、共同成长。

(四)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幼儿园的自主性游戏、语言游戏、体育游戏等各类游戏都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活动。我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喜欢的各类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道具,开展“舞龙舞狮”的表演;结构游戏中,幼儿运用大型积木和各种辅助材料搭建出了极具山西特色的“乔家大院”;体育游戏中,幼儿对“丢手绢”“踩高跷”“炒黄豆”等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了探索与创编。在自主、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幼儿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五)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我园积极组建园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建立了一系列家长工作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家园共育平台,结合家庭教育的短板,通过宣传栏、班级家园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及育儿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利用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家庭教育讲座、育儿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机会,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此外,我园还积极与社区、德育基地联系,通过社区联欢会、参观消防队、走进武警部队等活动,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引导家长、社会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共同助力幼儿的成长。

三、幼儿园本大课程

围绕“有怡、有疑、有仪”的课程目标,我园将园本课程逐渐深化为“怡乐课程”,即怡然自得,从心而乐。其中包括基础课程(以主题活动为中心的游戏、生活、运动和学习)、特色课程(以园本主题为中心的游戏、生活、运动和学习)及选择性课程(以幼儿自主选择为中心的游戏、生活、运动和学习)。

(一)明确思路,加强课程管理

我园形成了园长——保教、教研主任——教研组长——教师的课程领导体系,旨在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此外,还积极加强课程培训,在教学研究中形成反思——调整——实践——再反思的模式,引导教师从课程的使用者转化为课程的创造者,深刻体会课程的内在含义,以教科研为主阵地,对幼儿园课程进行实践研究,形成完整的园本化课程。

(二)关注幼儿,完善课程实施

关注幼儿基本经验的感受与获得,以教育理念儿童化、内容生活化、策略游戏化、途径本土化、课程育人化的“五化”工程,统筹实施适合幼儿发展、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内容,建立主题基础课程、“经典阅读”特色课程与多功能活动室的选择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幼儿在园一日作息时间、科学统筹幼儿园环境资源,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开展户外运动,以整合的方式、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幼儿园园本化课程的实施。

(三)选择内容,拓展课程资源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教育主线,课程内容的选择围绕“三个三”展开,即自然、社会、文化三条线索,社区、地域、传统三个层次和民间游戏、艺术、语言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挖掘创编园本课程内容。

《和顺县康乐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间游戏》包括表演类、语言类、音乐类、益智类、体育类,《和顺县康乐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言活动》包括文学作品、听说游戏、早期阅读、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和顺县康乐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活动》分地域文化、山西文化、中国文化。将园本课程融合主题活动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小娃娃”,依托“多彩的民间文化”“中国人了不起”“欢度佳节”三个篇章展开。幼儿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名胜古迹,绘制青花瓷、京剧脸谱等,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园从建构园本课程到多种方式实施,在主题课程中渗透文化,在园所环境中融入文化,在游戏活动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了育儿质量和办园品质的全方位提升,被和顺县政府多次授予“名学校”“改革成效显著奖”等荣誉称号。

待到雏鹰振翅时,乘风翱翔九万里。我们将以“创建特色幼儿园”为契机,在“五育文化”中,求真务实,用心经营,用爱和文化孕育全面发展的儿童。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朵,都有自己成长的密码和花期,让我们在爱和美中等待孩子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五育教研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