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故事在幼儿园的运用现状研究

2021-12-13左鑫鑫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理论幼儿园幼儿

左鑫鑫

学习故事的运用给学前教育事业带来了卓越的成果。经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我园教师对学习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都能正视学习故事的优势,承认学习故事对幼儿和教师的发展有帮助。实施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学会了关注个别幼儿,在反复的观察和思考中,也越来越明白幼儿学习的方式。幼儿的语言、技能、知识储备、社会认知、交往能力等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一、学习故事运用现状中存在的不足

1.白描缺乏客观性

理论上来讲,白描部分即注意,就是教师通过回忆或者借助于工具将幼儿的“哇”时刻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是识别和回应的前提,要求教师既要保持客观的心态,对故事有完整的反应,还要注意对主体描述的全面性。但是,很多教师在撰写的时候主观色彩浓厚。

2.识别部分缺乏理论支撑

识别是建立在对幼儿活动的事实描述基础上,依据一定理论和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的行为举止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想法,知道幼儿的内心需求,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在研究中,很多教师反映自己因为理论的欠缺,对幼儿的发展性行为很难准确把握。有些教师是在边学习理论边分析幼儿的摸索中前进,有的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我们应该听一听幼儿的声音,问一问幼儿在游戏中是怎么想的,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活动提供很好的直观依据。

3.回应缺乏实施的契机

回应是在识别幼儿内心独白后,给幼儿的游戏提出的小建议。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教师应该为幼儿的下一步发展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的进步最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们因为自身理论的匮乏,使得回应部分无从下手,提出的建议大而空,无法真正合理地落实,最后提出来的回应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二、对于学习故事在运用过程中的建议

1.强化学习故事培训

幼儿园要加强与高校的联动,赋予高校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可以将高校专业性强的教师请到幼儿园,用他们最前沿的理论思想点播教师,这是将学习故事的内涵转化为一线教师教育实践的最大动力。学习故事系列丛书对一线教师的研读有点难度,其精髓不易被吸收、被消化。而高校教师最先接受学习故事的理论内涵,有理论与知识经验的铺垫,对学习故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为教师们简要介绍学习故事的内涵、价值和操作要点,为他们深入研读搭好框架。幼儿园组织的园本培训也可以邀请大学教授参加,对教师们的实战练习进行科学化点评,帮助一线教师快速提高撰写学习故事的能力。

2.更新教育理念

学习故事的开展是关注幼儿的自主意识,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作为教师要相信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材料的提供应该是建立在对幼儿兴趣、经验和能力了解的基础上,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帮助幼儿深入学习。在游戏中,教师是观察者,尽量做到欣赏幼儿的活动,不干预幼儿的行为。所谓“观察”,并不是没有目的地随意观看,而是要用自己的专业素养、理论铺垫来看幼儿的行为,看幼儿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我应该怎么样才能帮助他做得更好。教师要以幼儿的视角看待问题,肯定幼儿行为背后潜藏着的思维和想法。

3.提升专业理论素养

阅读书籍就是间接获取知识的过程,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待事情,可以看得更远、更全面。学习故事系列丛书是必读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要识记的,我们还可以阅读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也可以阅读不同知识背景的书籍,如:人类学、神经学、生态学、金融学等,帮助自我拓宽视野,更加全面地分析幼儿的行为。

4.学习故事本土化

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开展得好,是因为这是由新西兰教育工作者参考新西兰的国情和地域特色、办学理念等诸多因素形成的适合新西兰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型评价方式。我们不能一味地“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改革,使其本土化,更适合中国的幼儿园采用。结合我国的实际,如班额较多,教师的配比不均匀;教师的学历水平不高,集中在本科和专科上,缺乏理论的研读;观察记录的评价方式在我国的各大幼儿园根深蒂固;集体教育活动已经常态化、体制化;学习故事刚刚踏入我國幼儿园,接受比较困难等,需补充结合实际怎么做,如何本土化。

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学习故事,深入开展幼儿课程游戏化,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在学习故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发展的潜力,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师方式的变革,形成幼儿教育跳跃式的发展。

猜你喜欢

理论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爱“上”幼儿园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