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视角”开展本土资源主题活动的研究

2021-12-13王辉彭海虹任雅莉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资源幼儿课程

王辉 彭海虹 任雅莉

随着我园主题课程的不断深入,将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充分链接渐渐成为我园课程研究的重点。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育回归生活”不仅是教師所应倡导的理念,也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决定与需要,主题活动内容应该在幼儿的兴趣和行动中诞生。基于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即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和回归幼儿的理念,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关于“寻找家乡本土资源”的前期调查及探索,发现以“三贤故里”著称的介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幼儿探索家乡奥秘的兴趣节节攀升,他们惊讶于巍巍介休所特有的丰厚本土资源,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于是我们顺势展开了探访本土资源的主题活动,就“如何挖掘这些与幼儿生活密切度极高的资源价值,使之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让幼儿的活动深度和广度得以持续”这一目标进行了系列探索。

一、转变视角,从“教师想到的”走向“幼儿想要的”

真正回归与还原幼儿本真生活的活动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才能让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在探寻本土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过程中,教师们追随幼儿的脚步和思想,尊重幼儿的兴趣,站在幼儿中间“静心观察”,放下“我觉得”,聆听幼儿的“我想要”,像摄像机一样记录、观察,还原真实发生的幼儿的行为。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放下中,教师们慢慢学会解读幼儿真实的“模样”了。我们也感受到了观察带来的视角转变,教师们蹲了下来,静静地倾听幼儿的心里话,从“教师想到的”走向“幼儿想要的”,“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在教师心中萌芽。

在主题活动建构中充分挖掘幼儿的经验和情感需求,让幼儿自主地讨论、发现、选择主题活动内容,积极地体验活动过程。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开展活动,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扩展活动内容的同时也为幼儿经验的迁移创造空间,真正做到了尊重幼儿、发现幼儿,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遴选资源,从“给予幼儿”走向“适合幼儿”

虞永平教授在《幼儿园课程在哪里》中提出:“幼儿园教师的教案不是讲稿,而是一个行动方案,是儿童在哪里做事、用什么材料做事、做什么事的行动方案。”主要立足如下两点进行寻找筛选,教师的视角从“给予幼儿”走向“适合幼儿”。

1.贴近幼儿的生活

陈鹤琴先生说:“幼儿园应该是没有围墙的校园,鼓楼幼稚园的老师和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向大自然发起进攻。”本土文化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是宝贵的主题探索资源,不仅能够增进主题内容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又可以传承文化。幼儿园探访本土资源的主题活动强调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主题内容学习要在生活中进行。例如在自然资源这一部分,教师们做了前期调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及兴趣,从而在丰富的本土资源中遴选出了幼儿感兴趣的且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特色景点,如:介休绵山、袄神楼、张壁古堡、后土文庙、老爷庙等。幼儿通过参观、寻访、探索这些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化古迹,认识了家乡古迹的建筑特色、文化背景等,在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对家乡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既促进了我园课程资源的丰富化、多元化,又实现了文化的传递和传承。

2.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生活中、在他们的行动里、在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挖掘筛选资源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资源的价值判断,在层级教研中聚焦环境、资源等因素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思考如何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给幼儿的活动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预设支持幼儿的程度及策略,而不是彻底放任与无目的地开展,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课程资源都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在筛选了适合幼儿探索的本土文化资源后,进一步展开园本教研,比如:这些景点可以带给幼儿什么?可以引发幼儿的哪些思考?可以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找到核心价值以后,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进行适宜的价值引领,师幼共同搜集相关资料,研讨出行方式、所需装备及参观路径,在寻找中遴选“适合幼儿的”,而非“给予幼儿的”。幼儿自己策划并参与活动,在体验过程中积累经验,习得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专注、耐心、合作等良好品质。

每一次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会通过研讨梳理幼儿的行为,分析其行为背后的经验水平和发展特点,寻找可以架构的支持策略和价值,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基于幼儿,从“理念”走向“实践”

我园的主题课程不仅强调课程要回归生活,主张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而且鼓励幼儿、家长要积极、完整地体验。

1.多领域探索,融合多元发展

主题活动在遵循全面性、兴趣性、整合性、发展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建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适合我园实际的园本课程内容。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包含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内在的显性课程体系,幼儿亲身体验后,积累的经验又会在不断重组、建构后以一种更高水平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最终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和学习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用专业的视野,捕捉幼儿兴趣

了解幼儿,观察先行。幼儿园教师在坚持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注重幼儿的“体验”,因为体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在主题课程实施中,教师关注幼儿细微的生活经验,在捕捉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把生活中的体验纳入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到生活中。

3.多渠道体验,融合亲子实践活动

蒙台梭利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在本次主题课程建构过程中,家长通过参与幼儿园的调查问卷、亲自徒步以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体验活动,不仅真正地参与到了幼儿的成长中,也进一步意识到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就是课程开展的过程,也是幼儿的生活过程,更是幼儿生命成长的过程,从而重新认识到高质量的陪伴便是给幼儿最好的爱。

回顾整个主题活动,我们也有了这样的实践思路:

倾听——幼儿的需求是什么?

观察——幼儿的兴趣在哪里?

思考——如何将幼儿的兴趣点与课程有效链接?

实践——活动目标是否适宜?活动资源是否科学、合理?活动过程能否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反思——幼儿的发展在哪里?教师的成长在哪里?活动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如何改进?后续活动生长点又在哪里?

整理——完善“本土资源”主题活动资源库。

基于“本土资源”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教师对于本土资源有了新的了解和把握,发现了本土资源是一座巨大的课程资源库,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方面,它超越了园本课程资源和园内资源的范围,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与此同时,也启发我们一些新的想法:基于本园、本班幼儿的兴趣与需求,融合本园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园本课程,继续开展基于介休本土资源及传统文化的主题系列活动,让幼儿在丰富的本土文化气息中受到自然熏陶并主动感受、体验,润泽幼儿心灵,滋养幼儿情感、道德、认知与社会性的发展。

“追随幼儿,花开有声”,关注“基于幼儿”的课程视角, 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资源幼儿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我给资源分分类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