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计白当黑”的书法艺术表现方式

2021-12-13王扣香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8期
关键词:表现方式书法艺术

【摘要】“计白当黑”原本是在国画中作为一种审美原则,后来应用到书法中,强调通过“空白”的理念来渲染书法的三维性,实现对笔墨线条的表现。书法是一门抽象的空间形式艺术,其以漢字为媒介,是一门表意性艺术,“计白当黑”是书法结体和章法中非常重要的原则,具体是指字的结构以及整体的书法布局都要做到疏密虚实,体现对比、起伏,这样才能打破划一,让书法整体体现出艺术情趣。本文就“计白当黑”的书法艺术表现方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计白当黑;书法艺术;表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 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8-130-03

【本文著录格式】王扣香.论“计白当黑”的书法艺术表现方式[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8):130-132.

引言

“计白当黑”最初是由清代的书法家邓石提出来的,其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指出书法黑的部分字形笔画要注重结撰,空白处也就是字里行间也要注重布置,要体现出疏密有致,实现虚实相融。书画家大多都能够领悟并处理好“黑”与“白”的关系,如果忽视了“白”处而只注重对“黑”处的经营,那么书法也难以达到上乘的境界。“计白当黑”是一种留白艺术,强调在书法实践中要对笔画切割形成的空间进行巧妙的布置和安排,让书法实践中形成的空白能够和字本身形成和谐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计白当黑”审美观的形成

“计白当黑”强调的是书法作品中留白的部分也和笔墨线条一样非常重要。书法中黑的部分和白的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作品的空间可以反作用笔墨实处,笔墨的实处又可以来体现空白。如果在书法实践中没有把握好黑和白的和谐统一,太实则闷,太虚则疏,只有两者互相协调统一才能让整体的作品更加生动具有气韵。“计白当黑”的美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指出做人要不激不励。到了清朝,书法家将这种“中和”延伸到了国画中,非常注重国画中空白的重要性,指出在作画用笔画切割艺术空间时要关注空白和黑色线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黑和白的处理能够让书法的境界更加美妙,让书法更加深邃,显示出不同的审美价值。书法讲究和谐之类,书法的造型整体要依赖线条墨迹的黑和平面纸张的白的颜色对比来呈现,黑色的线条落下构成一定的造型,此时留下的空白也成为书法中重要的部分,此时空白就不再是简单的平面,而是纵深的空间。“计白当黑”强调要处理好书法创作过程中的虚与实、黑与白以及疏密关系。

二、“计白当黑”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

(一)笔画里的“计白当黑”

笔在宣纸上划过时就是对一张纸的空间的划分,按照黑和白来进行分割,虽然书法强调线条的灵活化,但是并不意味着线条能够随意摆动,在书写时要通过线条的处理来对空间进行分割。笔画是书法最基本的单元,采用枯笔和浓笔书写出来的笔画往往在黑白布局上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1)枯笔的线条比较枯,线条内往往会出现很多的余白,笔画看起来比较缥缈,给人藕断丝连的感觉,对空间的分割不够干脆。湿墨、浓墨的笔画则非常利索和干脆,对空间的分割也很利索,线条两边遒劲光挺,被笔画切割出来的余白非常干脆一分为二。浓笔的墨色非常明显,而枯笔的墨色则更加虚隐,在平面构成中通过浓笔和枯笔的运用会让平面上产生不同深度和梯级的留白。书法作品讲究的是整体,要从书面作品整体给人的感觉来进行创作,如果在书法实践的过程中全篇都采用相同墨色的字,那么就会显得比较沉闷和枯燥,所以一般而言,为了整体的呈现效果,书法家一般会灵活配合浓笔和枯笔,通过两者的调节和补充来让整体的留白变得更加具有层次和深度,疏密有致,让作品整体的构成更加鲜活和丰富。

(2)笔画线条的粗细也会影响笔画的留白。细线的张力比较弱,切割空白时容易被笔画两旁的留白冲撞和挤压,给人被留白吞没的感觉,也呈现出向后退隐的趋势。细线和枯笔在这个层面上比较相像,所以在书写时为了呈现出对比的效果,书法家一般会处理好笔画的粗细,细线和枯笔的笔画往往会处理地更加疏松和宽放,对粗重的笔画一般会处理地更加密集和收缩,凸显体量和比重,形成反差,让整体的效果更加和谐。

(3)行草书中还会出现“笔断意连”的情况,这也是“计白当黑”的一种表现。笔画的连贯会破坏留白的连贯,如果没有体悟其中的道理在书写的时候过于强调笔画的牵丝连笔和连绵缠绕,会导致留白变得非常不连贯,还有可能会使得留白支离破碎。以左右两点的笔画为例,如下图1所示,如果将两笔连在一起,笔墨是连贯的,但是留白却不连贯,被分割开了,使得留白上下被分割。如果将两点写成独立的点,虽然留白没有被分割,但是笔画看起来却是分割的,处于分离状态。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常将两点写成看似有关联但是分离的两点,两点的笔墨部分表现出一定的呼应关系,让笔断而意未断,上下的留白也是相通连贯的,确保了留白和笔墨的完整性。在行草书中,对相继笔画一般采用有断有连和多断少连的方式来处理笔画。

(二)结构中的“计白当黑”

在书写汉字时,汉字的笔画纵横交错,在书写笔画的过程中会实现对空白的多次分割,需要书写者注重笔墨造型的变化和处理,同时还要注意留白地方的处理,避免留白出现雷同、琐碎和等匀等情况。钟繇的弟子宋翼的书法和现在的印刷字体比较相似,整体非常整齐划一、工整端正,很容易辨认和识读,但是却缺乏艺术性,在字内的留白中出现了留白雷同、琐碎以及等匀等忌讳。这就是在书法实践中不懂“黑”“白”处理的体现。中国的汉字被人们称之为方块字,书写时常常会用方形框架来对汉字进行衡量方形又分为横式长方形、竖式长方形和正方形,空间留白的位置不同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篆书整体给人的感觉非常平整和整齐,横竖成行,字的间距大,但是行距小;隶书字距要比行距更大,在字形上呈现横向的趋势;楷书的字形则比较方正,横竖成行。单独的一个汉字的“黑白”体现在整个字对框架的留白变化,同时也体现在汉字内部的空间切割变化上。

宋徽宗开创的瘦金体就很好地体现了书法结构的空白美学,其在书写的过程中会将一个汉字分成不同的部分,每一个汉字都有空白和交叉线,在他的书法中最常见的就是将一个字多次进行三角切割来实现“黑”“白”处理。古人对单独汉字的留白艺术处理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比如对笔画比较多的字,字内的笔画往往会多次、连续切割,以此来确保留白的简练完整,让字看起来更加透气,巧妙运用“断”和“离”,不一味追求穿插和连笔,这样才能减少封闭的空间,让字看起来更加明快和简洁。王澍在《翰墨指南》中指出在书写繁体的“贝”“见”时,短画不要和右长竖相粘,书写繁体的“马”“长”时,横画不要和竖相粘,这是书写字时“计白当黑”的经验。如果一个字中的笔画太多,内部空间中各种琐碎的笔画,在书写时可以对笔画进行多次的分割,比如宋徽宗在《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中,就将书法分割成不同的部分,以其中的“独”字为例,如下图2所示,被分割成了多个三角形。

除对内部的空间进行多次分割外,还可以采用简笔的方式来将留白简化。比如古人写“谢”字时,对“言”字旁来说,笔画非常多,旁边的“身”字的笔画也非常多,所以人们常常会将“言”字旁简写,王羲之在书写“谢”字时为了让留白更加简洁和明了,将“言”字和“身”字简化,分别将其简化为两笔和三笔,这样一来,整个字的留白就不再繁琐了。涨墨粘并法也是简化笔画的一种常见方法,王铎在书写“荣”字时采用涨墨处理,将原来两个“火”字头和秃宝盖的笔画粘并在一起,化整为零,将其变成一个墨块,这样字里面零散、琐碎的空白就能够得到改善,将留白简化。苏轼和米芾也经常运用涨墨粘并法来简化留白,这种处理留白的方式在行草中非常常见。

对字内部笔画比较多的情况,需要对字内的留白进行多次切割,在切割时要注重造型的变化,要控制不要出现留白形状类型或者留白均等的情况,字内留白可以大胆一些,凸显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王羲之、欧阳通等人通常对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会将重心下沉,出现上疏下密的留白。杨凝式对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会按照左松右紧、左疏右密的原则来处理,将重心左移。颜真卿在结字方面常常做外紧内松、上紧下松的处理,黄庭坚在结字方面则处理成内紧外松。

如果字的偏旁比较拥挤或者是笔画比较多,为了避免字内留白太过繁琐,呈现出简洁完整的情况,还会采用以点代笔画的情况,将连笔变成断笔、长笔化为短笔,缩小笔画的张力,以此来加大字周围的留白,同时让笔画更加连贯。苏轼对大小字的留白有自己的见解,其指出对大字笔画粗重,字要寫的紧密,黑多白少,空白切割要小,这样字整体上显得更有气势,给人沉雄茂密的感觉,笔墨更有张力。对小字,字径比较小,可以尝试着将空白张力加大,使得白多黑少,让字更加松弛空灵。

(三)章法中的 “计白当黑”

书法中不仅要注重字内留白,还要注重字外留白,包括字距、行距和四周的留白。

(1)对字距的留白要强调字距的变化,确保字距有疏有密,上下字的连接夹角也要有大有小。沃兴华认为在篇章中如果字距相同,这决定两字间笔势的连接夹角也大致保持相同的水平,使得通篇的斜线是平行的,会使得整篇作品难看、触目。所以对字距而言,一定要避免相同的字距,通过有疏有密来让上下字的夹角有不同的大小,那么两字之间连接的斜线也就有的比较横有的比较直,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另外,字距的不同还会导致用笔变化的出现,在书写时对夹角大的用转,夹角小的用折,让字的造型更加丰富。

(2)行距的留白也要非常注意,要和字距一样有所变化,避免所有的行距完全相等。苏轼在《寒食诗帖》中,对行距的处理表现出大、小、大、小、大的交替变化,有的行距偏小和紧,而有的行距则比较松、大。对行间的留白来说,也要表现出弯曲、宽窄和起伏的变化,行间留白的形状不宜太整齐和平直,两行字的行边轮廓如果太整齐,整体看起来会感到太过枯燥。因此,在书写时,一定要特意在行边轮廓线上制造曲折变化,可以通过行内的字的轻重、大小、开合以及轴线摆动等来产生错位的感觉,行间以及横向对应的字之间的关系要更加丰富多变。在处理行距留白时,一般按照前疏后密的方式来处理。受到视读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影响,帖学传统章法对行距的留白一般将其处理为比字距更大,而隶书章法则是行距比字距更小。行间留白对作品整体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要引起高度重视。

(3)四周留白是指四条边的留白宽,这也是书法中需要非常重视的问题。四周的空白张力加大,会导致笔墨的张力加强,相反也是一样。古代书法家的四周留白一般都比较宽,比如弘一,四周留白非常宽,营造一种平和、简静的意境。如果四周的空白比字距或者行距更小,笔墨的张力就会加强向四周膨胀,从而给人一种向四周漫溢的感觉。近几十年受到展厅效应的影响,书法艺术更加注重整体呈现的视觉效果,为了加强作品的视觉张力,一些书法家在作品的四周留白上做出了转变,将四周留白取消,这样个人笔墨能够给人逼边以及出边的感觉,整体上让黑白的构成更加突出。虽然这种取消四周留白的方式会使黑和白受到限制,但是对视觉层面来说,能够将视觉引向无限。取消四周留白的方法能够让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视觉张力增强,使得作品本身更具有感染力,能够营造境外之境的感觉,让观众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来遐想。

三、结语

“计白当黑”强调书法创作中黑与白的协调统一,要求处理好笔画、结构和章法中的疏与密、虚与实以及形和意,通过疏密虚实来打破整体的划一、平板,让作品整体给人产生对比、起伏的感觉,以此来提升艺术水准。书法可以看成是采用笔画来分割空白的艺术,在书法实践中不能忽视空白。计白当黑一直以来都是书法处理空白的重要原则和法宝,通过笔墨对空白的分割来创造出更好的意境。书者在书法实践中一定要处理好“黑”和“白”,让作品的层次感更强,变化更加多样,这样才能提高书法的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颖.“计白当黑”——中国画里的留白之美[J].中国文艺家,2018(6).

[2]李光华.解读“计白当黑”[J].美术大观,2009(10).

[3]毕继民.我谈“计白当黑”[J]. 美与时代,2006(3).

[4]贾上社.计白当黑[J].青少年书法,2005(1).

[5]张琴琴,张俏梅.论中国画构图中的“计白当黑”[J].艺术百家,2013(S2).

[6]谌洪栋.论“计白当黑”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审美价值[J].美术向导,2010(5).

[7]张锡杰.谛观“计白当黑”[J].美术观察,1999(7).

[8]游春明. “计白当黑”——国画艺术中的“留白”艺术语言之我见[J]. 现代装饰(理论),2016(7).

作者简介:王扣香(1990-),女,山西太原,助教,研究方向为书法。

猜你喜欢

表现方式书法艺术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字媒体传播形式下对动态标志设计的影响思考
解读国画艺术中的诗歌情怀
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非主流创作
《大圣归来》东方美学的表达维度
油画中的轮廓线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简论《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乱离之感的表现方式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