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圣归来》东方美学的表达维度

2016-12-07孙嘉伟

电影文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表现方式大圣归来

孙嘉伟

[摘要]《大闹画室》标志着中国动画的诞生,也随即开启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然而,此后的中国动画日渐式微,始终游走在创作和发展的低谷。缺乏创新、粗制滥造等,都是使中国动画止步不前的弊病。2015年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被人们看作是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品,该片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动画的创作有目共睹,保持了中国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同时,也做到了融合式创作。《大圣归来》之所以广受好评,正是由于它对于东方美学进行了多维度的构建和表达。

[关键词]《大圣归来》;东方美学;表现方式;电影语言

中国动画起步并不晚,仅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晚了20年,却比如今享誉世界的美国米老鼠早了两年。《大闹画室》标志着中国动画的诞生,也随即开启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此后的中国动画日渐式微,进入了漫长的发展低谷期。缺乏创新,缺乏特色,粗制滥造,等等,都是低潮时期的中国动画的代名词。于是,对中国动画黄金时代的艺术效仿的呼声越来越高,回归民族风格的动画艺术建设成为中国动画的新时期发展目标,“唯有民族化创作才能拯救中国动画”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是,“外忧内患”的尴尬局面让中国动画始终止步不前,“外忧”指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产品交流传播的日益频繁,国外的优秀动画不断冲击国内动画市场,大幅度地瓜分着市场份额和利润;而“内患”是指中国动画人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渴望快速的成功和利润回报,拒绝创新和一味模仿是中国动画止步不前的直接原因。面对长时间的发展迟缓,曾经作为中国人的骄傲的动画产业,如今只留尴尬和无奈。

2015年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被看作是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品,其对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特色创作的回归有目共睹。该片在保留了中国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同时,也做到了在当前全球化的语境中进行融合式创作。影片《大圣归来》从故事的改编,到人物塑造,再到影像画面的美术设计,都散发着东方美学的风格化特征,这也是该片能够赢得观众的一致肯定和巨大的票房收益的重要原因,《大圣归来》给予了观众一次东方美学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广受好评。本文着重分析该片的东方美学特征和表达方式。

一、《西游记》文本的后现代阐释之美

电影与文学本是共生共荣的艺术形式,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影剧本改编自小说作品,而电影得益于小说文本的文学性和严谨性获得的成功,又会反哺小说的传播,增加小说文本的影响力,扩大传播范围,这些事实都印证了电影与文学具有先天的内部联系以及结合的必然理由。早在中国动画诞生初期,万氏兄弟就将改编创作的触角伸向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无论是《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改编自经典名著《西游记》,还是《哪吒闹海》改编自经典名著《封神榜》,万氏兄弟对原著或严格地遵守,抑或大胆地改写,都让动画电影与文学名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起一种更加稳固而强大的创作模式。事实证明,从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之美的古典文学中寻找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是必然会成功的一条可行性创作道路,这种对古典文学的改编同样是一种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创作,从古典文学中提炼出的叙事和影像之美都会赋予动画电影独特的艺术气质。

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东方美学意蕴首先就体现在故事文本的选择和改编上。作为中国动画黄金时代的重要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具有太多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象有待发掘。遵循着古典文学《西游记》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即便是黑白动画风格的《铁扇公主》,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叙事和画面中流动的气韵。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对抗,正是对应着中国人不畏强权、奋力抗争、永不放弃的决心。《大闹天宫》则同样是呈现出了古典文学《西游记》中的精华部分,给予观众一场文化盛宴的同时,也有着极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独特的艺术魅力,恰恰是对于古典文学《西游记》的艺术提炼得到的。

到了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古典文学《西游记》作为一个“常改常新”的文学文本,再一次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大圣归来》打破了《西游记》原有的叙事框架和叙事方式,用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重构方式,将《西游记》故事进行了大胆的改编,虽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有巨大的改动,但是小说所表达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影片的故事背景被设置为孙悟空五百年前因大闹天宫而被镇压在五行山下,此时的长安城山妖横行,齐天大圣孙悟空早已成了一个传说。在误打误撞之中,儿时的唐僧——小和尚江流儿解除了孙悟空的封印,将其释放。江流儿期待孙悟空能够重出江湖,帮助长安城受苦受难的百姓摆脱山妖的威胁,可孙悟空在受困百年之后,只是一心归隐花果山。

如果说,动画片《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以及近几十年内出现过的改编自《西游记》的影视剧,都是将文学文本的叙事框架和叙事方式完全复制,只是在美术设计和艺术效果上做做文章。那么《大圣归来》则令《西游记》文本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后现代主义的处理之下,流传在民问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传奇故事,江流儿一心想与孙悟空结伴打击山妖、救出受困儿童,以及孙悟空从江流儿的身上看到的自己缺失的部分,重新找回初心,寻回法力等,这些都让《大圣归来》成为一部有着现代的审美意识且具有东方文化美学韵味的电影,呈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思想意识,而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叙事俗套。

二、人物形象的美学提炼

《大圣归来》最具东方美学韵味的,不仅是后现代的情节改编,以及浓墨重彩的带有民族风格的美术设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同样个性十足且极具审美价值。无论是厌世烦躁的孙悟空,还是乐观勇敢的江流儿,影片都深入挖掘了他们身上的属于中国文化儒家思想中最传统的,也是最珍贵的部分。孙悟空经历过大闹天宫,被压制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经历重重磨难,面对世间烦闷,他竟然表现出了不想再参与厮杀争斗,想要归隐山林的念头,一种陶渊明般的遁世意识油然而生。江流儿身为儿时的唐僧,从小就具有舍生取义的思想,对小伙伴不顾及生死地保护,对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深情崇拜,对山妖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决绝抵抗,影片勾勒出了在以往的《西游记》改编影视剧中不曾见到的唐僧的轮廓,而这些看似超越了唐僧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又因为片中展现的是少年时期的唐僧而变得合理起来。

(一)孙悟空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核心人物,其身上具有的猴、神、人的特征使其极具魅力和美学价值。可以说,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是最能代表东方美学精髓的,早在《西游记》的小说文本中,他就以超越时代的“破格”的行为和形象特征,颠覆了当时的社会传统的道德认知,可他身上处处体现出的中国文化特征又使其不得不融入整个文化体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玩世不恭,经过唐僧的感化和调教后成为正义的化身,一路斩妖除魔,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大圣归来》则将孙悟空当作一个与普通人别无二致的人来看待,虽然他有着“齐天大圣”的封号,也有着猴子的身形外貌,但是其人性中的光辉之处,才是影片想要最终挖掘的美学价值。孙悟空被江流儿从五行山下释放之后,其身上的傲气只留在了眼角眉梢,他曾面对百年孤独,如今只是一心想回到自己的老家花果山。但是,江流儿对他的感化在剧情的发展中逐渐展现出来。最终,孙悟空找回了自己的法力,懂得了江流儿身上的舍生取义的精神,重新成为一个正义与力量的化身。所以,在本片中的孙悟空,是一个被全方位性格挖掘后的审美客体,给予观众的审美感受也是前所未有的。

(二)江流儿

虽然江流儿是作为儿时的唐僧出现在《大圣归来》中的,但是他身上表现出的思想和性格却更加丰满。由于江流儿是一名儿童,所有看似在唐僧身上不合理的思想和性格都变得顺理成章。江流儿活泼好动,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但是面对山妖代表的邪恶势力又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大胆。儿时的江流儿消解了成年的唐僧给予观众的说教感,他的唠唠叨叨更符合他儿童的性格特征,这也是影视作品第一次从唐僧的人物形象中提炼出了活泼可爱的审美特征。然而,江流儿时时刻刻都在宣扬的舍生取义的思想,又是唐僧精神的最高体现,也是东方文化中的集体文化最核心的美学价值。

三、视觉影像的东方美学

如今,我们满心希望地将《大圣归来》看作是标志着中国动画回归民族化创作的里程碑式作品,正是由于《大圣归来》从整体到部分都完整表现出了属于中国特色的东方美学。1963年的《大闹天宫》从京剧艺术中汲取的人物形象塑造的灵感,从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思想中提炼的色彩搭配方法,让这部电影成为至今无法被超越的传奇的经典动画。而《大圣归来》对于视觉影像的美术设计与《大闹天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片中的人物形象有着改良后的融合式艺术特征,除了更加人性化和丰满的性格特征以外,在造型设计上也独具匠心。孙悟空的外貌形象透着一丝痞气,脸型从之前诸多动画片的“桃子脸型”,改为略长的消瘦的脸型,精瘦、高大的身体特征也更符合当下人们对于男性的审美取向,也更为符合孙悟空给人的桀骜不驯的既定印象。在服装设计上,服装布料做出了粗布棉麻的质感,略显褪色的黄色衣服,从款式上能够看出是一种改良后的汉服,交领右衽,袖子处理成了散边的花瓣式样,制造出一种既破旧又带有美感的风格。江流儿的服装同样是交领右衽的汉服设计,但是为了凸显他的小和尚身份,他的服装设计为淡蓝色的,上面打着补丁的,有着柔软质感的棉布,让观众一打眼就能看出是一个小和尚的形象,而服装布料的质感也对应着江流儿善良的性格和柔软的心灵。这与孙悟空服装略显硬挺的质感是完全不同的,从服装与人物性格的对应上,能够窥见创作者的独具匠心。

除了人物服装和造型设计上凸显的东方文化和美学特征之外,影片《大圣归来》的整体画风和色彩也极具东方美学韵味。画面处理上,有着中国写意山水画与西方油画之间的融合之美,无论是房屋建筑样式或是山谷风光,都明确了中国特色。大量的红色、黄色和蓝色的运用,可以看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提炼出的色彩搭配。并且,影片大量地使用了亮色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天真乐观、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在色彩的运用上,尤其在孙悟空看到江流儿“葬身石崖”后,重新激发了内心的斗志和激情,画面被渲染为大面积的红色和黄色,制造出熊熊燃烧的火焰的效果,象征着孙悟空最终浴火重生,再次成为拥有法力的齐天大圣。蜕变后的孙悟空身上的红色斗篷,更是象征着孙悟空代表正义、希望与梦想的化身,红色也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化颜色,而他头上的凤翅紫金冠则是该片对原作《西游记》的文本内容所做出的最为忠实的还原,无论是人物身份的建构,抑或是人物造型美学,都是最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部分。如此一来,从影像风格、美术设计到人物服装风格上的高度统一,最终共同构建了影片《大圣归来》的东方美学表达。

猜你喜欢

表现方式大圣归来
数字媒体传播形式下对动态标志设计的影响思考
《大圣归来》让大圣归来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油画中的轮廓线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国产动漫《大圣归来》色彩分析
《大圣归来》7月在美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