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文化带视角下的宿迁东关口商业空间更新★

2021-12-13张文静吴佳琦王悦柠

山西建筑 2021年24期
关键词:商业空间关口宿迁

刘 灿,黄 玮,张文静,吴佳琦,王悦柠

(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1 概述

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列入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名录,《“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为着重建设的精品旅游带之一。2017年,全国政协将“大运河经济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重点提案,习近平总书记就大运河文化带提出“全面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是沿线地区的公共责任[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规划纲要》,明确将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和缤纷旅游带作为目标。由此,新时代大运河保护、传承与发展成为新的研究命题;同时,也为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地段的更新带来了契机。

2 宿迁东关口历史概况

据《宿城镇志》记载,清康熙年间黄河交通分离,在运河西岸设立了宿迁东关,主要负责检查来往船只和收缴关税,故称“东关口”。后因黄河改道,东关口一时成为宿迁水路运输的主要码头、进出口货物集散地[2]。民国17年,东关口进行大改;建国后,随着上游船闸的修建,东关坝台被拆除,台上的建筑也相继损坏。

2007年,宿迁项王故里景区开始建设,并将大运河宿迁段沿线内杨公墓、关口街遗址、关坝台、通汇桥等文物古迹构成了运河文化区,作为景区的一部分(见图1)。2016年,宿迁在关口遗址的基础上,建设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见图2)。其主旨是强调东关的核心地位,重塑区域历史文化胜景;以水为脉,突出科学创新的生态技术理念;以居为心,拓展亲水休闲场所。

宿迁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以下简称东关口)南到规划道路,北到南菜市路,东到运河堤路,西到运河路,总占地面积约11.176 hm2。其中景观面积约10.504 hm2,水域面积约2.259 hm2,总投资约1.9亿元。为了重现“水门关”,设计上以城墙为重点,形成“十字弓”的空间结构形态(见图2);功能上,公园分为石堤市集区、东关春晓区、水门雄关区、柳岸叠翠区、杨公怀古区五大特色景观区(见图3)。

3 东关口商业空间组成及现状

东关口重要景点和入口见图4。从图4可知,东关口商业空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关口街两侧商业建筑:东关口主轴线为关口街,其长375 m,两侧建筑形成连续线性空间,建筑色彩以灰、白、赭为主,建筑功能多用于商业开发;二是关口街东侧较为集中的商业建筑群:建筑群内采用叠水的设计手法丰富庭院空间;两部分共同形成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较为热闹活泼的石堤市集区。

东关口商业建筑风格多延续清末时期的特色,建筑坡屋顶较为平缓,建筑整体略显厚重,门窗细节体现现代建筑品质。据实地调查发现,关口街共16间用房作为商业用途开发,目前已有4间被租用,其中1间是销售纪念商品,另外3间分别为餐厅、茶社和书房(见图5)。

4 商业空间存在问题分析

4.1 商业规模较小,盈利较低

目前的商业空间中仅有16间用房,且只有4间被租用,总体商业开发规模偏小。而且,因处于历史文化公园内,建筑体量不大,内部空间略显狭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类型的选择与开发。通过访谈获知,已出租的商业建筑的非周末时段消费人数非常少,周末时段稍多些,但是一般都在白天(即18:00前);商业盈利较低,非周末时段有时零收益,周末时段收益不高,通常每间最高不超过500元,有时甚至长期亏损或处于停业状态。

4.2 商业业态单一,缺乏特色

目前东关口商业类型为纪念品店、餐厅、茶社和书房,商业类型较为常见,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而顾客又是以散客为主,慢旅游的形式消费,致使商业空间整体氛围不浓厚。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商业业态单一,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游客的兴趣;二是商业特色缺乏,大大降低了游客的空间体验。

4.3 商业空间的文创挖掘不足

东关口是依托运河文化背景,重塑区域历史文化,拓展城市亲水休闲场所。其内,更多为欣赏类的客观物质形式,而在运河文化内在元素及文艺表演元素方面挖掘不足,致使物质空间与文化内涵之间的结合较为表面化,两者的内在联系尚未充分发挥。而商业空间中运河文化主题更显薄弱,如纪念品多为常见手工业制品,缺乏运河文化主题内涵;商业空间中更是缺乏文化演艺、体验活动。商业空间的重复性和无主题性,一定程度上给游客带来了重复感与无趣性,抑制了游客游览的探索性[3]。

4.4 商业空间的标志设计与表现不足

东关口为城市中运河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其整体的景观设计中缺乏较为新颖的logo设计与展示,同样在商业空间中也缺少此类设计,商业空间的场所寓意性和空间特色性不明显。此外,商业建筑的外部环境中多为绿化分隔空间,缺乏标志性小品设计,空间趣味性和商业氛围的活泼感较弱。

4.5 与项王故里景区缺乏互动性

项王故里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访。作为与项王故里毗邻的东关口,在设计上未能考虑到空间衔接的连续性,从而使得东关口及其商业空间相对孤立,难以吸引外地游客到东关口商业区参观和消费。

5 东关口商业空间更新对策

5.1 丰富商业业态,突出地方特色

从现状上看,东关口商业业态较为单一,商业空间的运营效果不佳,其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商业业态不够丰富。那么,其商业空间的更新,则需在考虑公园的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商业类型,丰富商业业态,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同时以重现运河沿岸商街景象为主题,分为展示型建筑与服务型建筑[4]。展示型建筑以展示漕运文化、商铺戏楼等建筑形式,配合雕塑小品丰富商街活力,服务型建筑以餐饮、售卖、民俗表演等多种业态模式。当然,商业业态的增加,不能对其自然环境(特别是水环境)产生破化和影响。

5.2 强化文化主体,提升空间内涵

从当前形势看文化消费呈现出体验性、休闲性和娱乐性的特征[5]。因此,东关口及其商业空间不能仅满足于观光需求,而是需要进一步挖掘运河文化中与休闲、娱乐等相关的内容,利用独特的地理风貌设计出更具有体验性、休闲性、教育性、娱乐性项目,以再现运河古景为重点,设计漕运雕塑、湿地体验、科普导览等,重现明清时期商业盛景。也可将运河文化与项王故里文化串联进一步诠释楚汉文化,从而提升空间内涵。

5.3 延展标志设计,增强空间意象

东关口商业空间中需进一步延展文化主题标志,塑造与运河文化主题有关的室内外空间,增强空间场所感。为此,可通过logo设计将文化事件、文化场景、文化精神等以简朴的形象设计出来,并结合具体的商业业态在适宜的位置展现出来,使人们在看到logo标志时,即对空间产生联想或认同,从而增强空间意象和空间运营效率。

5.4 盘活地摊经济,激发商业活力

鼓励商贩在东关口商业街区摆放地摊。地摊商业既可以丰富关口商业的业态,又可以吸引消费者集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人气,带动周边商铺的发展。作为清明时期最繁华的商业地区,发展地摊经济,本身就代表着对商业历史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5.5 改造景观节点,引导空间秩序

借助东关口商业区北侧运河文化景观带改造契机,对东关口的主入口及主要空间节点进行改造。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参观东关口商业街区,提高空间场所活力;另一方面,与北侧运河景观带的融合,能够充分“借势”,提升商业街区人气。

6 结语

东关口是宿迁的特色景点之一,东关口商业空间更新的目的是提高场所的商业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应借助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契机,强化与周边场所的联系,丰富商业空间内涵,提升商业场所人气。同时,还应强化文化认知和文化感知,打造具有宿迁地方特色的商业空间。

猜你喜欢

商业空间关口宿迁
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表达特点与设计探析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气氛营造下的商业空间与展示策略有机结合——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专辑
关口前移赢主动
当代艺术观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探析
汇率心理关口前再次企稳 避险现状仍需引起关注
《妙笔蓝水晶奇案》第十回 轻松闯关口
展示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