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2-13赵立平

福建茶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育工作者茶文化

赵立平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涿州 072750)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不间断的付出情感,但却在工作中经常与不同个体产生矛盾而出现的挫败感。长期的挫败感会使教育工作者出现情绪失调现象,这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病。教育工作者本身从事助人工作,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较高,会造成教育人才流失,也会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和革新。故此,各行各业应加强对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强化对教师身心健康的维护,能减少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现象,促进教育事业长效发展。

1 茶文化概念与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茶文化的概念没有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与茶相关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属于茶文化。基于此理论茶文化包括茶历史、茶俗、茶文学、茶礼、茶道、茶德等。从广义角度来讲,茶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属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融合,集高雅和通俗于一身。茶本身属于常见的饮品,其涉及的风俗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不同地域的茶风俗有所不同,因此而衍生的茶礼仪和茶艺也十分丰富。以茶道为例,茶道中蕴含深厚的人生智慧,其中有修心养性之智,又有传统礼仪之美,包含的和合精神也属于茶文化的精髓。茶文化中蕴含宁静致远的精神,引导教师强化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能加强显性关怀和隐性关怀,逐渐减少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从而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为教育改革和优化奠定人才基础。

2 茶文化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2.1 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导致教师自我效能感低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都开始加强对教师职业的重视和关注,我国将9月10日制定为教师节,这能充分凸显我国对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后期颁发的《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明确阐述教师的权益和责任,素质教育实施后,也开始颁布一系列减负文件,帮助教师减轻负担。但现实中教师地位和收入水平仍相对较低,虽然目前教师的社会地位正在逐步提升,但教师的薪资水准仍相对较低,其福利待遇也无法与公务员相比,这会导致教师出现不平衡情绪。收入较低说明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度仍相对较低,很多教师自我效能感也因此相对较低。

2.2 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导致教师出现情绪衰竭

通过对教师每天的工作量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教师的生活远不止在校工作的八个多小时,很多教师要监督学生的早晚自习,还要帮助学生批改作业,更要在闲暇时间备课和自我提升。教师每天的工作量相对较大,繁琐事物也相对较多。教师在教学工作展开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重视,更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因此很多教师工作压力相对较大,一直以饱满情绪面对工作,导致很多教师出现情绪衰竭现象。部分教师会表现的焦躁不安,出现情绪失控现象,还有部分教师会出现头痛、胸闷等状况。

2.3 教师考核制度严苛,导致教师出现去个性化

传统教师考核制度主要以学生成绩评判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需要想尽各种办法提升学生成绩,这会为学生增加负担,也会使教师出现去个性化。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通过对教师工作进行分析,仍能发现应试教育身影,这充分说明目前的教育考核制度存在一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导致教师出现去个性化的主要原因。很多教师希望学生能快乐学习,进行劳逸结合,但却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这会严重打击教师的教育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个性化发展,更不利于展开人性化的教育模式。

3 茶文化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3.1 提升教师收入水平及社会地位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优化,推动了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教育法》中明确要求教师的工资水准应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其社会地位也应进行逐步提升。但通过上文得知,目前我国教师工资收入相对较低,这也是导致教师自我效能感低的主要原因。物质生活是教师生存的基本条件,物质生活无法满足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会使教师出现失落感,从而导致职业倦怠现象出现。不能解决教师的物质生活问题,一切美好的畅想都是空中楼阁。政府和学校应积极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和重视,适当提升教师工资水平,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收入进行适当调整。茶文化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于一身,对教师进行鼓励时,也要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方面关怀和补偿,才能使教师保持最佳状态进行工作。提升教师工资待遇是对教师工作最直接的肯定,也有利于教师感知自身社会地位提升。茶文化包含儒释道三家精华思想,也包含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体现中国尊师的传统,但目前教师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无论是社会、学校、学生都应加强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可,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激发教师责任感,也能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发生。全社会都应积极传承和发扬茶文化,并积极继承尊师重道精神,确保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稳步提升,这能有效缓解目前教师普遍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从而推动教育创新和改革。

3.2 适当减轻教师压力和工作负荷

教师工作负荷量较大,这会使教师产生较大压力,适当减轻相关工作负荷和工作压力,能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但减轻教师工作压力,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虽然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不断为教师和学生颁布相关“减负”文件,但相关文件的具体落实效果相对较差。部分地方教育部门会通过“短暂性”的“减负”应付检查,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负担并没有有效减轻。茶文化背景下,教育部门应加强教师“减负”的力度,还要积极宣传为教师“减负”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认知“减负”的重要性,才能避免出现应付检查现象,真正的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减轻负担。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重视教师情绪和其工作环境,加强对教师的人性化关怀,避免教师出现超负荷工作现象,能有效为教师“减负”。茶文化中包括儒家的“仁爱思想”,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关怀时,也应提升教师的自由度,并尽量合理控制班级学生人数,才能有效为教师进行减负,并为教育改革和创新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在提升教师责任意识时,也要为教师预留充分反思和学习的时间,教师有时间加强自我提升,能使教师进一步感知育人工作的美好,从而减轻职业倦怠现象。目前社会对教师给予厚望,也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这导致很多教师缺少自由空间。虽然教育工作者本身责任重大,但社会赋予教师的多重身份,会使教师变得被动。故此,社会应正确认知教师权利与义务,避免为教师增添更多压力,能确保教师快乐的完成教学,这有利于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也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3 科学构建教师评价与管理体系

教师评价制度的优化能完善教师激励制度,也能根据教师工作成果对其职位和工作水平进行适当提升。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家长会以学生成绩评判教师,这种评价存在一定片面性,并不客观,甚至会使教师在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越走越远。学校和社会都应认知教育工作者的特殊性,以科学发展眼光全方位了解教师,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能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能帮助教师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和优化评价体系后,学校的聘任制度和考核体系也应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使教师在工作中提升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促进教师队伍展开良性竞争。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能避免教师出现去个性化现象,也能有效激发教师活力,使教师从内而外热爱教学工作。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教育管理者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尊重。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较多。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激发教师潜能,也能确保学校制度的有效落实,从而为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赋予教师自主权,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晋升空间,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茶文化本身具备和合思想,学校领导应加强对茶文化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并利用茶话会等形式多与教师进行谈心,切实了解教师的日常需求和工作状态,鼓励教师积极接受再教育,进行学历提升,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增强。管理者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能从多维角度加强对教师的关怀,更好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服务。

教育工作者身处助人行业,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预防职业倦怠现象,能避免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情感衰竭、才智枯竭等状态,也能确保教师心态的平稳,从而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持续创新和发展。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成因较为多元化,因此各界应积极加强联动,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关怀,避免对其提出不合理期望,能确保教育改革的有序开展,也能强化对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从而有效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发生。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教育工作者茶文化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浅析如何成为一名党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